前言

人们常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能强求,捡来的东西更应该上交。在中华民族的众多传统美德中,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时常被父母教育,不是自己的东西,捡到之后一定要归还。尽管拾金不昧是一种传统美德,但是,这种行为却并不是法律强制要求的,而是一种公共道德行为。道德是一个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但是却真真实实陪伴于我们左右,道德高尚的人,即便是捡来的东西再怎么珍贵,也不会将其占为己有。

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尚的道德,发生过很多关于拾金不昧的故事,今天要讲的就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少年,他在捡到国宝玉玺情况下,想到的不是将其占为己有,而是积极上交。

▲皇后之玺

捡到宝物的少年

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的时候,家住陕西省某地的一名少年,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十分贪玩的他,一边走一边玩。这名少年在看到一块石头之后,便用脚一边踢着石头,一边往家的方向走去。这名少年在踢起那块石头的时候,石头却不偏不倚,刚好落到了田间。因为还想继续踢着石头走,少年便跑到田间准备捡起石头,但在这个时候他却发现在田边的一条小沟里有一个格外耀眼的东西。

看到那个耀眼的东西后,少年连忙跑过去,从水沟里捞起这个东西,它捡起来的是一个白色的印章,在这个印章上不仅有字,还有雕刻的动物。再仔细看了印章后,少年并不认识上面的字,于是毫不在意的将印章带回了家。回到家后,少年将这个白色的印章交给自己的父亲,他的父亲看了印章之后觉得十分惊喜,因为看上去这个东西就非常古老,而且整个印章十分光滑,摸上去冰冰凉凉的。

少年的父亲发现这个印章不是普通的物品,他觉得这个印章一定是有来头的,而且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年头,再加上上面的字根本就不认识。于是,他便非常小心翼翼地将印章收了起来。

▲皇后之玺

面对宝物果断上交

在少年和父亲将这枚印章收起来之后,他们就一直寻找机会,想要通过文物专家鉴定。在得知有一天他们村里出现一名文物专家的时候,这对父子便立即将捡到的印章用布包好。希望通过文物专家鉴定。在前去找文物专家的时候,少年的父亲一再强调必须将这种东西交上去,并且教育少年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拿,应该果断上交。如果是属于古代文物的话,应该上交给国家。

父亲的话对少年的影响很大,他一直坚定应该将自己捡来的这枚印章交出去。在见到文物专家之后,他们小心翼翼地将这枚印章拿出来,经过专家的鉴定证明印章果然不凡。而在印章上的字采用的是篆体,上面雕刻的字正是“皇后之玺”

▲皇后之玺

因为这个印章是有非常独特的材质,极有可能是羊脂玉打造而成的,负责人交上来的这枚印章,让专家团10分关注,也因此吸引了不少的专家前来鉴定。经过很多专家的不断研究和鉴定,最终得出这枚印章,确实是“皇后之玺”,而在印章上雕刻的动物则是只螭虎,由此专家判断,这枚印章是属于西汉吕后的玉玺。

父子二人将印章上交,引起了研究领域的轰动,甚至有一些研究者认为,他们上交的这枚玉玺并不是真正的吕后之物,甚至有一些研究者还指出玉玺肯定不是真的。不过,少年和其父亲在得知这枚印章有可能是古物的时候,他们便毫不犹豫地做出了上交。因为父子二人做出的这种举动,研究者对他们的行为非常赞赏,随后硬塞给他们20元的奖励

▲皇后之玺

45年后真相揭秘

在父子二人上交了印章之后,他们便一直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然而45年之后,当初的这个少年有五六十岁了,这时的他俨然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农民,一家人过着十分平淡的生活。

只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45年之后,自己之前做的这件事情又会被重提。经历了这么多年时间,研究者终于发现他们曾经上交的这么一张其实就是吕后之物,是一颗真实的玉玺。因此,研究者再一次找上门来,将迟到45年的证书交给他

▲皇后之玺

结语

对于文史研究来说,文物是打开历史空白页的钥匙。如果捡到文物,应当及时上交国家,这样才能发挥出文物的最大价值。因为他代表着国家的发展,文物的价值不仅仅只是它本身的价值,而是通过文物来还原中国古代的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