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呼和浩特市產權交易中心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12月,呼和浩特商品住房三年內期房庫存可售面積483.31萬平方米,按照近三年平均每月期房銷售面積29.72萬平方米計算,呼和浩特商品住房去化週期爲16.3個月。根據“商品住房庫存消化週期在12-18個月的,維持供地持平水平”的相關規定,房地產住宅用地供應穩定,市場供求關係處於合理區間。

對此,鐵口斷房幾點不同看法,對與不對的,請各方多擔待並指正。

房產去化週期的計算有一個公式:由新建商品住宅的存量除以此前12個月月均成交量而得出。即“區域房地產去化週期(月)=該區域商品房待售量/最近12個月月均成交量”。那麼,商品住房待售量是否應該包括包括期房待售量和現房待售量以及其它未銷售的商品住房?

同時,鐵口斷房發現統計口徑是有差別的。呼和浩特市產權交易中心的房產統計口徑是“庫存可售面積”。而見諸媒體的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統計數據一般並不直接表述,只是單純地羅列“商品住房上市面積”及“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

由於2020全年的呼和浩特房地產運行情況數據還未出爐,鐵口斷房只能列舉一下呼和浩特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2020年12月21日發佈的 《2020年11月我市房地產運行情況》數據——

2020年1-11月,呼和浩特商品住房上市面積1169.89萬平方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524.33萬平方米,成交套數44145套。

這是不是能夠認定爲,呼和浩特的庫存可售面積爲商品住房上市面積-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645.56萬平方米呢?

呼和浩特商品住房三年內期房庫存可售面積483.31萬平方米和2020年前11個月的上市面積與成交面積差是645.56萬平方米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呢?

鐵口斷房並不是專業的房地產數據統計人員,對此也並無深入研究,但是,《金融界》發表的文章稱,房地產庫存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有着不同的口徑。大體分爲三類。

第一種是現房庫存口徑(狹義房地產庫存)。該口徑認爲,只有項目竣工後可以用來銷售但又沒有銷售出去的面積,才能算作庫存,用累計待售面積衡量。

但是,真正能夠到竣工後再銷售的房地產基數並不大。現房庫存無疑存在無法全面覆蓋全部房地產庫存的情況。

第二種是在建未售面積口徑。該口徑的計算公式是:房地產庫存=施工未預售面積+竣工未銷售面積。

第三種是累計新開工面積減去累計銷售面積來衡量。其邏輯在於:任何用於銷售的商品住房項目一旦開工,如果房產不被銷售,就只能存在在建未售、竣工未售、停工或爛尾三種情況。

但是,鐵口斷房發現,呼和浩特採取的房地產庫存口徑是以“商品住房三年內期房庫存可售面積”來計算的。或許呼和浩特開發出房地產庫存新算法也未可知,只是作爲呼和浩特本地房產自媒體,很想知道“呼和浩特新建商品住房去化週期16.3個月”的數據到底運用了怎樣的算法。

不能再多說了,到這裏就到這裏吧。哪位明白的大神,可以在後臺留言,求解,求科普。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呼和浩特房產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裏。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別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贊轉發關注,事業會順利,人生會高光!

此號轉讓,有意私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