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呼和浩特房地產業只有夏季和冬季。連個過度的春秋季都沒有,陽光說出現就出現,風雨說來就來。

2020年5月,呼和浩特房產市場迅速從停擺的陰霾中走出來,購房者對呼和浩特房產的信心一瞬間完全爆發。憋了整個春天的呼和浩特房企迅速打開儲客池“泄洪”,多個樓盤人滿爲患。

5月到9月的呼和浩特房產市場,是毫沁營、如意開發區和保全莊的主場,這三個以“營”、“區”和“莊”定義的地方,一躍而成爲了呼和浩特房企必爭的高點。保全莊和如意5月和7月還誕生了2個地王。

而到了9月份,火爆的呼和浩特房地產市場突然啞火。除了伊泰華府雲璽和億利瀾庭表現搶眼以外,金九銀十黯然失色,11月以後更是整體陷入失聲。以300萬人口的體量長期徘徊在房價漲幅榜前五的呼和浩特,也默默地退出了前十的行列。

土拍市場上,經過7次爭奪,呼和浩特交易土地40宗地,實現收入128億,只是發展的形狀是橄欖型,沒有虎頭,沒有豹尾。

截至2020年11月末,呼和浩特商品房上市面積是1319.37萬平米,成交了604.47萬平米。而2019年全年,呼和浩特全市房屋施工面積是2351.2萬平米,商品房銷售面積是326萬平方米。

有人把2020年的呼和浩特房地產市場稱之爲是“諸神的黃昏”。因爲,看似洶湧的房產市場是依託於呼和浩特城市面積不斷擴張,大批外地購房者不斷湧入,房價不斷上漲的基礎上。

而隨着呼和浩特城市佈局逐漸步入穩態,外地購房者對房價預期錯估,對房產需求開始“挑三揀四”,新盤配套滯後的問題開始凸顯。呼和浩特房企蓋得越多卻沒有收到賣得越多的利好。

更爲主要的是,頂層着手建立“房住不炒”的長效機制。樓市調控千城千面,房價增長過快“露頭就打”的各種因素綜合影響下,呼和浩特房產市場不可能獨善其身。

就這麼磕磕絆絆但總算平安地進入到了2021年。

有人把2020年呼和浩特房產市場的平淡總結爲爲2021年蓄力,期待迎來“開年紅”可是,單方面的一廂情願往往都是事與願違。

就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央行聯手銀保監會在原有“三道紅線”基礎上,又和銀行“打招呼”,給和房企加碼了“兩道紅線”(詳見鐵口斷房昨日文章)。

現在還在買房的,絕對是真的剛需和剛改。也就是要麼着急辦事的,要麼着急搬家的。只是這類購房者的佔比並不大,且“一旦擁有,別無所求”。呼和浩特的地段好、配套齊的樓盤日漸稀少,房產託底利器的學區房也由於好學校都在忙着和房企合作建分校而被攤薄。

曾經有個被奉爲圭臬的房地產“軍規”是這樣說的:要看一個城市房價上漲潛力,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人口優勢,作爲內蒙古首府城市的呼和浩特人口,其人口數量卻排名內蒙古第三,落後於赤峯和通遼。

金融是大勢,地方基本參與不上,而“五道紅線”基本也讓房地產無感或者是傷感了。唯一的利好就是土地,誰讓整個內蒙古都是地大物博地廣人稀呢?

房企的夢幻開局沒等來,現在呼和浩特房產市場出現的是火花四射的“砂輪開局”。

一方面是全國頭部房企依舊看好呼和浩特,繼續下注首府房產市場,一方面是頂層對房地產的資金供需配給進行強力約束;一方面是呼和浩特城市不斷擴張,一方面是存量房不斷攀升。

那句老話依然有效:“關鍵時候還是買房靠譜?”可是,房價“一扛四”竟然還不落下風!

其實並不是房地產和信貸政策的寒流把房企“凍哭”,而是這種霜凍早有預兆——有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例從2013年末的79.7%升至2019年末的128.6%,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13年末的33.5%上升至2019年末的55.8%。其中,房貸佔比高達七成。

有數據顯示,中國居民債務佔可支配收入比例從2013年末的79.7%升至2019年末的128.6%,居民部門槓桿率從2013年末的33.5%上升至2019年末的55.8%。其中,房貸佔比高達七成。

買房的心思誰都是認真的,關鍵是怎麼買,買哪裏,什麼時候買。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房價,鐵口會斷房。”我是鐵口斷房,每日陪你判斷呼和浩特房產趨勢。今天的房,就斷到這裏。靈驗不靈驗,時間來考驗,老鐵們拭目以待。特別提示:看完文章,評論點贊轉發關注,事業會順利,人生會高光!

此號出售,有意私信。

#呼和浩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