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立典型是推進全局工作的有效方法,能讓黨員幹部追有目標、趕有方向。但一些地方存在脫離實際打造典型的問題,有的急於總結成績、炮製典型,在琢磨材料上猛花心思,甚至不惜注入水分;有的不顧羣衆心聲和實際需要,以上級高興爲出發點,打造“速成典型”“盆景典型”。最終,典型成了“短命功績”,既浪費大量人力物力,也帶偏了基層幹部的政績觀,滋生浮誇之風。

工作未動,典型材料先動,這折射的是錯誤的政績觀。熱衷於搞“材料典型”,無非是因爲“點”搞起來省事,且“點”更容易裝“門面”,容易打造出看得見、摸得着的政績。但這樣的典型經不住推敲與時間的檢驗,說到底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猶如浸水的海綿,多的是水分,缺的是乾貨。雖然能一時吸引人,但不能真正吸住人,對工作落實毫無益處。

真正成功的典型,猶如縮小版的工作全貌,有“縮地成寸”“小中見大”的效果,也是真抓實幹“濃縮”的“精華”,是“經過一番寒徹骨,纔有梅花撲鼻香”的好做法。真典型是可學習、可推廣、可複製、立得住、叫得響、經久不衰的。要出真典型,就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功夫下在平時,把心思花在幹事創業上,按規律辦事。從筆墨上費心思,還不如實實在在把工作擺上位、認真抓,出實招、求實效,畢竟實幹的成績才令人信服。工作幹好了,經驗出來了,典型“這個娃”才能“呱呱落地”。這樣的典型立足於實踐、服務於民,才經得起時間檢驗,羣衆纔會摁下滿意鍵,纔是真典型。否則,脫離實際和羣衆心聲的典型,都將是鏡中花、水中月,最終難逃曇花一現的命運。

風成於上,俗化於下。事實上,“速成典型”的現象也和考覈機制有關。有些地方考覈時重看盆景典型,導致典型導向跑偏,助長了基層搞“速成典型”的不良風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上級考覈時,要多到實地看看,多與百姓聊聊,讓考覈走出只“考”不“核”的怪圈,打破“只看典型不看成效”的藩籬,才能引導和鼓勵基層尊重實踐效果,踏踏實實地探索。當然,基層在面對考覈時,也要明白這是在督促抓落實,不能搞虛頭巴腦的形式主義,不能挖空心思編造“速成典型”,還是要在成果成效和羣衆滿意上多下功夫。

來源:中國組織人事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