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AMD锐龙处理器还未面世之前,对于众多消费者来说,是苦Intel久已,万年不变的四核八线程的规格,让CPU市场静如死灰。随着AMD卧薪尝胆至2017年发布Zen架构的锐龙处理器后,A饭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

AMD并没有像Intel那样有成绩后就停滞不前,Zen架构也一直在不断进化,时间过得很快,来到2020年,Zen架构也进化到了Zen3。没错,我要说的是今年10月9号发布的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它采用的正是Zen3架构,采用7nm工艺,8核CCX设计可直接访问共享的32MB L3缓存,相比上一代IPC有高达19%的性能提升。

啊鲁本次就拿到一颗锐龙5000系列的次旗舰,型号是R9 5900X,采用12核心24线程设计,Zen3架构,7nm工艺,加速频率高达4.8GHz,L2+L3缓存高达70MB。高频和多核心都能兼得,别以为强悍的规格就一定意味着高功耗,在7nm工艺的加持下,R9 5900X的TDP只有105W。相比竞争对手这能效比简直不要太香。

产品开箱:

R9 5900X采用AM4接口,在CPU体积上与以往AM4接口产品并无差异,在同等小的面积里能塞入12核心,可见7nm工艺确实很强大。

次旗舰的处理器对主板的用料和做工要求可不低,本次测试用的主板是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战斧,属于微星军火库系列中的高端产品,比大家熟悉的迫击炮系列定位还要高一点,这款定价1599的B550主板又能否完美的发挥次旗舰R9 5900X的性能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要应对次旗舰处理器的硬件需求,供电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战斧配备了10+2+1相供电,每相供电最大可承受60A电流。而且配合钛金电感+大面积的供电散热金属模块,这个用料应对R9 5900X是完全足够了。

B550虽然定位次旗舰,但在规格的支持上相比大哥X570并没有做太多减法,B550同样支持PCIE4.0技术(仅限第一路PCIE和M.2插槽),配合三代锐龙之后的处理器都能开启PCIE4.0模式,玩家可以通过该技术享受到PCIE4.0固态硬盘高速读写性能的快感。

第二路M.2接口同样也设有金属散热片。

后置接口比较丰富,最大亮点是配备了双网卡,规格分别是1.0G和2.5G。

Flash bios button能在不装CPU内存和显卡,只接通电源即可刷新BIOS,这功能实在太赞。毕竟早期出厂的B550需要通过刷新BIOS才能完美支持锐龙5000处理器,有了这个功能玩家不需要为刷新BIOS而特意找一颗锐龙3000系列CPU了。

本次测试所用的内存是HYPER X FURY雷电系列内存,规格是DDR4 3733MHz 16G*2,虽然对于目前游戏来说16GB内存基本已经足够,这对HYPERX FURY雷电内存配有金属散热马甲,马甲外层带有HYPER X LOGO,而且LOGO凸出于内存马甲上方,立体感满满。

本次测试显卡采用微星RTX3070魔龙。微星RTX 3070魔龙在外观上延续了RTX3080魔龙的风格,黑+灰+银的色彩搭配,搭载6代刀锋风扇,通过不同类型扇叶环形连接。

顶部的MSI LOGO支持RGB灯效,主板背板也设有一条RGB灯带,使用MSI Mystic Light软件能让支持该技术的显卡主板还有内存散热进行灯光同步。

双8pin供电,不是省油的灯啊。

本次测试平台所用的电源是安钛克HCG 850电源,毕竟要肩负R9 5900X和i9 10900k已经RTX3070显卡的稳定运行,对电源要求还是比较高的。HCG850电源额定输出功率850W,采用全日系电容+全桥式LLC+DC-DC,品质和转换效率都不错,其转换效率远超金牌,甚至可以摸到80PLUS白金牌的PP了。

性能体验:

首先来个CPU-Z跑分,从上图能看到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战斧能完美支持R9 5900X的性能发挥。

Blender测试,是用来测试 CPU\GPU渲染性能的一个免费程序,通过这款程序可以测试您的计算机硬件的3D渲染能力。在本次测试中,R9 5900X凭借12核24线程的强悍规格,完成渲染测试耗时只需10分钟不到,如果你对此没有感到震撼的话,我提供一个数据,6核6线程的R5 3500X此项目完成用时为36分钟。多达4倍的线程数加上Zen 3架构带来的高性能确实能节省4倍渲染时间。

H.264转码成绩高达81.5,看来剪辑视频的小伙伴可以考虑入手这货了。

R20测试,CPU总分8444,单核得分621,占据R20测试榜首第一位置。

3DMARK得分一览,从得分与3DMARK数据库中的平均分相比,R9 5900X确实能充分发挥RTX3070的性能优势。在以往,由于工艺的原因,多核心CPU由于要兼顾功耗,因此在频率上比较保守,为此十核以上的处理器的游戏性能都较为一般。来到锐龙R9 5900X身上,这个魔咒被彻底打破,凭借ZEN3架构出色的单核性能以及7nm带来的高频性能红利,让多核处理器也有着不错的游戏效能。

古墓丽影暗影,开启光线追踪,1080P分辨率下,游戏帧率破百是必须的。

三国:全面战争,帧率也有不错的表现,平均帧率高达139。

奇点灰烬,平均帧率为99。

总结:

通过这次上手体验,啊鲁认为AMD YES!终于能做到名副其实,R9 5900X凭借不俗的多核性能,在剪辑视频以及3D渲染方面显然是相当出色的生产力工具,可以大大节省工作用时。在游戏方面R9 5900X同样也是有着出色的表现,充分发挥出RTX3070显卡的游戏性能,大家对超多核处理器游戏性能不佳的印象可以彻底抹掉了。最后再来说说价格,R9 5900X目前京东售价只需4099元,相比竞品10核心20线程的i9 10900K可以说差不多,但相比竞品,R9 5900X的性能和规格都要强不少。综上所述,在目前,AMD锐龙5000系列处理器才是最佳工作/游戏之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