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AMD銳龍處理器還未面世之前,對於衆多消費者來說,是苦Intel久已,萬年不變的四核八線程的規格,讓CPU市場靜如死灰。隨着AMD臥薪嚐膽至2017年發佈Zen架構的銳龍處理器後,A飯們終於可以揚眉吐氣了。

AMD並沒有像Intel那樣有成績後就停滯不前,Zen架構也一直在不斷進化,時間過得很快,來到2020年,Zen架構也進化到了Zen3。沒錯,我要說的是今年10月9號發佈的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它採用的正是Zen3架構,採用7nm工藝,8核CCX設計可直接訪問共享的32MB L3緩存,相比上一代IPC有高達19%的性能提升。

啊魯本次就拿到一顆銳龍5000系列的次旗艦,型號是R9 5900X,採用12核心24線程設計,Zen3架構,7nm工藝,加速頻率高達4.8GHz,L2+L3緩存高達70MB。高頻和多核心都能兼得,別以爲強悍的規格就一定意味着高功耗,在7nm工藝的加持下,R9 5900X的TDP只有105W。相比競爭對手這能效比簡直不要太香。

產品開箱:

R9 5900X採用AM4接口,在CPU體積上與以往AM4接口產品並無差異,在同等小的面積裏能塞入12核心,可見7nm工藝確實很強大。

次旗艦的處理器對主板的用料和做工要求可不低,本次測試用的主板是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屬於微星軍火庫系列中的高端產品,比大家熟悉的迫擊炮系列定位還要高一點,這款定價1599的B550主板又能否完美的發揮次旗艦R9 5900X的性能呢?讓我們拭目以待。

要應對次旗艦處理器的硬件需求,供電穩定性是非常重要的,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配備了10+2+1相供電,每相供電最大可承受60A電流。而且配合鈦金電感+大面積的供電散熱金屬模塊,這個用料應對R9 5900X是完全足夠了。

B550雖然定位次旗艦,但在規格的支持上相比大哥X570並沒有做太多減法,B550同樣支持PCIE4.0技術(僅限第一路PCIE和M.2插槽),配合三代銳龍之後的處理器都能開啓PCIE4.0模式,玩家可以通過該技術享受到PCIE4.0固態硬盤高速讀寫性能的快感。

第二路M.2接口同樣也設有金屬散熱片。

後置接口比較豐富,最大亮點是配備了雙網卡,規格分別是1.0G和2.5G。

Flash bios button能在不裝CPU內存和顯卡,只接通電源即可刷新BIOS,這功能實在太贊。畢竟早期出廠的B550需要通過刷新BIOS才能完美支持銳龍5000處理器,有了這個功能玩家不需要爲刷新BIOS而特意找一顆銳龍3000系列CPU了。

本次測試所用的內存是HYPER X FURY雷電系列內存,規格是DDR4 3733MHz 16G*2,雖然對於目前遊戲來說16GB內存基本已經足夠,這對HYPERX FURY雷電內存配有金屬散熱馬甲,馬甲外層帶有HYPER X LOGO,而且LOGO凸出於內存馬甲上方,立體感滿滿。

本次測試顯卡採用微星RTX3070魔龍。微星RTX 3070魔龍在外觀上延續了RTX3080魔龍的風格,黑+灰+銀的色彩搭配,搭載6代刀鋒風扇,通過不同類型扇葉環形連接。

頂部的MSI LOGO支持RGB燈效,主板背板也設有一條RGB燈帶,使用MSI Mystic Light軟件能讓支持該技術的顯卡主板還有內存散熱進行燈光同步。

雙8pin供電,不是省油的燈啊。

本次測試平臺所用的電源是安鈦克HCG 850電源,畢竟要肩負R9 5900X和i9 10900k已經RTX3070顯卡的穩定運行,對電源要求還是比較高的。HCG850電源額定輸出功率850W,採用全日系電容+全橋式LLC+DC-DC,品質和轉換效率都不錯,其轉換效率遠超金牌,甚至可以摸到80PLUS白金牌的PP了。

性能體驗:

首先來個CPU-Z跑分,從上圖能看到微星MAG B550 TOMAHAWK戰斧能完美支持R9 5900X的性能發揮。

Blender測試,是用來測試 CPU\GPU渲染性能的一個免費程序,通過這款程序可以測試您的計算機硬件的3D渲染能力。在本次測試中,R9 5900X憑藉12核24線程的強悍規格,完成渲染測試耗時只需10分鐘不到,如果你對此沒有感到震撼的話,我提供一個數據,6核6線程的R5 3500X此項目完成用時爲36分鐘。多達4倍的線程數加上Zen 3架構帶來的高性能確實能節省4倍渲染時間。

H.264轉碼成績高達81.5,看來剪輯視頻的小夥伴可以考慮入手這貨了。

R20測試,CPU總分8444,單核得分621,佔據R20測試榜首第一位置。

3DMARK得分一覽,從得分與3DMARK數據庫中的平均分相比,R9 5900X確實能充分發揮RTX3070的性能優勢。在以往,由於工藝的原因,多核心CPU由於要兼顧功耗,因此在頻率上比較保守,爲此十核以上的處理器的遊戲性能都較爲一般。來到銳龍R9 5900X身上,這個魔咒被徹底打破,憑藉ZEN3架構出色的單核性能以及7nm帶來的高頻性能紅利,讓多核處理器也有着不錯的遊戲效能。

古墓麗影暗影,開啓光線追蹤,1080P分辨率下,遊戲幀率破百是必須的。

三國:全面戰爭,幀率也有不錯的表現,平均幀率高達139。

奇點灰燼,平均幀率爲99。

總結:

通過這次上手體驗,啊魯認爲AMD YES!終於能做到名副其實,R9 5900X憑藉不俗的多核性能,在剪輯視頻以及3D渲染方面顯然是相當出色的生產力工具,可以大大節省工作用時。在遊戲方面R9 5900X同樣也是有着出色的表現,充分發揮出RTX3070顯卡的遊戲性能,大家對超多核處理器遊戲性能不佳的印象可以徹底抹掉了。最後再來說說價格,R9 5900X目前京東售價只需4099元,相比競品10核心20線程的i9 10900K可以說差不多,但相比競品,R9 5900X的性能和規格都要強不少。綜上所述,在目前,AMD銳龍5000系列處理器纔是最佳工作/遊戲之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