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數字經濟領跑 “十三五”前四年北京GDP增萬億  來源:北京商報

1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經濟發展專場。據瞭解,“十三五”期間,北京市宏觀經濟運行總體穩定,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隨着新舊動能迭代,北京全員勞動生產率提升,人均地均產出提高,前四年地區生產總值增加1萬億元。期間,數字經濟成爲其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佔全市GDP比重近四成。

據北京市發改委副主任林恩全介紹,預計“十三五”期末地區生產總值將超3.6萬億元,人均GDP達2.4萬美元左右,較2015年提高0.6萬美元,保持全國領先。

“十三五”期間,北京市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臺階。在2016-2019年間,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6.6%,從2015年的2.5萬億元提升至2019年的3.5萬億元,增加了1萬億元。

據介紹,從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北京市GDP登上第1個萬億臺階,用了58年;到2013年登上第2個萬億臺階,用了6年時間;到2018年登上第3個萬億臺階,用了5年時間;“十三五”期間北京經濟規模擴大1萬億元,僅用了4年時間。

與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同步,全市居民收入也逐年增長。數據顯示,2015-2019年間,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8萬元提高至6.8萬元,年均實際增長6.6%;同期,全力做好本市低收入農戶幫扶,低收入農戶收入全部過線、低收入村全面消除。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全市人均地均產出得到進一步提高。北京作爲全國第一個減量發展的城市,“十三五”時期實現人口、建設用地規模“雙下降”。全員勞動生產率從2015年的21.2萬元/人提高到2019年的28.2萬元/人,居全國各省區市首位。製造業地均產值比2015年提高15%左右。

“十三五”時期北京聚焦“高精尖”,產業數字化、高端化特徵凸顯。其中,以信息服務業爲代表的數字經濟成爲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據統計,當前全市數字經濟佔GDP比重近四成,比例居全國首位。按照國家《數字經濟產業統計分類標準(徵求意見稿)》統計口徑,2019年北京數字經濟增加值超1.3萬億元,佔GDP比重達38%。

其中在2016-2019年間,全市信息服務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4.2%,佔GDP比重由2015年的10.5%提高到13.5%;同期,科技金融、綠色金融等加快發展,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5%、佔GDP比重達到18.5%。

工業結構深入調整,全市已退出一般製造業企業2154家,高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佔比分別達到24.4%和23.8%,新一代信息技術和醫藥健康產業雙引擎加快形成,智能製造爲北京工業轉型升級注入新動力。

據北京市統計局新聞發言人龐江倩介紹,2019年,全市新經濟實現增加值12765.8億元,按現價計算,與2016年相比實現年均增長11.4%,高於全市GDP現價增速;佔GDP比重的36.1%,比2016年提高2個百分點。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GDP佔比23.8%和24.4%,較2016年提高了2.9個和2.6個百分點。

實際上,全市創新投入也勾勒出其經濟結構迭代轉型的蹤跡。據瞭解,2019年,全社會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達到2233.6億元,相當於全市GDP的6.31%,比2015年提高0.72個百分點;其中,基礎研究經費佔R&D經費比重爲15.9%,提高2.1個百分點,佔全國基礎研究經費的26.6%。而創新投入的增加也帶動全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132件,是全國平均水平的近10倍。

北京市中小微企業提供了近七成就業,穩住中小微企業,也意味着穩住北京經濟的基本面。面對“十四五”,北京將精準幫扶受疫情影響較突出的企業,如住宿、餐飲、物流等行業;同時,結合全市特點,中小微企業中的科創企業佔很大比重,有望成長爲獨角獸企業和未來全市經濟發展支撐,將對其採取有針對性的支持措施。

今年還要繼續擴內需、促開發。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加快優化消費產品,提升服務性消費的品質,同時,增強投資的後勁,抓好“兩區”“三平臺”建設。

在北京調整產業結構,高質量發展已成主流的當下,首都經貿大學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執行副院長葉堂林認爲,北京仍需加強培養適宜產業發展的相關配套。通過打造產業鏈的方式,在京津冀協調佈局相應的產業鏈環節,提高三地產業協作水平,降低成本也使得產品更具競爭力。

北京商報記者 陶鳳 劉瀚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