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军史的都知道,彭德怀彭老总是典型的军人脾气。他性格刚烈,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训起人来丝毫不留情面。对于这样的威严统帅,彭德怀的手下一旦犯了错误,那自然是噤若寒蝉。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很多其他野战军的悍将都领教了彭老总的“厉害”。第一次战役时,38军军长梁兴初因为贻误战机,被彭老总训的头都抬不起来。因为38军在第一次战役歼敌最多,梁兴初开始还以为自己会受表扬。没想到点评到38军时,彭老总桌子一拍,喝令梁兴初站起来:“都说你梁兴初是员虎将,我看你就是个鼠将。我彭德怀别的本事没有,斩马谡的本事还是有的!”

王近山号称“王疯子”,第五次战役后总结,三兵团副司令员王近山被彭老总点名喊了起来,站在那足足训了2个小时。一句“你们不是刘伯承带出来的部队吗?刘伯承不是最讲战术的么?”让王近山记了一辈子。可是开会完,王近山就老老实实回去写检讨。和王近山一起挨训的还有60军军长韦杰。彭老总这一顿骂,一样让韦杰记了一辈子:“韦杰,你这个军长是怎么当的?你像个军长的样子吗?像你这样的指挥员就是该杀头!”

更不要说第四次战役时彭德怀回北京要求军需支援,在居仁堂总参谋部会议室召开会议。彭德怀介绍了志愿军作战中存在的严重困难,希望国内全力支援。可与会的部门领导纷纷强调自己也很困难。彭老总当场拍了桌子发了大脾气:“这也困难,那也困难,你们去前线看一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这次发的脾气也被《彭德怀年谱》罕见地记录了下来,注明会议“不欢而散”。

40军军长温玉成的经历更有意思。第五次战役前,温玉成接到通知,彭老总让他立即到志愿军总部去。这下把温玉成吓坏了。温玉成回忆说:彭老总训人可是不留情面的,历次会议上大家都领教过,38军军长梁兴初被训了个大红脸那还历历在目呢。温玉成赶紧找政委袁升平商量,两个人琢磨半天也没猜出来到底什么事。温玉成说最后只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连夜赶去了。结果是彭老总想让40军继续参加第五次战役,怕连续作战,温玉成会有想法,特意找他去谈心的。这下温玉成悬着的心才放下。

但是有一个人,当彭德怀发脾气时,他的嗓门比彭老总还要大,硬生生回怼了彭德怀,彭老总居然还没生气。这个人就是李聚奎。

其实呢,上述那些人都不是彭德怀的老部下,不了解彭德怀。彭老总发起火来确实吓人,但他这个人就是个直性子,发完火就完了,不会往心里去。而且你要是讲的有道理,他还听你的。

李聚奎的经历非常丰富,他是红一军团大名鼎鼎的红1师师长,又在四方面军当过主力军31军的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是129师386旅的参谋长,解放战争又去了林彪的四野。不过李聚奎是红5军出身,参加过平江起义,是彭德怀标标准准的老部下,对彭德怀的脾气太了解了。1950年李聚奎从四野副参谋长调任东北军区后勤部长,负责对志愿军的保障工作。一说起去当这个后勤部长,李聚奎其实未必很愿意。他之前一直是军事主官,当的都是团长、师长、参谋长、司令员。到了解放战争后期才改行管后勤,好不容易从第四野战军后勤部第二部长的位子又回到军事岗位,又调去东北军区当后勤部长。

工作需要么,军人自然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不过李聚奎没想到,这个后勤部长当了没多久,彭老总就来找麻烦了。志愿军的后勤工作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原因很简单,美军的飞机实在太厉害了,志愿军后勤部队完全处于被动挨打之中,损失非常巨大,而直接后果就是志愿军的粮弹被服供应极为紧张。彭老总自然坐不住了,找到了李聚奎。

话没说几句,彭德怀就说道:“战士们没饭吃,弹药不够,我要找你算账的。”李聚奎回答:“一定全力保证,但真不知道能保证到什么程度。”彭德怀一听就拍桌子发火了,指着李聚奎鼻子说:“什么?不知道什么程度?”李聚奎回忆:我的老首长,我还不了解他么,他发火就发呗,我才不怕呢,这得比他嗓门还大,怼回去。于是李聚奎立马提高嗓门:“我的人已经拼命前送了!我总共400辆汽车,3天就被美军飞机炸了一半。”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接下来的一幕如果让梁兴初、王近山、韦杰等人知道,那得对李聚奎佩服到五体投地。一看李聚奎这么“凶”,嗓门比自己还大,彭德怀反而软了:确实困难很大,那赶紧想解决办法啊。彭老总倒不是怕李聚奎,他这个人有时跟小朋友一样可爱,哪怕气头上,你跟他讲道理,他还是听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