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疫情形勢已相當嚴峻……

來源:醫脈通

作者:蘇沐

本文爲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國內疫情仍在快速擴散,確診人數持續再增加。

據國家衛健委官網消息,2021年1月6日0-24時新增本土病例52例,其中河北51例、遼寧1例,無新增死亡病例,無新增疑似病例。

最嚴重的還是石家莊,昨日新增了50例確診病例(2例爲無症狀感染者轉爲確診病例)和67例無症狀感染者,3名幹部也因疫情防控不力被問責。

疫情形勢已相當嚴峻,河北省衛健委昨日緊急從外地抽調1000名醫務人員,於下午已經全部到位,今日還要將支援2000名醫務人員。

所有防控措施均在計劃中實行,波及人員也不再像去年那樣慌張。

但與此同時,很多人都產生了一些疑問:石家莊的病毒起源於哪裏?這次疫情爲什麼集中在農村?新冠病毒更偏愛於北方嗎?

石家莊的病毒起源於哪裏?

2021年1月2日,石家莊市藁城區61歲小果莊村村民被確診新冠。

1月2日確診病例的兒子在接受健康時報採訪時透露,“至今,母親不知道如何被感染。”

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表示,病人數量仍在增加,說明病毒已經隱祕傳播一段時間。

上海市公共衛生臨牀中心教授盧洪洲也認爲,少數患者在做抗體檢測時,抗體已經是陽性了,從這點來分析,最起碼他們感染已經是一個禮拜左右的時間。感染以後,潛伏期的後半階段、發病的早期階段以及發病以後,它都處於傳染期,都可能把病毒傳給他人,所以推測可能還會有一些陽性診斷。

也就是說,“1號病人”很可能並不是這位61歲村民。

那麼,病毒到底是從哪裏來的?

石家莊的這位61歲女性患者居住在藁城區,確診前參加過約250人的婚禮;邢臺的那位34歲男性患者曾前往石家莊,兩人均爲1月2日的確診病例。

1月6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英文)》在線發文稱,疾控工作人員對1月2日在石家莊和邢臺兩例新冠肺炎病例樣品進行基因測序發現,這兩例病例很可能是同一來源。

截圖於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論文

疾控工作人員發現,該病毒株不同於近期國內其它地方疫情中發現的毒株,也非在英國和南非發現的變異病毒。通過與全球公開數據比對,發現病例與7月份上傳的俄羅斯基因組序列存在10個相同的核苷酸變異位點。儘管共有變異位點較少,但從俄羅斯毒株中檢測到的3個特異性位點僅在此次河北毒株中出現,病毒可能起源於該俄羅斯毒株。

病毒從其他國家傳到中國一個比較封閉的小村莊,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但從地圖上我們可以發現,疫情最嚴重的小果莊村離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不足5公里,也就只有20分鐘的路程。

截圖於百度地圖

再回顧疾控中心的分析,也便恍然大悟。

這次疫情爲什麼集中在農村?

從這次河北確診病例的地區分佈來看,小果莊村的確診病例最多,其次是南橋寨村、劉家佐村、東橋寨村、北橋寨村,均位於小果莊村附近,同屬於石家莊藁城區增村鎮,還有一個是邢臺市南宮市的吳村鄉甘狼冢村。

數據截至2021年1月5日24時

令人很意外,不同於以往的武漢、北京等幾次地方性疫情,這次爲什麼會集中在農村?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諮詢委員會專家、北京方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吳浩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農村的弱勢是管控起來難度更大一點。

4日,11例確診病例中有9例在5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是89歲;

5日,19例確診病例中有11例在5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是73歲;

6日,50例確診病例中有32例在50歲以上,年紀最大的是74歲。

在石家莊市新增確診病例行動軌跡中,我們會發現中老年人居多是這波疫情最明顯的特點。村民疫情防範意識較差,在今年疫情好轉時大多都摘下了口罩,更何況中老年人。

對於老年村民來說,遇到頭疼、感冒、發熱等也不喜歡到大醫院看病。

今天早上,河北衛健委公佈的新增確診病例行動軌跡顯示,多名患者出現不適症狀後曾選擇當地診所或衛生院就診,多達16家。

1月6日石家莊市新增確診病例行動軌跡

在這次疫情中,“參加活動”這個詞出鏡率也很高,想象一下,大多中老年人聚在一起,最愛的就是聊天,聊到興起唾液橫飛,病毒也就隨之擴散開了。

1月5日石家莊市新增確診病例行動軌跡

再加上,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和醫療機構能力也比較薄弱,可以診斷和識別新冠肺炎的更是少之又少了。

吳浩表示,要發揮基層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哨點作用,發揮監測排查作用,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這次河北疫情也出現有患者自行到藥房購藥問題,提示我們要加強診所和藥店的監管,做好信息共享,起到預警和監測作用。

這次“農村疫情”的爆發,給了我們有力的一擊。

新冠病毒更偏愛於北方嗎?

進入冬季後,北京、大連、瀋陽、河北接二連三地出現確診病例數激增。直到現在,國內的高風險地區和中風險地區也在河北、北京、遼寧、黑龍江這些省份。

難道,新冠病毒特別偏愛北方?或者換一種問法,新冠病毒的傳播受溫度的影響?

去年疫情最嚴重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李蘭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病毒本身對外界抵抗力不強,56℃下30分鐘可以有效滅活病毒,到五六月份天氣熱了以後,病毒容易減少,春節前後、冬春季病毒感染容易發生,這也是一個自然界客觀規律。

新疆喀什疫情期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公共衛生和流行病學專家楊功煥也曾提出,喀什疫情與冬季來臨氣溫下降有一定關聯,隨着氣溫下降,新冠病毒活性會有所增加。

那麼,溫度越低,新冠病毒的傳播性越強嗎?

曾經,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發表過一項研究,關於氣溫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影響。作者收集了2020年1月20日至2月4日期間429個城市的確診病例數,涉及到我國34個省和26個海外國家,結合當地公佈的每日氣溫做了一個分析。

世界範圍內平均溫度和covid-19的傳播關係示意圖

結果顯示,溫度和新冠病毒傳播呈現的是一種曲線形關係,發病數在平均溫度8.72℃時達到了一個峯值,而接下來隨着溫度上升反而會抑制病毒的傳播,同樣溫度下降也會抑制。

也就是說,氣溫低並不是這幾次北方疫情的主要爆發原因。

汕頭大學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在接受八點健聞採訪時表示,北方城市在流調和防控方面做得不如上海等南方城市,北方對於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可能遺漏了。

國內疫情再次反撲,各個地區都不能鬆懈、大家一定要提高防控意識。春節將至,我們將迎接最嚴峻的挑戰。

參考資料:國家衛健委、河北省衛健委、八點健聞、基層醫師公社、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週報等

責編 蘇沐 小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