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名字“炸毛”的植物,價值卻極高,請不要忽視它,含鈣量超牛奶

“王者以民爲天,而民以食爲天”。

自古以來,喫都是人們最基本的需求,而能喫的東西很多,但有一類食物卻自古流傳,它們就是野菜。

食用野菜,一直是我國普通老百姓飲食文化中的一部分,由最初的物質條件不夠豐富,只能靠野菜果腹充飢,到後來人們對營養和食材的研究,野菜都從未離開過人們的飲食文化。在古時的農耕文明初期,就有着“尋菜于山野,求蔬於荒蕪”。

可食用的野菜有很多,不同地方的人,偏好也不同,北方人多愛喫薺菜,南方人多愛喫馬蘭頭,而在中部地區,有一種名爲“刺兒菜”的野菜,卻俘獲了人們的心。

名字“炸毛”的植物。

提到刺兒菜,不熟悉它的人,便想當然的覺得它可能和仙人掌一樣,是一種渾身長滿銳利尖刺,讓人“炸毛”,不好相與的植物。

實際上這麼認爲也沒有什麼問題,刺兒菜身上確實長滿了刺,但說它不好相與可不一定,至少在它“年幼”的時候還是很好相與的。

之所以這麼說,也還是因爲它的名字,刺兒菜名字中帶有“菜”,既然是菜,必然逃脫不了被喫的命運,但是在菜之前還有“刺兒”,所以如何喫就成了問題。

刺兒菜的來源於發展。

刺兒菜是學名,在民間通常被稱作“小薊草”,或者“槍刀菜”、“刺狗牙”、“小惡雞婆”、“七七芽”等,這些名字十分接地氣,同時也帶有濃厚的民間感,但要說它什麼時候開始成爲野菜被食用的,很難說清楚,不過在《史記》當中,有過些許介紹,在商周時期稱它爲“薊”,也就是說刺兒菜最早被作爲野菜食用可能在3千年前。

至於刺兒菜正式被命名且記錄在案的,則是在漢代的《名醫別錄》當中,其中不僅記載了刺兒菜的生長習性,也記錄了它的喫法以及藥用價值。

有刺但價值卻極高。

帶刺的植物一向讓人們害怕,畢竟一不小心就會被它們身上的刺傷到,但刺兒菜卻備受喜愛,就是因爲它的價值很高。

食用價值不必多說,至少在漢代以後,它就是民間常見的食用野菜,甚至還有記載稱,刺兒菜還一直是窮苦人們用來果腹的救荒野菜。

至於藥用價值,單從“槍刀菜”這個民間俗稱應該就能瞭解一些了,刺兒菜最主要的藥用價值就是涼血止血、祛瘀消腫,在古時,可是民間用來止血的常見藥用植物。

關於其藥用價值,在我國的《三國演義》中還有個故事。相傳,龐統在一次戰事中不幸被敵人的箭射中後落馬,創口處血流不止,生命垂危,正是用路邊長得繁茂的刺兒菜搗碎後敷在傷口上緊急搶救,才得以保命。

目前對刺兒菜的開發。

刺兒菜作爲一種民間常食用的野菜,在近年來隨着“清潔飲食”概念的興起,也得到了科研人員們的重視,因此對它的營養價值也做出了深入的研究與測定。

發現刺兒菜是一種營養將價值十分高的野菜,其中以無機鹽離子主要以鈣爲主,每百克嫩莖中含量可達216毫克,僅次於薺菜,其含鈣量比其他蔬菜都高,甚至超過同等質量下的牛奶,因此在營養學上,刺兒菜也成了備受推崇的高鈣野菜。

不過即便如此,刺兒菜目前的開發利用還是很不足,它雖然有着很高的價值,可由於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又是一種野生植物,在農村野外很容易氾濫成災,對當地的生態系統會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讓人們對其又愛又恨。

目前在陝西、河南、湖北、安徽一帶的朋友,經常會在春季把刺兒菜採摘回來當野菜喫,喫法也很多,比較常見的有刺兒菜湯、刺兒菜面、刺兒菜餅子或是刺兒菜粥飯等。但其他地區的朋友基本不會喫它,甚至還會把它當成農田裏的惡性雜草加以剷除。

只能說刺兒菜想發展成一種正式的蔬菜,還任重道遠,但請大家一定不要忽視它,說不定未來哪天,它就成了餐桌上的常客了呢!

各位朋友,你認識刺兒菜嗎?你們那裏的人喫刺兒菜嗎?歡迎留言交流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