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亞投行2020年投資規模翻番 金立羣稱五年內實現氣候融資佔比過半

1月13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羣在新聞發佈會上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指出,在新冠疫情暴發之後,亞投行去年的放貸額增長較快,而今年的放貸規模預計也將達到去年的水平。

“我可以這麼簡單地講,去年,我們的貸款規模增長得比較快,主要是因爲通過新冠危機恢復基金髮放了70.7億美元,剩下的一部分是常規的基礎設施項目。”金立羣說道。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亞投行獲悉,亞投行在2020年批准的投資額達到99.8億美元,比2019年45.4億美元的兩倍還要多。截至去年年底,亞投行累計提供了220.2億美元的基礎設施投資。

“從我們現在的貸款規模來看,我估計2021年的數字(放貸額)可能會差不多。”金立羣指出,這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之前累積下來的傳統基礎設施項目,有些還在照常進行;二是亞投行可能會在危機恢復基金下繼續增加投入。

去年4月,亞投行宣佈推出50億美元危機恢復基金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以在未來至少18個月內爲成員申請的合格項目提供資金,後又將基金規模擴大至130億美元。

亞投行由中國倡建,總部位於北京,2016年1月16日正式開業。目前,亞投行成員已由開業時的57個增至103個,代表了全球約79%的人口和65%的GDP。金立羣於去年獲得連任,第二任期從2021年1月16日開始,爲時五年。

在亞投行成立五週年之際,金立羣認爲,基礎設施發展格局將發生重要變化。一方面,基礎設施產業需先應對疫情和全球經濟危機的短期挑戰;另一方面,還將基於中長期的驅動因素如人口變化、氣候變化和數字化帶來的變革作出適當調整。

站在新的起點,金立羣給亞投行提出了更高的目標,包括:到2025年,實現氣候融資在批准融資中的佔比過半;到2030年,佔半數的項目將由私營部門主導;跨境互聯互通項目佔所有項目的比例達到25%至30%。

爲了滿足後疫情時代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金立羣表示,多邊開發銀行的當務之急是繼續與私營部門合作,以動員急需的投資,刺激復甦和減低公共債務。他指出,亞投行的目標是,到2030年,讓私營部門融資在批准融資中的佔比從當前的25%提高到50%。

此外,金立羣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爲了滿足成員的需求,亞投行雖然以美元爲主要貨幣(來發放貸款),但也在努力提升本幣融資能力。舉例來說,去年,亞投行向中國政府提供主權擔保貸款24.85億元, 以加強北京和重慶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而這筆資金就是通過亞投行在中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30億元首筆熊貓債支付的。

展望未來,金立羣表示,美元依然將是亞投行放貸使用的一個主要幣種,但也將根據成員需求,通過發行當地貨幣的債券來給它們提供本幣融資。據本報記者從亞投行了解,目前,該行的放貸貨幣主要有美元、人民幣和歐元。

五年內實現氣候融資佔比過半

在努力抗擊疫情之際,推動綠色經濟復甦正在成爲新的全球共識。金立羣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亞投行將優先考慮綠色基礎設施,並支持成員實現其環境和相關的發展目標,爲改善當地環境的項目提供融資,並對氣候行動進行投資。

“雖然近期綠色基礎設施的投資趨勢不錯,但實際投資額仍遠低於理想目標。”金立羣指出,“亞投行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氣候融資在批准融資的佔比達到或超過50%。”

在全球抗擊氣候變化的關鍵時刻,金立羣指出,新冠疫情令全球加速探討病毒和其他疾病與未來生態災難的關聯性,“要讓全球經濟重啓,將要求我們不再孤立地應對挑戰,而是加強橫向研究。我們需要探索一種環境智慧型、生態智慧型的新發展模式。”

哪些清潔能源項目將受到亞投行的青睞?金立羣在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提問時指出,“在發展新能源方面,我們注重的是安全的新能源,比如太陽能、風能、水電,還要提高能源利用的效率。我們並不考慮參與核電項目的建設。”近日,金立羣還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亞投行將不會對煤電項目或涉煤項目提供融資。

過去五年,亞投行已經陸續支持了多個清潔能源項目,以幫助成員國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在亞投行的支持下,哈薩克斯坦札納塔斯100MW風電項目於2020年9月實現首批風機併網發電,標誌着中亞地區最大容量的風電項目正式開始對外輸出綠色能源。項目運營後預計每年可實現發電量3.5億千瓦時,爲哈薩克斯坦能源體系實現“去碳化”發揮示範作用。

推進跨境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項目

“近年來,亞洲區域合作一直非常強勁,這非常令人感到振奮。”金立羣向本報記者強調,去年底簽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對亞投行來說是一個利好消息,能進一步促進亞洲國家的互聯互通,從而加強它們的貿易和投資往來,“也會帶來一些很好的基礎設施項目,可能將會提交給我們來考慮”。

此外,金立羣還提到了去年底宣佈完成談判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稱該協定讓中歐合作“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因爲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是我們的成員,所以這是往前走的非常重要的一步”。他指出,中國加強同歐洲的合作將爲亞洲和其他地區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基礎設施及生產性領域創造更多投資機會。

“我想強調的是,亞洲國家並不是僅僅向內看,而是一直致力於加強與其他地區的聯繫。”金立羣說,“在當前這個關鍵時刻,對亞洲來說,進一步改善同拉美、非洲、歐洲等其他地區的聯繫至關重要。我們也看到了這方面良好的趨勢。”

據本報記者從亞投行獲悉,在過去五年,在域內地區,亞投行累計向南亞、東南亞、西亞、中亞和東亞分別提供87.1億美元、35.3億美元、34.8億美元、18.7億美元和12.3億美元投資;而在域外地區,向東歐、北非、大洋洲、南美洲提供8億美元、6.6億美元、0.7億美元和0.5億美元投資。

擴大醫療衛生及教育投資

“顯然,對許多遭受疫情衝擊的經濟體而言,復甦可能非常緩慢,前進的道路將是艱鉅而波折的。直到安全有效的疫苗問世並被普遍接種,這場疫情的拐點纔會出現。”金立羣指出,近期,很多國家陸續宣佈有關疫苗研發的好消息,這也證明了國際合作的重要性。

金立羣指出,今年,全球對疫苗將有巨大的需求。中國、美國和歐洲的疫苗生產能力將會很快提高,“可能在半年多的時間裏就能滿足本國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將有足夠多的疫苗來支持不能生產疫苗的低收入國家,亞投行將準備一部分資金來支持這些國家。

除了亞投行之外,其他國際開發機構也宣佈支持中低收入國家的疫苗計劃。亞洲開發銀行啓動了一項價值90億美元的疫苗計劃——“亞太疫苗獲取機制(APVAX)”。世界銀行則批准向發展中國家提供120億美元資金,用於資助其購買和分發新冠疫苗、進行新冠病毒檢測和治療等。

同時,金立羣認爲,新冠疫情暴露出衆多不同收入水平的經濟體對社會基礎設施的長期投入不足。根據全球基礎設施中心(GIH)的估計,2019年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額從190億美元下降至不到30億美元。

“如果危機能夠帶來任何好處的話,我認爲,就是讓人們普遍意識到,迫切需要以一種平衡的方法推動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從而提高對社會基礎設施的重視,特別是對醫療衛生的關注。”金立羣表示,亞投行將逐漸擴大在社會基礎設施方面的能力和作用。

2020年全球基礎設施指數顯示,全球48%的受訪國家傾向於加大對社會基礎設施的投資,而傾向於投資傳統經濟基礎設施的佔32%。鑑於社會基礎設施領域的公共支出有限,加上新冠疫情後經濟復甦面臨的挑戰,吸引私人資本流向公共投資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醫療衛生,金立羣指出,社會基礎設施還包括教育。“雖然我們現在並沒有做任何教育方面的項目,但其實我們也在考慮教育在新時代的重要性。”金立羣說,“如果我們將來要投資教育的話,不是普通的教育,而是能讓下一代具備新技能來適應新時代的教育,比如職業培訓。”

(作者:鄭青亭 編輯:陳慶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