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竟然专门捞“鱼苗”来卖钱!该不该?

在昆明,有位大妈专门从滇池里面捞出许多小鱼苗,拿来社区门口摆卖。这样的行为引来不少网友关注。

有网友称,这样指头肚大的小鱼苗,被捞上来卖钱,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这么小的鱼,应该正是生长的时候。

从图片中,可以看出,这些“鱼苗”有一种像是趴地虎,另外一种,像是小白鲢。

这样的小鱼到底能不能捕捞?很快,就有专业鱼友出来解惑:

它们可不是什么小鱼苗,在滇池,这算是外来物种。一种是真吻虾虎,另外一种叫池沼公鱼。

“像这种外来入侵的小鱼,捞上来也没有什么可惜的。”鱼友称:“尤其是池沼公鱼,可别小看它们,在一些水域,它们已成为鱼类杀手、湖中霸主,相当可怕。”

原来,池沼公鱼是一种冷水鱼,原产于北太平洋两岸和北冰洋沿岸。在我国,它们仅局限于东北的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图们江下游有自然分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种小鱼便被人为引流至北方地区的许多水库、湖泊中,如今,在很多地方,它们已经安家落户。

这种看着类似“小白条”,体型不过十公分长的小鱼,究竟有什么可怕之处?网络上也流传着它们许多传说。

在新疆的博斯腾湖,“公鱼”也曾扮演着一种“救世主”的角色。

据称,在博斯腾湖,曾经生存着一种珍稀的鱼类——新疆大头鱼,但它们却在仅仅几十年时间内近乎绝迹。

新疆大头鱼

这究竟是什么原因?经过鱼类专家研究,问题的矛头指向了另外一种被引进的外来鱼类——五道黑,也称河鲈。

当时引进的一批雅罗鱼鱼苗中,不慎混进了一批河鲈,这种体型只能长到30公分左右的鱼,竟成了大头鱼的灾难。

这与河鲈的外形及习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的身上长着许多硬刺,这是有力的防御武器,本土鱼类难以对其形成威胁。但它们却可以肆无忌惮地捕食本土鱼的鱼苗,而且繁殖极快,让本土的鱼类望尘莫及。

河鲈(也称五道黑)

所以,新疆大头鱼繁殖的速度,远远跟不上被吃掉的速度,久而久之,它们就被吃光了!

此时,池沼公鱼就“粉墨登场”了!在上世纪90年代,人们又引进了池沼公鱼到博斯腾湖,这种外表上看着柔弱的小鱼,竟然又成了河鲈的杀手!

别看它们体型小,却有自己的独门绝技——大量繁殖,采用“蚁群”战术,将河鲈逼上绝路。

看来,它们成功了!

公鱼鱼卵

成功入侵博斯腾湖,并打败河鲈!池沼公鱼为何能成为“鱼类杀手”?

原来,一条小小的“公鱼”,产卵量可达上万枚,肚子里面除了鱼卵,似乎已经没有别的内脏。而且,它们仅需一年即可繁殖后代。

因此,河鲈虽然能吃掉它们,奈何其数量太多,繁殖速度太快,就像蚂蚁一样,蜂拥而至,大量吞食河鲈的鱼卵,造成它们的数量直线下降。

有资料称,仅仅用了10年时间,博斯腾湖河鲈的年产量就从高峰时的1750吨减少到10吨了。

因此,池沼公鱼绝对可以称为鱼类杀手、湖中霸主,采用“蚁群”战术让其所向无敌!称为可怕的“鱼类杀手”,让人不可轻视!

虽然它们在博斯腾湖打败了外来入侵者“河鲈”,但同样,它们也是一群外来入侵者,让湖里面其它本土鱼类都陷入绝境。至少有两种主要经济鱼类已经面临绝迹。

喜欢吞食其它鱼类的鱼卵,让其无法成功繁殖,最终数量锐减甚至消失。有人称,“公鱼”就是一群“披着羊皮的狼”!

如今,池沼公鱼已成为博斯腾湖的主要经济鱼种,不知道这到底该喜还是该忧?

不过好在它们是一种冷水鱼,在南方的很多水域都无法生存。这与另一种外来物种——罗非鱼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北方的许多水库,每当湖面结冰的时候,冰钓“小公鱼”成了很多钓鱼人的乐趣。有时候一副串钩抛下去,一拉就是一连串小公鱼。

这种现象让冬季的钓鱼人不再感到寂寞,但同时,也似乎孕育着一种危机。

它们会不会吃光其它鱼类的鱼卵,然后取而代之?谁也不清楚,也许时间会给出答案。

因此,昆明滇池的大妈们,将它们捞出来卖钱,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