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中,王朝的分裂与统一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似乎整个历史都在重复着旧王朝的覆灭、天下豪强并起、新王朝诞生的循环。在这当中,伴随着旧王朝的覆灭,总会有一段天下大乱的时期,详细数来,包括春秋战国时期、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和五代十国在内,都是历史上天下不太平的年代。

五代十国前期形势

在这些乱世当中,说到大家最为熟悉的一段,那必然是三国时期了,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幼年儿童,或多或少对这段历史有有所耳闻。而同为乱世的五代十国,似乎就鲜有人对其有所了解了,人们对这一时期的情况表现得极为生疏,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五代十国后期形势

我们先来看看三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

东汉末年,宦官专政,皇帝没有实权,最终导致天下大乱,各地的豪强纷纷拥兵自立,经过数年的战火,逐渐演化成曹操、刘备、孙权三股势力的斗争。后来,曹操占据北方,刘备占据巴蜀一带,而孙权则是在东南落脚,在曹丕、刘备、孙权先后称帝后,三国割据的局面正式形成,从曹丕称帝到此后西晋统一全国,前后共经历了六十年时间。

三国时期形势图

而五代十国则是夹在大唐和大宋两个王朝之间的乱世。自从经历了安史之乱后,曾经盛极一时的唐王朝变得一蹶不振,各地藩镇的实力与日俱增,最终,公元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唐朝就此灭亡。此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十多个政权。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了宋朝,这段历史才得以结束。

王浚楼船下益州

两个时代都是王朝覆灭后的乱世,为什么离现代更近的五代十国反而不如久远的三国时期更加有名气呢?我认为有以下的几点原因:

第一个原因,三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更加符合自古流传下来的价值观。众所周知,三国时期发生的很多名声大噪的事件,都是能体现出忠孝节义的观念的,从刘关张义薄云天的兄弟情,到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公私分明,这一时期的人物所言所行,都符合传统意识里的价值观。

终结了五代十国的宋太祖赵匡胤

反观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发生了许多违背传统观念的事件,在这当中,朱友珪杀害了自己的父亲朱温,自己也死在弟弟朱友贞手里。除过一家人不顾血浓于水的亲情自相残杀,这一时期也有不少武将以下犯上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便是两次黄袍加身:郭威篡夺了后汉政权,成为后周太祖,而他一手建立的后周,此后也被赵匡胤用几乎同样的方式夺走。更为荒唐的是,后晋皇帝石敬瑭为了讨好契丹,不惜献出幽云十六州,自己更是以“儿皇帝”相称,这种丧权辱国的行为,被此后历代学者所不齿。

如此一来,五代十国这一时期,在历史上,被打了一个大大的否定号。

“儿皇帝”石敬瑭

第二个原因便是受到文学作品、民间传说的影响。

从三国之后的西晋开始,民间就已经开始流传各种各样三国时期的传说,一直到了小说盛行的明朝,罗贯中将这些传说整合起来,加上一些真实历史的填充,最终写出了那本旷古绝今的小说《三国演义》,这本书更是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如此一来,关于三国的人物、故事得到了广泛的流传,关于三国的信息不只是在中国,在整个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极高的人气。

五代十国之后是宋朝,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批评否定五代十国的学者,例如欧阳修、司马光等人,在他们手中,五代十国受到了全面的批判,因而导致了五代十国的故事,就像是被封存起来一样,很少有人去探究,自然也就导致了人们对这段历史知之甚少。

《sanguoyanyi

原因之三,跟相较于三国,五代十国时期的形势更为混乱有关。三国时期主要是从东汉末年的各路豪强算起,逐步发展最后形成魏、蜀、吴三国并立的局面,所有时间基本都是按照时间推移来发展,大家想要了解其中的历史也是相对较为容易。

而说到乱,五代十国与三国相比,简直有过之而无不及。由于唐朝末年各地藩镇过多,导致在后来同一时期出现的政权数量过多,再加上国与国之间既有兼并战争,也有内部取代,朝代更替极为频繁且混乱,很难让人去梳理当中的关系,前文提到的关于五代十国文学作品不够多的现象,也跟这个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由此一来,对于为什么三国比五代十国更为出名这个问题,便可以解释得通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