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中,王朝的分裂與統一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似乎整個歷史都在重複着舊王朝的覆滅、天下豪強並起、新王朝誕生的循環。在這當中,伴隨着舊王朝的覆滅,總會有一段天下大亂的時期,詳細數來,包括春秋戰國時期、三國時期、南北朝時期和五代十國在內,都是歷史上天下不太平的年代。

五代十國前期形勢

在這些亂世當中,說到大家最爲熟悉的一段,那必然是三國時期了,上到耄耋老人,下到幼年兒童,或多或少對這段歷史有有所耳聞。而同爲亂世的五代十國,似乎就鮮有人對其有所瞭解了,人們對這一時期的情況表現得極爲生疏,爲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五代十國後期形勢

我們先來看看三國時期和五代十國時期。

東漢末年,宦官專政,皇帝沒有實權,最終導致天下大亂,各地的豪強紛紛擁兵自立,經過數年的戰火,逐漸演化成曹操、劉備、孫權三股勢力的鬥爭。後來,曹操佔據北方,劉備佔據巴蜀一帶,而孫權則是在東南落腳,在曹丕、劉備、孫權先後稱帝后,三國割據的局面正式形成,從曹丕稱帝到此後西晉統一全國,前後共經歷了六十年時間。

三國時期形勢圖

而五代十國則是夾在大唐和大宋兩個王朝之間的亂世。自從經歷了安史之亂後,曾經盛極一時的唐王朝變得一蹶不振,各地藩鎮的實力與日俱增,最終,公元907年,朱溫建立了後梁,唐朝就此滅亡。此後,中原地區先後出現了十多個政權。公元960年,趙匡胤建立了宋朝,這段歷史才得以結束。

王浚樓船下益州

兩個時代都是王朝覆滅後的亂世,爲什麼離現代更近的五代十國反而不如久遠的三國時期更加有名氣呢?我認爲有以下的幾點原因:

第一個原因,三國時期的歷史事件更加符合自古流傳下來的價值觀。衆所周知,三國時期發生的很多名聲大噪的事件,都是能體現出忠孝節義的觀念的,從劉關張義薄雲天的兄弟情,到諸葛亮揮淚斬馬謖的公私分明,這一時期的人物所言所行,都符合傳統意識裏的價值觀。

終結了五代十國的宋太祖趙匡胤

反觀五代十國,這一時期發生了許多違背傳統觀念的事件,在這當中,朱友珪殺害了自己的父親朱溫,自己也死在弟弟朱友貞手裏。除過一家人不顧血濃於水的親情自相殘殺,這一時期也有不少武將以下犯上的例子,其中最有名的,便是兩次黃袍加身:郭威篡奪了後漢政權,成爲後周太祖,而他一手建立的後周,此後也被趙匡胤用幾乎同樣的方式奪走。更爲荒唐的是,後晉皇帝石敬瑭爲了討好契丹,不惜獻出幽雲十六州,自己更是以“兒皇帝”相稱,這種喪權辱國的行爲,被此後歷代學者所不齒。

如此一來,五代十國這一時期,在歷史上,被打了一個大大的否定號。

“兒皇帝”石敬瑭

第二個原因便是受到文學作品、民間傳說的影響。

從三國之後的西晉開始,民間就已經開始流傳各種各樣三國時期的傳說,一直到了小說盛行的明朝,羅貫中將這些傳說整合起來,加上一些真實歷史的填充,最終寫出了那本曠古絕今的小說《三國演義》,這本書更是位列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如此一來,關於三國的人物、故事得到了廣泛的流傳,關於三國的信息不只是在中國,在整個世界文學史上,都有着極高的人氣。

五代十國之後是宋朝,在這一時期,出現了很多批評否定五代十國的學者,例如歐陽修、司馬光等人,在他們手中,五代十國受到了全面的批判,因而導致了五代十國的故事,就像是被封存起來一樣,很少有人去探究,自然也就導致了人們對這段歷史知之甚少。

《sanguoyanyi

原因之三,跟相較於三國,五代十國時期的形勢更爲混亂有關。三國時期主要是從東漢末年的各路豪強算起,逐步發展最後形成魏、蜀、吳三國並立的局面,所有時間基本都是按照時間推移來發展,大家想要了解其中的歷史也是相對較爲容易。

而說到亂,五代十國與三國相比,簡直有過之而無不及。由於唐朝末年各地藩鎮過多,導致在後來同一時期出現的政權數量過多,再加上國與國之間既有兼併戰爭,也有內部取代,朝代更替極爲頻繁且混亂,很難讓人去梳理當中的關係,前文提到的關於五代十國文學作品不夠多的現象,也跟這個原因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

由此一來,對於爲什麼三國比五代十國更爲出名這個問題,便可以解釋得通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