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富士康救拜騰有點懸

停擺半年之久的拜騰汽車,終於等來“白衣騎士”。日前,拜騰汽車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在明年實現量產。這一紙協議,也將在公衆視線中消失已久的拜騰再次推到聚光燈下。

在簽署協議的第二天,有媒體稱,“拜騰近期將與富士康組建合資公司‘富騰’,而且拜騰會與盛騰合併,富士康團隊已分別入駐拜騰與盛騰”。雖然拜騰對此未作回應,但這並不影響輿論對富士康牽手救拜騰的悲觀論調。

人們之所以不看好這樁姻緣,恐怕還得從拜騰的歷史說起。拜騰是南京知行新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FMC)旗下的新能源汽車品牌,最初由和諧富騰於5年前投資成立,後更名爲拜騰汽車。經過數輪融資,拜騰累計獲得84億元融資,一度被業界熱捧爲“四大造車新勢力”之一。

不過,與很多造車新勢力不同的是,拜騰創建團隊主要爲外籍人員擔當,比如,原寶馬負責“i8”的畢福康和原東風英菲尼迪總經理戴雷擔任聯合創始人。也許是由於創始人的原因,團隊人員大部分來自寶馬、福特、谷歌和特斯拉等全球知名企業,陣容堪稱豪華。

問題是,豪華掩蓋不了一切。畢福康、戴雷兩位外籍CEO先後離職,留下一款尚未量產的概念車拜騰M-Byte、一張造車資質、一座電動車工廠以及一地雞毛。去年7月,拜騰宣佈暫停中國內地業務運營,僅保留小部分崗位維持運轉。當時,央視稱其“3年燒光84億,造不出量產車”。

此後公司一拆爲二:拜騰汽車和盛騰汽車,前者聚焦車輛生產、市場銷售,後者則聚焦於車輛、平臺研發。由於首款車型遲遲沒有量產落地,而彼時以蔚來、小鵬、理想等爲代表的國內造車新勢力,在特斯拉國產化的帶動下,月銷量“芝麻開花節節高”,拜騰在公衆視線中很快就沒了存在感。

對於富士康加碼汽車領域,業內並不感到意外。因爲一直以來,富士康都沒有隱藏過其在造車領域的野心。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劉揚偉曾表示,特斯拉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蘋果),富士康則希望成爲電動汽車的Android(安卓)。不過,要做“汽車界安卓”的企業並不少,華爲、百度都是富士康的潛在競爭者。相比之下,富士康並沒有明顯優勢,牽手拜騰亦充滿諸多變數。

首先,造車不能沒有錢。據報道,在本次合作中,富士康將注資2億美元,用來主導拜騰汽車未來的發展。顯然,對於債務纏身的拜騰而言,這一數字如果沒有更多追加,則意味着拜騰基本沒有翻身的可能。造車可是一個超級燒錢的行業,用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的話來說,“200億元只是一個門檻”。

比如,特斯拉從創立到盈利,歷經16年,其間幾度瀕臨破產,而蔚來、小鵬分別燒了幾百億元,到現在都還沒盈利,這就很說明問題。根據最初規劃,拜騰首款量產車M-Byte本應於2019年10月正式量產,但就是因爲“囊中羞澀”,無力推進,計劃一再延期,才被按下暫停鍵。

還要看到,投資整車,富士康手上有三個選擇,拜騰只是其中之一。在宣佈與拜騰攜手之前,富士康的合作名單上早已有菲亞特克萊斯勒集團(FCA)和裕隆汽車集團。由此可見,此次合作能不能順利落地,現在還沒法定論。富士康和拜騰股東們的博弈,也許纔剛剛開始。而結合蘋果近期動作,不少業內人士甚至猜測,身爲蘋果“萬年代工廠”富士康的真正的想法,可能是在爲蘋果汽車量產前積累經驗,而不是真心救拜騰。

更重要的是,市場不等人。隨着特斯拉等外資品牌搶佔份額,國內造車新勢力頭部效應初顯,以及比亞迪、廣汽等傳統車企的加速跟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更加激烈,資源和資本正逐漸向優勢企業傾斜。作爲弱勢的後來者,本來就“只有一次開槍機會”,產品交付時間越晚,機會自然就越少。在一個全球新能源汽車研發和迭代最快的市場,一款新能源汽車從產品定義算起,如果三四年都難以量產,很有可能產品還未上市,就已被市場淘汰,這絕不是危言聳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