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近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會議提出,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爲主線,以改革創新爲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爲根本目的,堅持系統觀念,鞏固拓展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科學精準實施宏觀政策,努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堅持擴大內需戰略,強化科技戰略支撐,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異成績慶祝建黨100週年。領航新時代,如何全面把握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內涵和特徵。爲此,中國理論網特推出解讀書摘,以饗讀者。

黨的十九大對“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了宏觀展望和總體描繪,內涵深刻、意蘊豐富,具有鮮明的全面性、人民性、實踐性、時代性特徵。

一、中國的現代化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全面現代化

中國的現代化是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共同推進的現代化,全面性特徵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戰略的鮮明標誌。

“富強”,是人類社會的共同追求,是時代的永恆主題,是社會主義中國的核心價值。“富強”即富足與強盛的統一,民富與國強的統一。富不易,強更難;富而不強,不是富強。中國是一個大國,又富又強方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民富”與“國強”更應協調發展,“國強民窮”是站不住腳的。“富強”首先是一個經濟範疇,同時也是一個綜合國力概念,是硬實力強與軟實力強的統一,是強國、強軍、強民的統一;“富強”是一個過程,中國是一個有14億人口的大國,地域發展很不平衡,這決定了各個地區不可能同步實現富強,也不可能實現絕對意義上的同等富強;“富強”是相對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物質文明,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社會生產力將大幅躍升,核心競爭力名列世界前茅,成爲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領先的國家。

“民主”,就其實質來說是人民當家作主,這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沒有民主就沒有社會主義,就沒有社會主義現代化。現代化語境下的“民主”,最重要的是民主的制度化、法治化,包括政治制度、體制機制、程序規範及其運行方面的成熟與完善,包括保證人民享有廣泛、充實的權利和自由,保證人民廣泛參加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保證既充滿活力又健康有序的政黨關係、民族關係、宗教關係、階層關係、海內外同胞關係等。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政治文明,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全面建成,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成熟定型並將充分發揮其優勢和特點。

“文明”,一般是指一個社會展現出的綜合文化形象,包括思想覺悟、價值觀念、道德素養、社會秩序、生產生活方式、科學文化程度等多個方面,是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是一個社會進步狀態的顯著標志。習近平同志指出:“文明特別是思想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國民素質顯著提高,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爲全社會自覺行動,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成爲中國發展的重要影響力和推動力。

“和諧”,即實現社會和諧、建設美好社會。這是人類孜孜以求的社會理想,也是中國共產黨不懈追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最根本的特徵就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社會文明,城鄉居民普遍擁有較高的收入、富裕的生活、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公平正義普遍彰顯,社會充滿活力而又規範有序。

“美麗”,就是實現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生態文明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重大成果,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必然要求。社會主義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現代化的生態文明建設,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爲基礎,以自然規律爲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爲目標,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美麗中國。展望本世紀中葉的中國,將擁有高度的生態文明,天藍、地綠、水清的優美生態環境成爲普遍常態,開創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新境界。

二、中國的現代化是堅持以人民爲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現代化

以人民爲中心、走共同富裕道路的社會主義現代化,與馬克思主義的最高理想和價值追求一脈相承,其目標是造福人民,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以人民爲中心的現代化,在發展動力上,強調全體人民共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事業;在目標追求上,強調全體人民共享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成果;在評價標準上,強調把是否給人民羣衆帶來美好生活作爲檢驗現代化成效的根本標準。以人民爲中心的現代化,不是對物的現代化的否定,而是建立在物的現代化基礎之上的更高層次的現代化。這種現代化強調“人”的中心地位、主體地位,強調不能以物質豐腴、精神貧困爲代價,強調要避免重蹈一些國家和地區以資本爲中心進而導致物質主義膨脹、精神世界衰落的覆轍。

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以人民爲中心立場在發展成果、財富分配上的體現。早在1955年,毛澤東同志就指出,“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改革開放以後,鄧小平同志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不是那個樣子。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同志指出,“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社會主義共同富裕觀,兼顧了生產力標準和人民利益標準的統一、物的尺度和人的尺度的統一。

現階段,我國仍然存在區域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較大的問題,這是在特定歷史階段難以完全避免但終將能夠得到解決的問題。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人民的堅定承諾,也是中國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題中應有之義。

本文摘編自《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轉載請註明來源:中國理論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