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皓陈玮曦共同执导的纪录片《76天》入选了202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大名单。

这是自新冠病毒危机爆发以来,首部聚焦中国抗疫的纪录长片。本片于去年九月于多伦多国际电影节首映,在北美已经获得了相当多的好评。

但是对于中国的观众,尤其是亲历疫情的每一个人来说,《76天》恐怕远不只是一部纪录片那么简单。

76天 (2020)

导演: 吴皓 / 陈玮曦

类型: 纪录片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中国大陆语言: 汉语普通话上映日期: 2020-09-14(多伦多电影节)片长: 93分钟

豆瓣 :8.2

影片从第一帧画面、第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嚎“爸爸”开始,就紧紧揪住了观众的心——在武汉的一间医院里,一名医护工作者的父亲因感染新冠病毒去世。

天人两隔,她试图看爸爸最后一眼,却被同事劝阻。

一来新冠病人的遗体具有极强的传染性,必须特殊处理;再者,同事们需要她克制悲伤,尽快回到工作岗位上来——疫情当前,医院的人手实在是紧缺得不能再紧缺了。

“爸爸,我再也见不到你了。求求你们,让我看他最后一眼。”

悲痛欲绝的女儿蹒跚地追赶着遗体,流泪呼号。她只想要再听听爸爸唱歌,再见爸爸一面。

她和安慰她的同事都穿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口罩,根本看不清身形面目,但那股绝望和痛苦却涌出银幕——只要一个镜头,《76天》就唤回了所有人对那个残酷春天的全部记忆。生者戚戚。

这是本片中为数不多的,对于死亡的直接叙述。

《76天》并没有全景式展现封城时期武汉的雄心,条件不允许,命题不可能。

影片的大部分素材,都是由《时尚先生Esquire》杂志的视频特稿记者陈玮曦和另一位匿名记者在武汉的四家医院拍摄的。影片中的许多影像,可以在该杂志于疫情期间发布的视频特辑《武汉·重症区六层》中找到来源。

整个拍摄跨度接近一个半月,实际在重症病房的拍摄有28天

后来,身在纽约的纪录片导演吴皓找到他们合作,《76天》一片的跨国制作才真正开始。

年关过后,临危请命的陈玮曦艰难赶到当时的武汉核心疫区,四处寻找采访拍摄机会。被多次拒绝之后,他才从武汉同济医院、红十字医院、省妇幼医院、协和医院这四处取得了拍摄许可。

每天经过繁复的消毒防护准备之后,他才得以进入医院的重症病区拍摄四个小时。

因而,虽然本片名为“76天”,但纪实的内容并没有涵盖武汉整个封城时段,更像是从那近三个月中摘取了武汉一隅一些人的抗疫人生切片,试图打磨成一个开启集体回忆的楔子。

病房的人员构成非常简单,医护人员和患者。

本片从旁观者的视角,对这两个摩擦不断又紧密联结的群体进行了细致的观察。

在本片的镜头中,有同时感染却被迫隔离在不同病房接受治疗的老夫妻,只能通过护士的传话互相关心;

有无症状感染的孕妇,带着孤独和对未知的恐惧即将临盆;

有患病之后被家人疏远的老者,终日在病房游荡,康复了也无法回家;

有无法获得床位的绝望患者,有口不能言、日益衰弱的重症患者,有阳性转阴、回家在望的痊愈者……

一个全家感染的中年女患者,在镜头前泣不成声:“妈妈在家的时候,身体就已经凉了。120说,我们来了也没有用,你没有床位,我们也只能把你放在医院门口。”

父亲的病情恶化,自己也感染病毒,她只能哽咽着安慰自己:“现在只能不想这些不开心的事情,把身体养好才对得起(已经死去的)妈妈。不开心的事情,等我回家了再谈。我只希望有接他(爸爸)回家的机会,保他的命,我就谢天谢地了。”

那些我们在微博和朋友圈里读到的人间悲剧,在重症病房,每天都在发生。

而本片中所有聚焦医护人员的片段,都成为了温暖的高光时刻。

他们劝慰哭泣的患者,在患者的胸前挂上写着“早日康复”的充气手套。他们为生活无法自理的病人擦拭面庞,给彼此的防护服袖口贴上胶带加强防护,有时忙碌疲惫到在病房一角坐着就睡着了……

来自南京、上海、成都等地的援鄂医护人员,和武汉本地的医务工作者团结在一起,并肩战斗在抗疫前线。

为了方便辨认,医生护士每个人的防护服上,都写着他们的城市、身份和名字。最可爱的白衣天使们还为彼此的防护服画上了可爱的小花,写上了“加油噢”等激励话语,甚至还有护士的防护服上写着:“地锅鸡我想你”。

他们不仅是生命与希望的守护者,更是逝者最后的陪伴。

红十字医院的护士长杨莉是本片中镜头最多的人,她不仅负责组织各种治疗抢救工作,还承担着处理逝者遗物、和家属交接的任务。

影片中,杨莉有许多个小盒子,里面装满了因新冠逝去的病人的遗物。她仔细地给每一个手机、每一张身份证、每一把钥匙消毒,放进一个又一个透明小塑料袋里,叹息着:“贫富贵贱都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

本片最为催泪的高潮时刻,也发生在杨莉身上。

她将一名老年女性逝者的遗物——一枚玉镯,按约定交还给逝者的女儿。交接结束之后,她带着遗憾和愧疚说:“对不起,我们真的尽力了,没能救回你的亲人。”

老太太的女儿紧握玉镯,哽咽呜咽。两个女性隔着医院的隔离栅栏,流着泪互相反复说“谢谢”和“对不起”。口罩遮住了她们的脸,悲戚终于迟钝而有力地击中了观众:生离死别,无能为力,那是我们永远无法忘记的痛。

镜头中甚至不需要死亡的在场,那些反复被一张张新闻图片、一条条绝望转发深描烙印的武汉记忆,足以让人痛彻心扉。

有些人永远留在了那个春天。

由于本片的拍摄条件十分有限、恶劣,实在做不到许多纪录片学者与观众苛求的冷静和客观,更由于其素材来源,许多片段带着明显的新闻性、视频感,并不完全符合大银幕影像的质感水平。

与今年其他的热门纪录片相比,《76天》显得那样粗糙、单薄,更被许多影评人诟病:毫无纪录片的技法可言,素材单一,场景静态,叙事可谓支离破碎。

可是那个真正的宏大叙事,在所有人的心里,早已经由成千上万的病痛、分离和死亡书写完成,无需一部电影徒劳尝试。

艰难纪实的《76天》绝不是学院鼓吹的“真实电影(Cinéma vérité)”,其晃动的镜头、枯竭的素材背后正是同样疲惫、焦灼的创作者。

一样在这场蔓延至全球的瘟疫灾难中苦苦挣扎,实在无法苛求绝对的冷静客观。第一手、最前线的历史影像资料,已经是难得的珍贵。

惨痛的故事不仅发生在武汉,更在后来的意大利、西班牙、纽约不断重现。时至今日,人类的这一场抗疫战斗还没有打赢。

我们并不需要一部电影一再提醒我们残酷的末日感,《76天》的小而细微,正是在论证:每一个生命都值得珍惜,每一场死亡都值得哀悼。

《76天》的单薄和粗糙,和它所承载的巨大苦难,恰恰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具有极强的控诉力——这不是一些拍给武汉人、拍给中国人看的视频集结,而是一场面向全世界的生死游击纪实。

影片末尾,哀悼逝者的武汉鸣笛久久。城破了,城封了,城开了,如今的武汉,似乎再现繁华。

· THE END ·

这是“不散” 第1391 期 原创文章,不要忘记

相聚有时 / 电影不散

不散其他平台豆瓣 | 知乎 | 微博 | 头条号 | 网易号 | 搜狐号等

【加入 不散官方微信群畅聊电影】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备注“不散+所在城市名

——— 不散观影团· 往期回顾 ———

点击下方查看更多

第107期《大红包》北京

第106期《武汉日夜》北京+武汉+广州

第105期《指挥家》北京(映后演奏)+上海+成都

第104期《缉魂》北京+上海+广州

第103期《送你一朵小红花》北京+成都

第102期《温暖的抱抱》北京+上海+广州

第101期《心灵奇旅》北京3D

第100期《拆弹专家2》北京+广州+南京+杭州+长沙

第99期《神奇女侠1984》武汉激光IMAX+南京激光IMAX+深圳杜比厅

第98期《晴雅集》深圳CINITY+重庆

CINITY+武汉杜比厅+南京+北京杜比厅(主创:导演郭敬明、主演汪铎、王子文、孙晨竣、春夏)

第97期《光语者》北京IMAX+上海+广州+成都(主创:导演孙辉、主演刘杨、制片人卢武、联合出品人饶子君)

第96期《夏日往事》北京(主创:导演孙时、制片人补菀诗玛、演员付小仙、胡洪宇、黄晋祺)

第95期《乌海》三亚·海南岛电影节特别放映x亚洲首映(主创:导演周子阳、主演黄轩、王韶华)

第94期《沐浴之王》北京(主创:导演易小星、主演乔杉)

第93期《隐形人》成都IMAX

第92期《五彩缤纷》北京(主创:导演胡安、嘉宾陆支羽)

第91期《棒!少年》北京(主创:导演许慧晶)

第90期《疯狂原始人2》成都IMAX

第89期《月满巴黎·侯麦百年电影展》广州

第88期《日光之下》北京(主创:导演梁鸣、制片人孙杨、摄影指导何山)

第87期《一秒钟》北京(主创:导演张艺谋、张译、刘浩存)

第86期《除暴》北京杜比厅

第85期《末日逃生》北京杜比厅+上海

第84期《掬水月在手》北京杜比厅

第83期《海兽之子》北京

第82期《气球》北京巨幕厅+成都(主创:导演 万玛才旦)

第81期《冬去冬又来》北京(主创:导演 邢健)

第80期《地狱男爵:血皇后崛起》北京

第79期《光》北京杜比厅

第78期《风平浪静》北京IMAX+上海4K+成都(主创:制片人 顿河)

第77期《数码宝贝:最后的进化》北京

第76期《金刚川》北京(主创:导演 管虎、郭帆、路阳,主演 张译、吴京、魏晨、邱天 等全阵容)

第75期《再见吧!少年》北京+广州+成都

第74期《一点就到家》北京

第73期《姜子牙》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南京+杭州 全国7城 IMAX+3D(主创:导演程腾、王昕)

第72期《急先锋》北京2场

第71期《我和我的家乡》北京(主创:宁浩、葛优、张占义、张子贤)

第70期《菊次郎的夏天》北京

第69期《重生·音乐剧》深圳

第68期《蓝色防线》北京+上海+成都(主创:导演刘欣、剪辑李楠)

第67期《麦路人》北京+广州+深圳(主创:刘雅瑟)

第66期《死无对证》北京

第65期《信条》北京+上海+成都+深圳6场IMAX(品牌:汉米尔顿)

第64期《小妇人》北京+上海

第63期《漫长的告别》北京

第62期《荞麦疯长》北京+上海(主创:导演徐展雄、制片人藤井树)

第61期《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北京+广州IMAX

第60期《八佰》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第59期《旺扎的雨靴》北京

第58期《1917》北京IMAX

第57期《星际穿越》北京IMAX

第56期《夺冠 / 中国女排》北京(主创:导演陈可辛、主演白浪)

第55期《紧急救援》北京+上海+广州(彭于晏、王彦霖、辛芷蕾、蓝盈莹、王雨甜、徐洋、陈家乐、李岷城、张国强、导演林超贤 等全阵容)

第54期《为家而战》北京

第53期《理查德·朱维尔的哀歌》北京

第52期《熊出没·狂野大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主创:总导演丁亮、第七部导演邵和麒、熊大、熊二、光头强)

第51期《美丽人生》北京+上海+广州+成都(4K修复)

第50期《宠爱》北京

第49期《亲爱的新年好》北京+上海(主创:白百何、张子枫、魏大勋、编剧丁丁张)

第48期《特警队》北京(主创:凌潇肃、贾乃亮、金晨、张云龙、刘俊孝、导演丁晟)

第47期《解放·终局营救》北京(主创:钟汉良、周一围、钟楚曦、王迅、王锵、傅亨、导演李少红/常晓阳)

第46期《教授与疯子》北京

第45期《迪丽丽的奇幻巴黎》北京+上海(主创:导演米歇尔·欧斯洛)

第44期《半个喜剧》北京(主创:任素汐、吴昱翰、刘迅、汤敏、导演周申/刘露)

第43期《被光抓走的人》上海

第42期《唐顿庄园》北京+上海

第41期《勇敢者游戏2:再战巅峰》北京+上海

第40期《星际探索》北京2场

第39期《南方车站的聚会》北京(主创:胡歌、桂纶镁、导演刁亦男)

第38期《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全国票码

第37期《利刃出鞘》北京+上海+广州+成都

第36期《衣柜里的冒险王》北京+武汉

第35期《平原上的夏洛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

第34期《霹雳娇娃》北京

第33期《盗梦特攻队》北京+上海第32期《他们已不再变老》北京

第31期《大约在冬季》成都+南京

第30期《海上钢琴师》上海+成都(4K修复)

第29期《决战中途岛》北京+上海+广州

第28期《六欲天》北京2场(主创:导演祖峰)

第27期《受益人》成都+济南+沈阳(主创:大鹏、柳岩、导演申奥)

第26期《越域重生》北京

第25期《终结者:黑暗命运》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汉(5城8场)

第24期《双子杀手》北京CINITY+上海60帧+广州60帧

第23期《攀登者》成都(主创:吴京、井柏然、张译、王景春、何琳)

第22期《中国机长》上海(主创:张涵予、杜江、欧豪、袁泉、高戈、雅枚、导演刘伟强 等全阵容)

第21期《雪人奇缘》北京

第20期《小小的愿望》北京

第19期《罗小黑战记》北京

第18期《冷血追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

第17期《骡子》北京

第16期《共同命运》北京(导演:曲江涛、邓斐)

第15期《徒手攀岩》北京

第14期《铤而走险》北京(主创:大鹏 、欧豪)

第13期《昆虫总动员2》北京+上海

第12期《愤怒的小鸟2》北京

第11期《烈火英雄》北京+上海+广州(主创:黄晓明、杜江、欧豪、谭卓、杨紫、印小天、高戈、导演陈国辉 等全阵容)第10期《未来机器城》北京亲子场(主创:导演安恪温 / 龙子乔、配音石班瑜)

第9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北京+上海+广州

第8期《看不见的小孩》北京(主创:泰国导演伊萨拉·纳迪、女主裴蒂·赫格莉)

第7期《素人特工》北京(主创:王大陆、张榕容)

第6期《蜘蛛侠:英雄远征》上海

第5期《监护风云》北京

第4期《X战警:黑凤凰》上海+广州IMAX

第3期《绝杀慕尼黑》广州

第2期《哥斯拉2》北京

第1期《何以为家》北京+上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