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捧得了金獅獎,趙婷這部《無依之地》就成了無數影迷翹首期盼的作品。

從當前的數據來看,《無依之地》已經拿下了頒獎季大大小小27個獎項,大幅領跑其他影片。

不過除了對影片的期許,《無依之地》直到現在都面臨着許多爭議。

關於導演本人的爭議暫且不談(此前詳細寫過,點擊這裏查看),光是影片風格都要被吐槽模仿泰倫斯·馬利克,或是不如肯·洛奇的政治性明顯,更荒謬的是,連與趙婷前作《騎士》在風格有部分延續,都要被吐槽毫無“創新”。

但今天這篇文章不是爲了撕扯細節,相較於利用過往的觀影經驗審查《無依之地》,我更喜歡用自己的生命體驗與影片進行對接,隨後發覺,他們所奔向的那條路不是逃亡之路,而是在給所有人未來可能遭受的痛苦指一座燈塔。

無依之地 (2020)

導演: 趙婷

編劇: 傑西卡·布魯德 / 趙婷

主演: 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德里克·賈尼斯

類型: 劇情

製片國家/地區: 美國

上映日期: 2020-09-11(威尼斯電影節) / 2021-02-19(美國)

片長: 108分鐘

又名: 遊牧人生(臺) / 浪跡天地(港) / 遊牧之地

豆瓣 :8.4

故事開始於2011年的冬天,由於石膏板需求減少,美國石膏公司關閉了在內華達州昂皮爾建立了88年的工廠。

隨後昂皮爾郵政編碼89405停止了運營,這意味着整個小鎮也將隨之關閉。

這一狀況導致當地數百工人無家可歸,爲了生存,他們奔往全國各地,在流動的人羣和空間裏搭建臨時社區。

電影改編自記者傑西卡·布魯德的紀實文學作品《無依之地:生存在21世紀的美國》,書中記錄了這些住在旅行車和麪包車裏的美國老年人,他們像過去幾代的移民勞工一樣隨着臨時工作的季節性召喚而遷徙。

趙婷之前的作品《哥哥教我唱的歌》《騎士》裏的所有演員都是當地人,這部《無依之地》裏仍有很多並不屬於專業演員的面孔。

所以趙婷的鏡頭下既有書中所描述的真實遊牧者,也有在拍攝過程中偶遇的漂泊之人,如就讓這部影片更像是與布魯德作品的自由對話和續寫,而不是簡單的套用與翻拍。

《無依之地》開頭,Fern從儲物櫃裏拿出自己的東西,把靈魂與日用品一同塞進車中,抱着已故丈夫的工作服無法控制住悲傷情緒。

這是頗具東方氣韻的告別儀式,隨後她將開着麪包車穿越內華達州一片寒冷的荒地,其目的地是亞馬遜的一個大型倉庫。這份臨時工作將支撐她和其他臨時工人撐過長達幾個月的寒冬。

片中提到了要試圖擺脫“美元暴政的枷鎖”,不過這種擺脫很難有後續。其中很多人都到了退休年齡,但他們並沒有退休意願,仍選擇自食其力。

Fern就是這種二元性的體現,她的確是經濟危機的受害者,卻又拒絕表現出“被生活打倒”的情緒。

這些人不再努力維持曾擁有的東西,因爲“維持”所需的成本相當高昂,相反,他們着力於削減需求。但這種生活方式伴隨着危險性,比如他們會在車裏凍死,沒有備胎就可能走不出無人區。

這意味着,他們上路不是選擇了一種更容易的生活,更不是爲了逃離,不管是出於自主選擇還是被逼無奈,這些人已經對職業生涯、財產、階級等誘惑感到麻木,轉而尋求一種危險係數很高的“自由”

但這種“自由”靠的是在亞馬遜倉庫封裝快遞、把甜菜一筐筐裝上卡車、在房車公園做脾氣溫和的清潔工,或是在一堆薯條漢堡間忙碌。

人的價值與勞作不成因果,典型例子就是Fern,因爲她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教書或做管理人員。

經濟衰退、住房成本上升、社會保障體系失靈……不過趙婷沒有將這些鮮活的人簡化爲冷酷資本主義的副產品,也沒有對社會體系裏業已“失敗”的部分拿出來大寫加粗一番

因爲哪怕落到如此境地,人們仍有空間上路,而不是資本主義牢籠裏的死屍。

也正是這一點讓《無依之地》呈現了肯·洛奇式控訴視角的背面。這兩種方式沒有高低之分,不必因爲只選擇了一種視角而被苛責。

儘管《無依之地》沒有足夠憤怒的聲討環節,但悲傷是憤怒的另一種化身,因爲這些人已經完全厭倦了謊言和“對剝削的悖反”。

Fern屬於工人階級,經常直言不諱,無法忍受任何人的憐憫,甚至顯得不近人情。

但這個角色也有一些充滿驚喜的細節,正如她坐在麪包車裏練習長笛,爲年輕的流浪漢背誦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自我毀滅和坦率的熱情同時出現在Fern身上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用一個眼神或一個苦笑就能展現這種複雜性。她進入角色,同時並沒有成爲敘事的棋子。

這種不對人物進行道德評判的模糊性讓我看到了《天涯淪落女》《拾穗者》的影子,瓦爾達的攝影機不是爲了對準流浪女和拾荒者而存在,卻在挖掘隸屬於生命體本身的豐富邏輯。

這些邏輯往往有悖於我們的生活經驗,卻有助於開闊人們對許多詞彙的定義,比如貧窮、流浪、被拋棄……在《無依之地》的角色裏,這些詞彙被豐滿爲生命的“有機體”。

當然,片中還出現了一些令人難忘的配角和故事,比如與Fern年齡相仿的斯萬基琳達·梅。作爲頗有經驗的旅行者,她們引導Fern與自然和創傷進行更加透徹的溝通。

Dave的出現和離開也讓Fern明白,她無法停留在別人的棲息之地。

有時人們覺得一個人選擇離開或留下是因爲另一個“人”,其實不只如此,因爲房子也是人類靈與肉的又一重展現。

當鏡頭跟隨Fern仔細觀察了Dave家裏的每個角落,一切已經明瞭——Fern離開是因爲對這所房間的一切全然陌生,這是屬於Dave的另一個世界,而她不想去觸碰和融入。

Fern對車的執念也是如此,因爲那是她的另一重化身。

除此之外,電影中的圓形敘事結構也與自然步調一致

離開和迴歸是同時執行的,電影一邊重走了布魯德在書中描述的風景線,一邊撫摸着21世紀資本主義景觀。

上路之人就在這兩者之間流轉,他們一半是資本市場的工具人,一半投入到原始的自由,前腳撤離,後腳踏回,永遠不會真正地告別。

遊牧者的可能性在於對時間的援引,就像光,人們可以把思念的一切解釋爲還沒有抵達手中的“光”。

而這種天然的貼合也體現在配樂裏,片中配樂大都節選自意大利當代古典主義作曲家魯多維科·伊諾第(Ludovico Einaudi)的作品。它們始於安靜的鋼琴曲,並逐漸演變爲精心編排的音域。

這些配樂並非爲《無依之地》量身定做,卻是趙婷爲影片專門挑選的。

她所選用的大部分音樂都來自一個名爲《Seven Days Walking》的選集,集子裏面有7張專輯,從Day1到Day7,靈感來自魯多維科·伊諾第在阿爾卑斯山的徒步旅行。

他沿着同一條路來來回回走了7天,面對不斷變化的氣候、光照、溫度和野生動物,進行了截然不同的情感聯結。

趙婷將音樂家的旅途與Fern不斷變化的內心狀態進行了拼接匹配,因爲其共性是“同受大自然啓發”,無論是音樂還是行爲。

比如Fern第一次在營地漫步,和所有陌生人打招呼時的背景樂節選了《Day 1-Golden Butterflies》。

與Dave的兩次告別選自《Day 3-Low Mist》。

而旅途上的“閉環”也在音樂中有所對照,Fern第一次上路與結尾回到廢棄家園時都是同一首《Oltremare》。

而在她與斯旺基告別之後,是一曲《Petricor》。

斯旺基身患癌症,不久後便去世了,但是誰也沒有向她告別,只是向火堆裏丟下石塊,彷彿她就在某一個時空等待着他們。

其實無論對於一個人還是一個集體,“家”都是一個流動的概念,有時尋找這個家,不一定要靠“鞏固壁壘”,而是讓自己順流而下。

趙婷也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流動”,她把轉瞬即逝的快樂和紮實的心痛與大自然的神祕聯繫起來,這讓觀看《無依之地》的過程就像是凝視一次浸滿永恆的日落。

此外,《無依之地》之所以能引起共鳴,還因爲它像是對2020年動盪和焦慮的回應。

這是令許多人(包括我們)感到更加迷茫的一年,大家不知道下一步該走向哪裏,也不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

而《無依之地》在面對這一命題時表現出了謙遜,它嘗試跨越事實與虛構的界限,展開既荒涼又溫柔的繪述。它讓真實的人們詩意地演繹自己的美化版本,以抵達更深層次的真實。

最後,Fern回到空無一人的內華達小鎮和她曾生活了幾十年的家,影片以廣袤和荒涼收尾,她的創傷以空間形式被精準曝露,我們也終於看到Fern必須上路的理由。

從主流社會退出,開闢自己的道路,塑造新的身份,同時成爲流亡者和朝聖者……這部影片似乎帶來了一種可能性,那就是如果世道艱辛,人們仍可以嘗試迴歸永恆。

· THE END ·

這是“不散” 第1388 期 原創文章,二刷安排上

相聚有時 / 電影不散

不散其他平臺豆瓣 | 知乎 | 微博 | 頭條號 | 網易號 | 搜狐號等

【加入 不散官方微信羣暢聊電影】

添加微信busanfenzhuli或418947138

備註“不散+所在城市名

——— 不散觀影團· 往期回顧 ———

點擊下方查看更多

第103期《送你一朵小紅花》北京+成都

第102期《溫暖的抱抱》北京+上海+廣州

第101期《心靈奇旅》北京3D

第100期《拆彈專家2》北京+廣州+南京+杭州+長沙

第99期《神奇女俠1984》武漢激光IMAX+南京激光IMAX+深圳杜比廳

第98期《晴雅集》深圳CINITY+重慶

CINITY+武漢杜比廳+南京+北京杜比廳(主創:導演郭敬明、主演汪鐸、王子文、孫晨竣、春夏)

第97期《光語者》北京IMAX+上海+廣州+成都(主創:導演孫輝、主演劉楊、製片人盧武、聯合出品人饒子君)

第96期《夏日往事》北京(主創:導演孫時、製片人補菀詩瑪、演員付小仙、胡洪宇、黃晉祺)

第95期《烏海》三亞·海南島電影節特別放映x亞洲首映(主創:導演周子陽、主演黃軒、王韶華)

第94期《沐浴之王》北京(主創:導演易小星、主演喬杉)

第93期《隱形人》成都IMAX

第92期《五彩繽紛》北京(主創:導演胡安、嘉賓陸支羽)

第91期《棒!少年》北京(主創:導演許慧晶)

第90期《瘋狂原始人2》成都IMAX

第89期《月滿巴黎·侯麥百年電影展》廣州

第88期《日光之下》北京(主創:導演梁鳴、製片人孫楊、攝影指導何山)

第87期《一秒鐘》北京(主創:導演張藝謀、張譯、劉浩存)

第86期《除暴》北京杜比廳

第85期《末日逃生》北京杜比廳+上海

第84期《掬水月在手》北京杜比廳

第83期《海獸之子》北京

第82期《氣球》北京巨幕廳+成都(主創:導演 萬瑪才旦)

第81期《冬去冬又來》北京(主創:導演 邢健)

第80期《地獄男爵:血皇后崛起》北京

第79期《光》北京杜比廳

第78期《風平浪靜》北京IMAX+上海4K+成都(主創:製片人 頓河)

第77期《數碼寶貝:最後的進化》北京

第76期《金剛川》北京(主創:導演 管虎、郭帆、路陽,主演 張譯、吳京、魏晨、邱天 等全陣容)

第75期《再見吧!少年》北京+廣州+成都

第74期《一點就到家》北京

第73期《姜子牙》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深圳+南京+杭州 全國7城 IMAX+3D(主創:導演程騰、王昕)

第72期《急先鋒》北京2場

第71期《我和我的家鄉》北京(主創:甯浩、葛優、張佔義、張子賢)

第70期《菊次郎的夏天》北京

第69期《重生·音樂劇》深圳

第68期《藍色防線》北京+上海+成都(主創:導演劉欣、剪輯李楠)

第67期《麥路人》北京+廣州+深圳(主創:劉雅瑟)

第66期《死無對證》北京

第65期《信條》北京+上海+成都+深圳6場IMAX(品牌:漢米爾頓)

第64期《小婦人》北京+上海

第63期《漫長的告別》北京

第62期《蕎麥瘋長》北京+上海(主創:導演徐展雄、製片人藤井樹)

第61期《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北京+廣州IMAX

第60期《八佰》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第59期《旺扎的雨靴》北京

第58期《1917》北京IMAX

第57期《星際穿越》北京IMAX

第56期《奪冠 / 中國女排》北京(主創:導演陳可辛、主演白浪)

第55期《緊急救援》北京+上海+廣州(彭于晏、王彥霖、辛芷蕾、藍盈瑩、王雨甜、徐洋、陳家樂、李岷城、張國強、導演林超賢 等全陣容)

第54期《爲家而戰》北京

第53期《理查德·朱維爾的哀歌》北京

第52期《熊出沒·狂野大陸》北京+上海+廣州+成都(主創:總導演丁亮、第七部導演邵和麒、熊大、熊二、光頭強)

第51期《美麗人生》北京+上海+廣州+成都(4K修復)

第50期《寵愛》北京

第49期《親愛的新年好》北京+上海(主創:白百何、張子楓、魏大勳、編劇丁丁張)

第48期《特警隊》北京(主創:凌瀟肅、賈乃亮、金晨、張雲龍、劉俊孝、導演丁晟)

第47期《解放·終局營救》北京(主創:鍾漢良、週一圍、鍾楚曦、王迅、王鏘、傅亨、導演李少紅/常曉陽)

第46期《教授與瘋子》北京

第45期《迪麗麗的奇幻巴黎》北京+上海(主創:導演米歇爾·歐斯洛)

第44期《半個喜劇》北京(主創:任素汐、吳昱翰、劉迅、湯敏、導演周申/劉露)

第43期《被光抓走的人》上海

第42期《唐頓莊園》北京+上海

第41期《勇敢者遊戲2:再戰巔峯》北京+上海

第40期《星際探索》北京2場

第39期《南方車站的聚會》北京(主創:胡歌、桂綸鎂、導演刁亦男)

第38期《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全國票碼

第37期《利刃出鞘》北京+上海+廣州+成都

第36期《衣櫃裏的冒險王》北京+武漢

第35期《平原上的夏洛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

第34期《霹靂嬌娃》北京

第33期《盜夢特攻隊》北京+上海第32期《他們已不再變老》北京

第31期《大約在冬季》成都+南京

第30期《海上鋼琴師》上海+成都(4K修復)

第29期《決戰中途島》北京+上海+廣州

第28期《六慾天》北京2場(主創:導演祖峯)

第27期《受益人》成都+濟南+瀋陽(主創:大鵬、柳巖、導演申奧)

第26期《越域重生》北京

第25期《終結者:黑暗命運》上海+成都+杭州+南京+武漢(5城8場)

第24期《雙子殺手》北京CINITY+上海60幀+廣州60幀

第23期《攀登者》成都(主創:吳京、井柏然、張譯、王景春、何琳)

第22期《中國機長》上海(主創:張涵予、杜江、歐豪、袁泉、高戈、雅枚、導演劉偉強 等全陣容)

第21期《雪人奇緣》北京

第20期《小小的願望》北京

第19期《羅小黑戰記》北京

第18期《冷血追擊》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成都

第17期《騾子》北京

第16期《共同命運》北京(導演:曲江濤、鄧斐)

第15期《徒手攀巖》北京

第14期《鋌而走險》北京(主創:大鵬 、歐豪)

第13期《昆蟲總動員2》北京+上海

第12期《憤怒的小鳥2》北京

第11期《烈火英雄》北京+上海+廣州(主創:黃曉明、杜江、歐豪、譚卓、楊紫、印小天、高戈、導演陳國輝 等全陣容)第10期《未來機器城》北京親子場(主創:導演安恪溫 / 龍子喬、配音石班瑜)

第9期《哪吒之魔童降世》北京+上海+廣州

第8期《看不見的小孩》北京(主創:泰國導演伊薩拉·納迪、女主裴蒂·赫格莉)

第7期《素人特工》北京(主創:王大陸、張榕容)

第6期《蜘蛛俠:英雄遠征》上海

第5期《監護風雲》北京

第4期《X戰警:黑鳳凰》上海+廣州IMAX

第3期《絕殺慕尼黑》廣州

第2期《哥斯拉2》北京

第1期《何以爲家》北京+上海

第2期《秦時明月之滄海橫流》北京(主創:茅中元)

第1期《嘉人本色》北京(主創:導演 韓洋)

第1期《演員請就位》北京2場(主創:導演 李少紅、演員 王森、朱顏曼滋)

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散不不散不散不散不散散

不散公衆號·往期精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