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代初期,蘇聯的武器設計師費約道爾·託卡列夫奉命研製一款可靠的手槍,以取代古老的M1895納甘轉輪手槍。自19世紀以來,M1895納甘轉輪手槍就一直服役於蘇聯/沙俄軍隊,這種只有7發彈容量的轉輪手槍完全就不能滿足現代軍隊的要求,於是乎蘇聯軍事委員會在1931年批准託卡列夫爲軍方試驗新的手槍,也就是提前一年就已經研製好的託卡列夫TT-3手槍。

TT-30手槍一直生產到1936年,直到生產工藝和外形發生改變之後,該槍的槍管、阻鐵、扳機以及框架都進行了輕微的改進,之後就被命名爲託卡列夫TT-33手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軍的主要手槍,但是直到1945年末TT-33才徹底取代了M1895納甘轉輪手槍。

託卡列夫手槍的可靠性

在1920-1930年代,還處於初步發展階段的蘇聯,並不在乎什麼專利、版權、抄襲等條條框框,他們積極推動從國外吸取大量的優秀設計,從而來強化自己的武器裝備。

託卡列夫手槍從外形上看與美國的約翰·摩西·勃朗寧M1911手槍非常相似,即使是在內部託卡列夫手槍採用的也是和勃朗寧M1911手槍一樣的槍管短後座復進原理、槍管偏移式閉鎖,當然對於蘇聯而言,簡化和降低生產成本非常重要,所以在去掉一些不必要的配件之後,託卡列夫手槍更加易於維護,生產步驟更加簡單。

美國的M1911勃朗寧手槍

與美國的M1911手槍相比,託卡列夫手槍有兩個最大的不同之處,第一就是託卡列夫手槍的槍管和套筒更加堅固;第二就是擊錘和扳機組進行分離;還有就是彈匣口不一樣,託卡列夫手槍即使使用破損的彈匣也依舊能夠供彈。

託卡列夫手槍發射的是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這種彈藥強大而穩定,幾乎就是從德國毛瑟C96駁殼槍的7.63×25mm毛瑟彈中複製來的。116毫米的槍管再配合託卡列夫手槍彈就能打出420米/秒的槍口初速。

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

除此以外,該彈藥還可以用於二戰期間大多數的蘇聯衝鋒槍,比如:PPD-40、PPSh-41和PPS-43衝鋒槍。託卡列夫手槍被人們譽爲“耐用而可靠”,耐用是得益於該槍改進時的恰當之處,而可靠則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於7.62×25mm的託卡列夫彈藥。

蘇芬戰爭中,芬蘭繳獲的TT手槍和PPD-40衝鋒槍

雖然早期的託卡列夫手槍知名度不高,但是在1948年美國作家W.H.B史密斯在他的《世界小型武器》中是這樣形容蘇聯TT-33/30手槍的:

蘇聯的7.62毫米半自動手槍,雖然總體設計和約翰·摩西·勃朗寧的.45 ACP手槍非常相似,但是蘇聯設計師簡化操作方式和生產步驟,以至於在很多方面託卡列夫手槍都要遠勝於勃朗寧M1911手槍。

託卡列夫手槍的生產成本要比勃朗寧手槍低很多,而且拆卸和維修更加方便,況且很多勃朗寧手槍原有的缺點都得到了改進。

託卡列夫手槍使用的8發的彈匣供彈,儘管彈藥是從德國的7.63毫米毛瑟彈改進而來,但是在此槍上7.62毫米託卡列夫彈卻表現得非常好。

蘇聯TT手槍

中國54式對抗M1911手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東線的大規模衝突導致了德軍繳獲了大量的託卡列夫TT-33手槍,並將其重新命名爲““ Pistole 615(r)”。託卡列夫手槍對德軍來說非常有用,因爲德國的7.63×25mm毛瑟彈藥剛好能夠用於TT手槍,但是蘇聯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並不能用於德國的毛瑟手槍。

德軍繳獲的TT手槍

大部分繳獲來的託卡列夫手槍都發放給了前線部隊,有的到了東線有的到了西線,然後又落入了美軍的手中。因此,很多美軍從德國那裏繳獲了大量的託卡列夫手槍後又將其帶回美國。

西線美軍手中的就是TT手槍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冷戰也隨之開始,託卡列夫手槍和勃朗寧M1911手槍的“對峙”也隨之開始,在朝鮮戰爭時,雙方士兵使用的就是託卡列夫和M1911手槍。

在1950年代中期,託卡列夫手槍逐漸被馬卡洛夫PM手槍取代,並在蘇軍中服役;而託卡列夫手槍逐漸流入共產主義陣營國家手中,比如:中國、朝鮮、匈牙利、巴基斯坦、羅馬尼亞等國。但是在各個國家中,託卡列夫手槍的命名也不一樣:中國51式手槍、南斯拉夫M57、羅馬尼亞TTC、波蘭PW wz.33、朝鮮68式手槍、越南K54、匈牙利M48、埃及58手槍。

巴基斯坦仿製的TT手槍

南斯拉夫M57,仿製的蘇聯TT手槍

到了越南戰場上,託卡列夫手槍和勃朗寧M1911手槍再次相遇,美國海軍陸戰隊使用的是M1911手槍,北越部隊使用的是託卡列夫手槍,但是這些手槍有一部分是我國的54式,也就是從51式手槍改進而來的,它們都是託卡列夫TT-33手槍的衍生品。

1966年8月,北越部隊使用的我國54式手槍

1967年2月越南戰爭中,美軍繳獲的TT手槍

我國的51式手槍是在1951年製造的,第一批生產25萬支,是使用了蘇聯和我國的配件組合而成的。到了1954年,我國又推出了純自制配件版的手槍,被命名爲54式,並大量在越南戰爭中使用,不過在北越部隊中被命名爲“K-54”手槍。

其實都很優秀

M1911手槍和託卡列夫手槍相比的話,優劣顯而易見;M1911的重量爲1.105千克,長度爲210毫米;而託卡列夫手槍的重量爲0.840千克,長度爲196毫米;所以託卡列夫手槍的便攜性更高。

彈藥上的對比也是一樣的,7.62×25mm託卡列夫彈的動能非常高,初速可以達到420米/秒;而發射.45ACP彈藥的M1911手槍初速只有251.46米/秒。

儘管如此,在戰場上很少會聽到關於託卡列夫手槍的抱怨,它似乎是一支有效、可靠、耐用的武器,但是M1911的光芒卻把它掩蓋了,難道只是因爲它比M1911出生晚幾十年而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