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2日,北京市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和人民滿意的公務員表彰大會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北京廣播電視臺《向前一步》欄目組獲評“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是在本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表彰的186個“模範集體”中唯一一個電視欄目組。

從2018年6月29日在北京衛視開播至今,《向前一步》已經播出了兩年半的時間。兩年半以來,欄目屢獲殊榮。讓製片人劉虓印象最深的是兩項大獎——

一是2019年《向前一步·八米陽光》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這是全國性年度優秀新聞作品最高獎,是對《向前一步》學術上的認可;

另一個就是剛剛榮獲的“北京市模範集體”榮譽稱號,這是對整個導演組在兩年半時間裏完成的工作與貢獻的肯定。

總製片人邵晶,製片人李瀟、劉虓,主編秦曉明、石璐娃、王任飛、嶽月、楊彥君……《向前一步》團隊的22名導演,平均年齡35歲,他們的足跡遍佈北京16個區,他們的日曆沒有周末和節假日,他們的字典沒有“放棄”兩個字……

一切的執着與堅守,就是爲了讓百姓生活更幸福,讓北京明天更美好!

讓我們一起走進他們的故事,看看這樣一個模範集體是怎樣煉成的。

錄完第9期節目,我們拍了“殺青照”

2018年6月29日,《向前一步》第一期節目《天壇的心願》播出,當即引發巨大的社會關注與強烈反響。自那時開始,節目中最常出現的一句話“一把尺子量到底”,不僅成爲網絡“熱語”,更傳遞出政策背後的人性溫度。這期節目的導演正是《向前一步》的主編秦曉明。

《天壇的心願》關注的是天壇周邊簡易樓騰退,當時已經有2350戶簽約安置,僅剩64戶沒有搬走,李先生就是其中之一。天壇街道辦事處領導、房屋徵收人員、溝通團成員、李先生的鄰居以及79歲的天壇公園總工程師徐志長都來到錄製現場,向他解讀政策,爲他分析利弊,更講述着天壇的歷史和未來。這一切使得李先生逐步換位思考,解開疑慮,轉變認識。在節目最後,他交出了自家的鑰匙。

第一期節目就打“天壇騰退”這場硬仗,秦曉明沒想太多,他開始一個個去走訪不願意搬走的居民,但一次次碰了釘子,直到遇見李先生。“通過跟他的接觸,我能感覺到他骨子裏那種北京爺們的局氣,通情達理,有情有義。”爲了說服李先生參加錄製、推動騰退工作的前進,秦曉明經常和他一起擼串,一起聊子女的教育、老人的健康、生活的不易、人生的無常,用自己的真誠打動了當事人,使他漸漸放下戒備,願意靠奮鬥取得自己人生的價值,兩人結下了兄弟般的情誼。節目播出近三年後的今天,秦曉明依然和李先生保持着聯繫,“我們私底下還會聊天,他現在過得挺好。”

秦曉明

回想起創辦之初,秦曉明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插曲,“當時我們本打算先做一個季播節目,在做完第9期後,欄目組拍了‘殺青照’。”這9期節目都做了些什麼呢?第三期節目《八米陽光》榮獲第二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13戶“釘子戶”決定拆違,還道於民;第四期節目《20年棄管小區誰來管》,解決了新街口玉桃園三區9號樓“20年沒人管”的大難題……一步一個腳印,一期一件實事,《向前一步》一亮相就抓住了百姓的心。於是,“殺青照”變成了“紀念照”,季播變成了周播,照片裏的人全部留在了欄目,成爲這個團隊的中堅力量。

劉虓

在劉虓看來,作爲全國首檔市民與公共領域對話的節目,《向前一步》是空前的,之前沒有任何一檔節目來直面城市發展過程中個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間的矛盾,並且給出解決方案,“我們節目的意義不在於解決一兩件事,而是通過衛視平臺的播出,給社會上同類案例的解決給予啓發。節目錄制結束了,但政策的宣講並沒有結束,我們會生成一個二維碼給那些被拆遷的居民,讓他們通過看節目來了解政策。”媒體參與公共治理,《向前一步》堪稱典範。

一期節目從選題到播出,用了兩年

聚焦北京城市治理的熱點、難點和痛點,直面市民與公共領域的分歧和衝突,《向前一步》報道的選題幾乎全都是矛盾最尖銳、衝突最激烈、調解最困難的極品事件,想要順利地“邁出一步”,並不容易。

2020年4月21日,《向前一步·望壇“新”苑》播出,鏡頭對準望壇地區棚戶區改造房屋徵收的故事。看過節目的觀衆,可能很難想到,這期節目的開端始於2018年。那時,秦曉明剛做完《天壇的心願》,緊接着把目光投向瞭望壇,在他信心滿滿準備再打一場硬仗的時候,這場仗卻成了“持久戰”。

“這期節目從最開始做到最後播出,用了兩年時間。僅尋找合適的當事人、說服他們上節目,就用了將近一年。”秦曉明找到的當事人是家住望壇的劉老爺子,他有一處155.9平方米的房產。老爺子的兩個兒子認爲自家的房產價值評估有偏差,覺得徵收補償標準“不公平”,而且,因爲這套房產,父子之間還產生了一些隔閡。對於錄製邀請,劉家人一開始是拒絕的,但秦曉明並沒有放棄,他一邊忙着新的工作,一邊隔三差五地跟當事人溝通,勸說他們上節目解決問題。“劉老爺子一個人住昌平,劉家兄弟住在望壇,我家在通州。那段時間,我光昌平就跑了十幾趟。”執着的秦曉明打動了劉家人。節目錄製播出後,望壇地區棚戶區改造有了新的進展,丟失多年的父子親情也得以重拾。

像《望壇“新”苑》一樣跨度如此之長的節目,在《向前一步》並不少見。2020年12月6日播出的《德勝歸來》,關注的是德勝門箭樓公交場站騰退問題。這期節目同樣始於2018年。導演賴一銳“碰了釘子”後,一直“潛伏”在相關微信羣裏,時刻關注騰退進展,終於在兩年後促成了節目的錄製和播出。

雖然時間漫長,但大家爲解決問題付出的努力最終得以呈現在觀衆面前。還有一些節目,卻沒有了播出的可能。“和首期節目幾乎同時錄製的另一期節目,到現在也沒有播出,因爲隨着新政策的出臺,節目中當事人的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劉虓告訴記者。

因爲當事人的不配合、政策的調整等種種原因,辛苦跟進的選題無法錄製,辛苦錄製的節目不能播出,導演們的付出遠遠大於觀衆在電視上所看到的。但他們覺得自己的辛苦沒有白費,那些看不見的努力都是向前一步的助力。

深入事件發生的現場,風裏雨裏我們等你

《向前一步》的節目內容獨一無二,錄製場地也是獨一無二。“很多問題不在現場談是談不清楚的,只有和羣衆在一起,只有在事情發生的地方進行錄製,才能應對實時的變化、保持溝通的姿態,這些是在其他無論多麼華麗的演播室裏都完成不了的。”劉虓深知走出去的錄製必將更加辛苦,但這一步必須要邁出去。

爲此——

他們在八級大風裏錄過像,每個燈杆、架子都要4個人抱着纔不會被吹倒;

他們在瓢潑大雨裏錄過像,每個人都穿着不同顏色的雨衣,堅持了10個小時;

他們在40℃以上的高溫中錄過像,每次都會準備四五臺攝像機,有一臺報警趕緊替換下來接着拍;

他們在寒冬的戶外錄過像,身上貼着一堆暖暖寶,凍得瑟瑟發抖仍然內心火熱……

爲了讓當事人能夠最大程度地參與節目,錄製時間總是選在週末,團隊沒有了正常的雙休日和節假日;

爲了和當事人進行良好的溝通,導演們常常要等到對方下班才能登門拜訪,一聊就是深夜。

然而,他們的付出仍然會遇到一些不理智居民的圍攻和謾罵,不僅是在錄製現場,節目播出後還會有威脅和恐嚇的聲音。

但是,他們不怕,真理越辯越明,道理越講越通。爲國爲民,問心無愧。

一面面錦旗背後,信任的砝碼越來越重

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向前一步》收穫更多的是掌聲。就在2020年12月30日,節目組收到了一面錦旗,送錦旗的是朝陽區澳林春天小區的居民。關於他們的節目在2020年8月23日播出,通過節目搭建的溝通平臺,困擾了澳林春天小區四期居民兩三年的成立單獨業主委員會的問題得到推進。節目播出半年後,業主委員會正式成立。澳林春天小區也成爲北京市第一個完成物業管理區域劃分的小區。

像這樣的錦旗,《向前一步》收到的太多了,一面面錦旗背後,是越來越重的信任的砝碼。劉虓告訴記者,“導演和當事人的感情80%建立在問題解決前,像導演高笑冉,節目還沒錄製,就已經和當事人、一位南城大叔情同父女。”這是靠跑斷的鞋底、敲開的房門、磨破的嘴皮以及最真誠的內心建立起來的。隨着節目播出時間越來越長,影響力越來越大,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老百姓信任《向前一步》,願意把解決問題的希望交給《向前一步》,“我們每週都會接到大量熱線,政府工作人員對我們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向前一步》的錄製越來越順利。”

城市的發展在進步,百姓的生活在進步,節目組的每一位導演也在進步,“爲了掌握政策法規,我們都在不斷地學習,物業、拆遷、規劃……很多領域都能獨當一面,政府的工作人員說我們都是合格的街道幹部。”秦曉明覺得這是對團隊最好的肯定。

在《向前一步》每一期節目的最後,都有一個跨線環節,當事人跨過了這道“分歧線”,意味着矛盾得以解決、事情得以推進。爲了這一步的跨越,節目組付出了千萬步的努力。這千萬步是用腳底板丈量的土地,是用真誠縮短的心與心之間的距離。

每當遇到艱難險阻,秦曉明總會想起北京廣播電視臺副總編輯徐滔鼓勵團隊的一句話:“《向前一步》做的是一件有價值有功德的事情,我們做這件事情是爲了北京的發展會更好,爲了北京市民的生活會更好。”能做一件有價值的事,再苦再累都值得。

對於未來,《向前一步》還想再向前一步,“我們現在做的是出現了問題矛盾之後的介入與推動解決,以後我們想在政策和法規出臺時甚至實施前,在矛盾真正發生前,來進行普及和討論,推動政策更好的運轉,這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劉虓的話語中傳達出這個“模範集體”的信心與決心。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向前一步》一直在路上,爲了這座城市,爲了這裏的人民,無悔前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