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乔苗儿

月黑风高、人迹罕至的盘山公路,前去探望男友的大学教师柯滢(蔡文静饰)路遇劫案死里逃生,案犯申世杰(彭冠英饰)在被警察追捕的过程中坠崖而亡。

以上是《阳光之下》的开篇,从视觉冲击到戏剧冲突,俨然是标准悬疑刑侦剧的叙事策略。然而行至此处不过是序曲,跟申世杰有相同的眼睛、却摇身一变成为商界巨贾的封潇声(彭冠英饰)突如其来地出现在柯滢的生活,如影随形地窥伺、困扰她的生活,围绕正与邪、情和法展开的较量,才算正式启幕。

当观众讨论的焦点从悬念伏笔、演员表演一路延伸到PTSD、斯德哥尔摩与反斯德哥尔摩的心理学、社会学议题,探讨执法严明、程序正义的时候,对《阳光之下》的审视已经很难再停留于叙事技法、类型梳理的创作层面。即便将其放在悬疑推理、刑侦涉案剧迎来跨越式发展的2020年剧集市场,仍旧难以找到对标的作品。

应该如何定义《阳光之下》,怎样拿捏创作的「度」,在复杂的人性描摹中要传递什么样的观念,在观念输出的过程中如何令观众接受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当该剧演到封潇声因柯滢被绑架而方寸大乱,柯滢开始正面「硬核」反击的时候,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记者带着满肚子的疑虑采访了该剧的总制片人唐海岩、导演闫宇彤,让创作者答疑解惑。

承载主流价值观是共识

创作者没有未卜先知的超能力,谁也无法预测,在过去的2020年,悬疑推理、刑侦涉案剧能够迎来多元化、精品化发展的高光时刻。从筹备、拍摄到播出历时近三年的《阳光之下》自然不是急就章式的流水线产品,而该剧的总制片人唐海岩、导演闫宇彤,编剧裴文、鲜橙相识多年,私交甚笃,相互之间积累了相当的默契,更容易在创作共识上达成一致。

这种共识具体到《阳光之下》,用导演闫宇彤的话说,就是「主要人物必须承载主流价值观,且价值观必须自始至终都是正的,不能歪。」对于创作者而言,绷紧观念的弦不松懈是一切创作的基础,罗伯特·麦基在《故事》中就曾强调,「价值观,人性的是非曲直,是艺术的灵魂」,足见创作观念的重要性,尤其对于直面善恶交锋、展现人性深度的刑侦涉案剧而言,三观正,才能谈创作出新。

因此,观众看到的是一个硬杠到底的柯滢。「侵害发生后,柯滢首先做的就是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报案、写检举信,行使作为公民的合法权力。作为被加害者,当她发现面对的黑恶势力比想象中更加强大,并且开始波及到父母、男友、甚至是闺蜜、学生的安危时,她没有放弃抵抗,成为哭哭啼啼等待保护的人,反而是利用自己的智慧步步为营进行反击,用智谋瓦解封潇声的情感防线、寻找并收集封氏集团的犯罪证据,成为家人、朋友的守护者。」闫宇彤解释,「包括从普通外卖员成长为为警察提供破案线索的小武、为寻求真相不惜牺牲生命的老警察陈瑾岩、排除万难、锲而不舍的老警察肖同斌等人,他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承担起捍卫正义的责任。」

为获取罪证而接近罪犯,不禁令人联想起尼采那段著名的「恶龙」与「深渊」的阐释——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成为恶龙;凝视深渊过久,深渊将回以凝视。柯滢需要面对的,是比情与法更复杂的人性本能的挑战。有观众评论,生怕柯滢把持不住就此放弃抵抗,「如果柯滢爱上封潇声就弃剧」是观众对剧情走向、人物命运的有形关照,更是对创作者创作观念的无形认同:善能胜恶,正义应得昭彰。

观众担心的事没有发生,而始终保持头脑理智清醒的柯滢并非只是剧作层面的「反套路」设定,究其根源,仍要回归创作观念的读解。在导演闫宇彤看来,「柯滢和封潇声法律层面的加害者、被害者的关系,从根源上来说是权力关系,而权力关系的本质是支配和掌控。」同时他也期待,能有从事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相关的专业人士,能够从各种专业的角度出发以柯滢为代表的女性形象、剧中涉及的人物关系进行跨学科的解析,进行更具现实关照意味的延伸思考。

围绕「细」和「准」字搞创作

虽距剧本创作、筹备拍摄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不论是总制片人唐海岩还是导演闫宇彤,但凡谈及相关,回忆完整描述清晰,连细节都毫不含糊。唐海岩甚至向记者解释起,剧组是如何通过错落有致、不同型号的花洒,制造一场有密度、有层次,留给镜头充足时间捕捉第一滴落下的水,呼应人物心境的「雨戏」——这种精细程度,显然超出了总制片人应有的工作范畴。

按照惯例,接到项目后到开拍前,撰写导演阐述,将自身对故事结构、人物关系、主题内涵等理解落到文字上,是作为导演必备的案头工作之一。而当记者打开闫宇彤的导演阐述时还是吃了一惊:15页纸,全文近9000字,除了有从「掌控」与「反掌控」角度切入的人物内在行为线的分析,还有细化到每个工种提纲挈领的要求准则。不仅如此,唐海岩补充说,闫宇彤还自创了一套人物关系模型发给演员,便于他们能够快速地熟悉掌握不同阶段各个人物之间的关系。

从故事层面来说,《阳光之下》的类型化程度高,因而假定性格外强:柯滢深夜山路遇劫;犯罪头目申世杰「死而复生」,成为身居高位的集团负责人封潇声;为防止罪行身份暴露,封潇声几次三番试图除掉柯滢,却在不断接触过程中发现自己渐渐爱上她;为达到从肉体和精神上折磨柯滢的目的,揪头发施暴,装监视器、追踪器制造心理恐惧,封潇声无所不用其极……单将上述任一戏剧桥段拎出来,在现代法制社会中都令人感觉骇人听闻、匪夷所思,更不要说桥段之间还要形成多米诺骨牌般紧密的逻辑关系。

而另外一方面,强冲突、多悬念的情节背后,是对诸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社会议题的叩问与反照:什么样的环境会将一个人拉向犯罪的深渊,原生家庭的议题终于被放到公共领域来谈;大众心目中理想/期许的独立女性是什么样子;如何保证结果正义的同时兼顾程序正义,真正捍卫法律的威严。情节的假定性和内核的现实性分列天平两端,导演闫宇彤找到平衡点,「离地两尺飞行」给创作画了一条基准线。

找基准线的本事还得从导演的个人经历说起。闫宇彤学法律出身,是复旦大学的高材生,毕业后曾在北京某学校担当教职,教经济合同法,后辞职先后跑到厦门在化妆品、艺术品等各类外资公司打工,回到北京后,又到电影学院把影视创作和理论从头学起,同时开始做跟法律专业搭边的事——做法制栏目剧。「学法律可能影响了我一辈子的轨迹,读书时候的思维模式价值追求,早已灌铸成型」闫宇彤说。

闫宇彤参与的这档法制栏目剧停办,他觉着里面的案例就此湮没很可惜,就跟当时的中央电视台影视部申请,以案件为原型进行剧本创作,拍成电视剧,台里同意了,于是就有了当年「拉高央视非黄时段收视率」的刑侦涉案剧经典《案发现场》,此后他又执导了《病案追踪》《现场铁证》等剧,也自此踏上类型创作之路。

法学科班出身,加上刑侦涉案剧同时会涉及到法律相关的专业问题,闫宇彤通常会在剧本阶段就开始跟进,兼任文学统筹,保证专业度上不出纰漏,准确且逻辑自洽。「看观众在弹幕里说,封潇声对柯滢的侵害,威胁施暴这么明显,怎么警察还是不抓人?觉得还是要说明一下。」闫宇彤对专业问题格外上心「涉黑案件不像一般的刑事案件有现场,能够提取证物形成完整的证据链条,就可以起诉。涉黑问题复杂在没有现场证据,仅有证人口供是不够的,一通威胁电话就有可能让证人改口,导致证据消失。剧中警察办案的流程,是严格按照合法程序进行,遵循现实的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剧中已经通过小武之口进行了解释」。

还有一处,如果主创不自己讲出来,几乎会被所有观众忽略的细节足以证明,这是一支专业的,且肯在细微处下功夫的创作团队。《阳光之下》的英译名最初想用的是Evidence(意为证据),几经考量后,闫宇彤认为还是公司小伙伴们提出的Confidence(意为信任)更准确。「它做名词是信任、信赖的意思,作形容词还有一种意思是骗取他人信任的意思,喻指柯滢、小武等人的情节线。」

在剧集领域进行主旋律的商业化探索

《阳光之下》由北京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博纳热爱影视传媒有限公司、公安部金盾影视文化中心联合出品,既然是采访幕后,必定会涉及出品方的文化基因探讨。

从《湄公河大案》《红海行动》到《烈火英雄》《中国机长》,博纳影业用脍炙人口的作品带起「主旋律商业化」的融合趋势,令观众对主旋律题材作品刮目相看,同时向行业证明:好故事是叫观众共情的介质、精神蕴藉的载体。

在剧集领域深耕多年的唐海岩坦言,除创作者的身份之外,从选题到制作再到观念输出,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博纳文化基因的影响。结合《阳光之下》的内涵外延,正义的内核搭载类型叙事,用极致的戏剧冲突调动观众极致的情绪;再回顾其创作始末,精品意识、务实意识,可以说是博纳创作理念、方法的一脉相承,而尊重创作规律、不做流水线上的产品也成为这支相识多年的主创团队在生产理念上的另一层共识,更是商业化的前提和基础。

「站在制片人的角度,我的职责是对投资方和合作伙伴负责,按期制作顺利播出,对得起大家的付出;从创作者角度来说,我感恩能遇到这样的创作者,团队默契,创作热情高,也很快乐。」作为博纳影业在电视剧领域开拓的带头人,唐海岩总结自己的职责与创作心得如是说,末了又补充道「从创作层面而言,我们的公司文化是,允许“胡说”,不许“不说”,不能是一言堂,要集思广益,始终保持浓厚的创作气氛。」

谈及《阳光之下》选角问题,唐海岩和闫宇彤都说这首先得益于出品人于冬先生境界高、格局大,充分尊重创作规律、制作规律,提出选角不要考虑所谓“流量”、“大牌”,要找「找适合角色的好演员」。彭冠英和蔡文静都不是他们以前合作过的演员,完全是按照“看资料—当面谈”的流程一遍遍过筛子筛出来的。「彭冠英是带着自己打印出来的剧本来的,他的准备工作是做得最足的,在现场聊着就演起了他自己设计的封潇声应该有的眼神;蔡文静在组里有个外号叫蔡哈哈,爽朗大方,与性格跟带点小清高的柯滢并不很相似,但通过分析她的视频资料,感觉她以往表达出来过的某种韧性和气质是人物应该有的感觉,所以最终敲定了他们俩。」而被观众夸出花来的,王劲松、岳旸、冯雷、萨日娜等资深演员组成的戏骨阵容,再度证明了,演员跟角色之间的合适,多么重要。

作为搭载正义内核的类型作品,《阳光之下》在表达手法上也做出了一些新意。导演有意识地用特写镜头捕捉封潇声阴鹜的表情特写,仰拍加上演员彭冠英超过一米九的身高,对峙过程中令人窒息的压迫感几乎破屏而出。导演闫宇彤也坦言,希望能够通过有层次的戏剧设计,丰富故事的层次与内涵,同时也让画面更好看。「柯滢检查家中摄像头的一系列动作,通过蒙太奇的手法烘托氛围,不刻意制造外在的恐吓,而是形成一种心理恐惧,让观众有种细思极恐的感觉,这才高级。」

当记者问及二位创作者,是否关注观众的弹幕、评论,封潇声其人已成功跻身「心理阴影」级别的人物形象,二位却也并不意外。荧幕上多了个叫人汗毛倒竖的「坏蛋」形象,越是罄竹难书,警钟敲得越响;阴影越重,越发能衬托正义、善良光芒的可贵。这也是《阳光之下》用整个故事想传递给观众的精神主旨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