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的最後一天。按照人類文明的紀年方式,21世紀已經走完了五分之一。當很多朋友都在忙着做年終總結的時候,我只是默默地躲在沙發上胡亂地按着遙控器。宅男的跨年,大抵如此吧!

就在剛剛,在電視上看着兩位拳手進行殊死搏鬥。具體是什麼賽事,倒也沒怎麼關注,反正比武林風什麼的要兇悍,基本屬於拳拳到肉、招招見血的那種。雖然算不上拳擊迷,但在刷不到好劇,又不喜歡無腦綜藝的情況下,便懷着好奇心看了一會兒。

最早“看拳擊”,可以追溯到20多年前了。上世紀九十年代時,地方衛士常常回放一些國外的拳擊節目。七八歲的年紀,對什麼都是蠻好奇的。

記憶猶新的是,省臺中午演完《笑一笑》後,會轉播一場拳賽。

自幼喜歡相聲、小品,因此常常一邊喫飯一邊聽語言類節目。之所以用“聽”,主要是因爲,那個時候節目着實有些匱乏,十大笑星的相聲,成爲各個電視臺輪播的必選節目。一段相聲,一場小品,看了兩三遍後,那些包袱也就印在腦子裏了。再次遇到時,也就可以用“聽”來打發時間了。

十五分鐘左右的《笑一笑》後,便是轉播的拳賽。剛進校園,又是對什麼都好奇的年紀,看着五大三粗的老外光着膀子、戴着“加厚手套”互懟,終究是津津有味的。

其實,當時也分不清誰是誰,只是覺得場面蠻熱鬧,不時地幻想着自己上臺會是個什麼狀態。當然,記憶猶新的是,總覺得解說實在有些聒噪,好像還沒打完就知道結果了一樣。

再到後來,學習也就忙了,地方臺貌似也將拳賽“下架”了,時間越來越多地被廣告給擠佔了。

到了大學,人突然閒了下來。幸運的是,我們這一代大學生,趕上了最後一批有電視的宿舍。

宿舍裏配電視劇,估計現在的大學生很少見到了,大家最多也就是有幾個共用的娛樂室。其實,九十年代後期,大屁股的電視機,還真是不少大學爲學生提供的福利。

當然,之所以這麼做,主要是爲了讓青年學子能夠及時瞭解外界的動態。畢竟,收音機的時代已經過去,計算機網絡還沒有流行。用電視看新聞,是最爲高效的。值得一提的是,直到我們上大學時,電視機還能收到學校自己編排的節目和新聞!

入學時,已經進入到了千禧之年。

儘管大屁股彩電與老舊的學生宿舍看起來相得益彰,可終究還是要被淘汰的。

幸運的是,離開家鄉的前幾個月,我們還是有幸享受了一段有電視看的日子。

說是看電視,可說實在的,也就是在無聊時藉以打發時間。那時候,諾基亞手機能聊個QQ,便已經是高科技了。所以,無論電視上放什麼,只要大家沒有休息,也就讓它不知疲憊地放映着。儘管,即便累了,它也不會抱怨。

二十歲的年紀,似乎對拳擊有了不同的感覺。同樣的肌肉,同樣的擂臺,但看起來便更加津津有味了。對了,還有每一小節開始時舉牌子的小姐姐,都是最吸引小夥伴們的。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十年前還沒有思考過今晚遇到的問題:

這些人爲何要在擂臺賽拼個你死我活?

在現代競技體育中,拳擊是一項合法的運動,而且日益成爲世界性的體育項目,甚至連奧運會上也有類似的殘酷的格鬥類比賽,諸如自由搏擊、散打等等。

如果不做更多的考慮,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既然是比賽,自然要分勝負,獲勝無疑是一種榮譽。

可是,一種榮譽一定要建立在將另一個人擊垮的前提下麼?

換一種說法,看起來如此野蠻、血腥的運動,爲何會讓拳手和觀衆都如此癡迷?

帶着這樣的疑問,我在羣裏問了大家的想法,不過也沒收到什麼太有用的答案。

有人說,人性或許是本惡的,在拳擊的世界裏,可以釋放內心,讓骨子裏對暴力的渴望得到宣泄。

還有人說,在拳來拳往的互懟中,拳手和觀衆都能在碰撞中感受到激情。

或許,對於這個問題,大家都沒有什麼能拿得出手的答案。於是,我便去查了查資料。

近代拳擊誕生於17世紀的英國,最初並沒有什麼太嚴格的規則,甚至連咬人的技法也能使用。哦,或許,不少朋友覺得,咬人不應該算“技法”。

當然,在文明的世界裏,規則會越來越明晰。最終,包括咬人在內的許多殘忍方式或風險過高的攻擊方式,都被禁止了。

在此仍需說明的是,拳擊終究是個比較籠統的說法。這種起源於歐美的搏擊運動,還有其他“拳系”:以墨西哥和波多黎各爲代表的中南美系拳擊、以泰國和菲律賓爲代表的東南亞系拳擊等等。不過,無論是在哪個國家的擂臺上,拳擊運動總是無法徹底擺脫風險。

大家都很熟悉的海明威,也曾經因爲酷愛拳擊而導致一隻眼睛受到重傷。幸運的是,他沒有雙目失明,否則這個世界上或許就少了很多經典的文學作品。

當然,拳擊的歷史要十分久遠,也更爲慘烈。

根據《英國大不列顛百科全書》的記載,早在公元前40世紀,在兩河流域就已經存在着原始的拳擊,而這些遺蹟又被考古所證實。從這一點來講,拳擊的歷史似乎又遠比古羅馬時期的鬥獸場古老,它足足可以追溯到6000多年前。

可惜的是,公元前40世紀的拳擊究竟是怎樣的,考學家也很難根據殘存的遺蹟構建出來。

按照今人的研究,這種搏擊運動約在公元前17世紀傳,經由地中海的克里克島傳播到了古希臘。在古希臘,這項運動被稱爲“角力拳擊”。當時的擂臺,遠比近、現代拳擊殘酷。據說,拳擊手套裏面還裝有鐵蒺藜,常常有拳手在擂臺賽殞命。

當然,拳擊的發展歷史也並非是一帆風順的。比如,古羅馬皇帝西奧多雷斯就曾下令禁止。這一禁令的影響,大約持續了4個多世紀。從這一角度來講,人類也不是都癡迷的這種殘酷的競技運動。

悲慘的是,公元8世紀時,拳擊又以“鬥審”的形式復活了,而且更加殘忍。

奧斯曼大帝掌權時,法庭搞出了一個新花樣:在審判中遇到疑難案件時,由訴訟雙方進行決鬥,獲勝的一方獲得勝訴。

的確,這樣的操作實在是讓人大跌眼鏡!原本打官司的訴訟雙方,早已如同仇敵一般,而法庭在無法劃定責任的時候,竟公然授意他們以決鬥的方式來決定勝敗。這聽起來着實荒誕,但卻真的發生了,而且擁有一個蠻正規的名字——鬥審。

鬥審制度的提出,無疑是災難性的。根據傳教士聖倍納丁的記載,他曾目睹了許多年輕人在鬥劍中喪命。儘管當時已經是13世紀,距離奧斯曼大帝時期的“鬥審”又過了四五百年,可這種以武力決定勝敗的做法,依然流行。

爲了避免更多的犧牲,聖倍納丁提倡了一種改革——決鬥的雙方不再使用武器,改用拳擊的形式。這樣,近代拳擊的雛形初現了。接下來,便是近代拳擊正式誕生於英國了。

從公元17世紀末開始,英國的拳擊運動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到了18世紀初,英國還初現了有獎拳擊比賽。自1719年,一名叫詹姆斯·菲格的拳手,連續稱霸拳壇11年,被賦予了“無敵將軍”的美譽。

後來,詹姆斯的得意門生約翰·布勞頓又開始組織拳擊俱樂部,同時出臺了一套規則,其中便包括不能擊打腰部以下任何部位。這便是“布勞頓規則”。而布勞頓也被後人尊爲“拳擊之父”。

至於接下來的拳擊,大家自然也就比較熟悉了。近代拳擊自誕生於英國後,越來越規範,在世界範圍內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甚至成爲了奧運會項目。時至今日,數以萬計的職業拳手在擂臺上揮汗、流血,向着金腰帶發起衝擊。

可以說,拳擊這種古老的運動,幾乎伴隨着人類文明的始終。21世紀已經過完了五分之一,仍有人在擂臺上拼個你死我活,這或許就是拳擊的魅力。

不過,我們很難全美地詮釋拳擊爲何會有這麼大的魅力。經過一番思考,我個人覺得,僅僅以“拳擊精神”和“拳擊魅力”來闡釋這個問題,實在是顯得太過空洞。或許,拳擊之所以能至今“不死”,並且俘獲了越來越多的拳迷,從根源上來講,它是由人類最原始的生存技能演變而來的。

幾千年前,人類所能製造和使用的工具,多半是簡單和原始的。無論的捕獵還是禦敵,速度與力量,都是至關重要的。因此,強壯的體格和精湛的技巧,無疑成爲生存下去的必備條件。按照現代科學的觀點,基因的延續是具有選擇性的,即便是進入到了21世紀,人們對搏擊最原始的渴望,依然具有強烈的影響。

也正是基於這一點,在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作品中,無論是雕塑還是雕塑,無比推崇人體之美。同樣,如今拳迷們的吶喊、瘋狂,是因爲拳手們滿足了他們對搏擊的渴望,而擂臺上殊死搏鬥的拳手,則又在衆人的吶喊、瘋狂中,發起對金腰帶的衝擊。

當然,作爲一名非拳擊迷,以上僅僅是今晚觀看比賽和查閱資料的一點想法。拳迷和條友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一起參與討論。

最後,在2020年的最後一天,祝願大家幸福!快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