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土地流转政策在近十年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从政策角度来说对农民土地提供了一个保障,不再担心因为土地流转而丧失土地的使用权,同时又确保了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害。而从国家层面,之所以不遗余力的要推动农村土地流转,我想根本出发点不在于土地流转之后提升了多少粮食产量,而在于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

今年科学兴农由于工作需要,在河南原阳、武陟、濮阳范县等多地市出差,并参观了当地几个大型农村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土地基本上都是千亩连片,土地肥沃,便于机械化作业。然而这些地块的粮食产量高吗?至少从科学兴农所得到的数据看在产量这一块似乎并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而且也或许由于大面积的集约化作业,农田的耕种似乎还显得有些粗糙,比如个别地方柱距、行距依然无法得到保障,农田水稻大面积的倒伏也并未得到及时的解决,这些都说明在农田大面积集约的情况下,虽说在农田耕种方面降低了劳动力,然而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则是,作业欠缺了之前农民那样精耕细作的作业方式。所以产量方面也就更加的难以保障了,在这种情况下不求在经过土地流转之后产量增加,不会减少已经非常难得了。

其实,土地流转已经是大势所趋,从生产力角度来说,如今的土地流转才是符合当前生产关系的生产方式,这也是当前为何持续推进土地流转的根本原因。如今不少地区农村已经欠缺劳动力,导致土地出现撂荒也并不惊奇,因此及时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土地耕种效率差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实实在在的关键问题。

土地流转之后,土地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集约利用,这对于农业机械化的实施真的是大有益处。曾经看到原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关于我国农业发展落后的原因解读,其中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我国的“小农经济”,可以说曾经的土地承包责任制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然而如今其实这种生产关系与当前日益快速发展的生产力已经难以相完全匹配了,其实也是生产力倒逼生产关系进一步的有所改革进步。

虽说土地流转在提升粮食产量方面可能显得有些薄弱,但是换个角度来多看看土地流转之后的诸多优势,我想流转这一步走的还是非常正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