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答疑支招篇:用户购买行为的经典五阶段模型是什么?

为了掌握用户是如何做出购买决策,以及购买后又是怎样使用和处置所购商品的,李老师提出了用户购买过程的“五阶段模型”。该模型将用户购买行为的过程分为五个阶段:问题识别阶段、信息搜寻阶段、方案评估阶段、购买决策阶段、购后行为阶段。

1、问题识别阶段

感知并识别问题是一切购买行为的起始,问题的产生可能来源于内部或外部的刺激。内部刺激包括人的正常需要,如饥饿、口渴、身体某部位感到不适需要治疗等等;外部刺激包括外在环境的刺激、其他人的刺激等等。比如长时间用iPad看书后,眼睛感到干涩疲累(内部刺激),而恰巧此时看到亚马逊公司发布了新款Kindle的新闻(外部刺激),于是产生了用Kindle替代iPad读书的需求。

问题也可能是长期存在的,只不过一直处在人的潜意识之中,只有当它超过阈值出现在人的显意识中时,它才能被感知到,进而进入处理程序。因此,对于营销人员来说,调查了解能引起潜在用户特定需要的因素,并通过多种渠道对潜在用户施以适当的刺激,使其清晰地感知到问题的存在、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并以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是这一阶段的关键。

2、信息搜寻阶段

当一个人感知到问题的存在,并愿意积极处理问题时,他通常会进入信息搜寻阶段,以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案。此时,他的信息来源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信息来源主要分为四种类型:

个人来源:家人、朋友、同事等等;

商业来源:广告、产品经销商、官方网站等;

公共来源:大众媒体、用户评级网站等等;

经验来源:已有的使用经验。

用户解决问题的欲望越强烈,他对信息的搜寻也就越积极,也就越有可能从多个类型的信息来源获取信息。一般来说,商业来源主要起到的是告知作用,能够为用户提供更多产品本身的信息;而个人来源和公共来源则主要起到评价的作用,有利于用户对产品形成积极或消极的态度。因此,在这一阶段,营销人员应重视对不同类型渠道的内容投放和维护。

3、方案评估阶段

用户搜集到他认为足够多的品牌及其产品信息之后,就会进入方案评估阶段,对每一品牌及其项下的产品进行评估,以挑选最能够满足其需求的产品。用户可能会依照产品的不同属性将其分类,如品牌、性能、外观、价格等。

并为备选产品一一赋予分值,以判断哪项产品能够最大程度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当多种属性优势不能兼顾时,也会赋予属性以不同的权重,从而挑选出他心目中的最佳方案。在这一阶段,比起大众传媒渠道,人际渠道对于潜在用户的说服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左一:著名品牌营销专家 李华老师 左二:著名咨询专家 许元德老师 右一:著名咨询专家 王海兵老师

因为在了解了一项产品的基本信息之后,人们更倾向于相信他们所熟悉和喜爱的人的意见,这也是“影响力的六大原则”中的“偏好性”在起作用。同样会发挥影响的还有由用户贡献产品评价的媒体平台,比如豆瓣网、什么值得买等等,这就是“影响力的六大原则”中的“共识性”因素。因此,针对处于这一阶段的目标人群,营销人员应着重社区、社群的客户关系维护,以及权威独立的媒体渠道的内容投放等等。

4、购买决策阶段

用户从多个渠道获取了充足的描述性信息和评价性信息,经过评估和比较之后,终于到了要做出购买决策的时候了。但是这时,仍然会有非预期的情境因素干扰购买行为的实际发生,比如其他产品突如其来的优惠活动、客服人员的态度不佳、支付方式遇到了问题等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购买行为的推迟乃至取消。

因此,营销人员应随时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注意将用户从产品的介绍接引到购买与支付流程中的每个细节,使用户能够顺利完成转化。

5、购后行为阶段

购后行为包括对产品的使用、评价与后续处置。对于运营人员来说,用户购买产品后的使用与评价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会作为个人经验影响到用户后续是否会复购,而且也会作为其他人评估产品的参考。一旦已购用户对产品感到失望,认为其没有满足其预期的需求。

那么除非能够对产品本身有所改进,或改变用户对产品的评价标准,否则将导致用户的流失。因此,在用户购买产品后,营销者应积极跟进其使用体验,对影响其需求实现的因素给以正面的积极反馈,并提供产品的优势信息以确认其做出购买决策的合理性。

用户购买行为过程的“五阶段模型”厘清了这一复杂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和主要因素,有助于营销者按图索骥,依照各阶段用户的不同行为特点,分解其营销的主要任务,以实现用户购买行为的顺利转化。当然,这五个阶段中的某些阶段是可以跳过的,比如当用户对某一品牌已具有了忠诚度时,他可能跳过信息搜寻和方案评估阶段,直接做出购买决策,也就是“转粉”。不断吸纳忠实用户,可以说是营销人员的终极使命。

以上内容希望能够帮到您,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见。信任源于关注,如果您信任我们,请关注我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