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佳俊

编辑/西西弗斯

这两天,关注到一部刚开播的新剧。

很多人一看到是扶贫题材,可能会下意识选择忽视。

但真的没有想到,即便是这样一部主旋律的电视剧,在「正午阳光」这块金字招牌的加持下,依然可以让人看得津津有味。

《山海情》

和《大江大河》差不多,这也是一部用于献礼的命题作品。

剧名原来是《闽宁镇》,后来改成了《山海情》。

具体什么意思?

闽是福建,宁是宁夏,所谓的闽宁镇,讲的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福建对口帮扶宁夏,将西海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山区的代称)农民搬迁到银川,在当地的戈壁滩新建家园,摆脱贫困的故事。

在介绍这部剧之前,我想先聊聊在拍摄扶贫题材中容易犯的一些问题。

就拿国庆档上映的两部片子来说吧,其中都涉及到了扶贫故事。

票房虽然都不错,但从故事处理的角度,其实都表现得非常理想化。

片中的农民都是如何过上好日子的?

基本就是主角意识到问题,然后想办法。

要么是大搞旅游景区,要么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渠道开始卖货,总之就是一番英雄主义的奋斗之后,状况突然就好转了。

《一点就到家》剧情截图

这样的扶贫故事基本都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从结果出发,把视角过多地放在一两个关键决策的改变上,从而简化了整个过程中遭遇的困难。

说白了,它们不像是扶贫回顾,更接近扶贫技术总结。

反观《山海情》,这部剧最宝贵的地方就在于,它所讲述的故事不仅来自真实的历史,而且把这个从无到有的过程完完整整地呈现了出来。

首先是制作班底,非常放心。

导演是正午阳光的招牌孔笙,编剧包括了写出《闯关东》和《老农民》的高满堂。

演员也都是熟脸,其中印象比较深的。

一个是劳模张嘉益饰演的代理村主任马喊水,一脸的人精样。

表面上,帮着县里的领导挨家挨户劝他们移民,可真到了需要自己开会出面的时候,满嘴的不愿意,结果还是为了儿子的工作和前途,才选择了妥协。

另一个则是尤勇智饰演的李大有,刚一出场,不管是说话的口气,还是行为举止,怎么看都是一个认死理的大老爷们。

果不其然,由于忍受不了扶贫搬迁的艰苦,成为了吊庄移民过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刺头户”。

接下来是剧情,故事的主线放在了黄轩饰演的马得福身上。

为什么他是主角?

这要从他的工作内容讲起——

马得福是马喊水的大儿子,刚从农校毕业便回到家乡加入了扶贫事业。作为一名基层干部,他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跟着县里的主任,说服自家村里逃回来的几个“刺头户”,进而完成移民政策的指标。

不仅如此,随着工程的深入,马得福承担的工作越来越多,于此同时,对于扶贫这件事,他的看法也在不断发生着改变。

比如一开始他的盲目乐观。

因为从小在涌泉村长大,他很清楚当地的贫困。

三个兄弟一条裤子,谁有事出门谁穿;

地里不长粮食,为了抢一地的野菜打的头破血流;

最严重的还是缺水。不信你看这些村民的名字,不是马喊水就是李水旺为了一个水窖和一头驴,甚至愿意把自家的闺女随便嫁到别的村。

回去的路上,马得福询问移民的具体政策,一旁的主任介绍得绘声绘色,又是包兰铁路,又是国营农场。

此时的他没有多想,只是特别想不通,这样能改变命运的好机会,村里的住户为什么白白浪费。

然而,等接下来赶到一线,马得福参与其中,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重头再来。

环境差。

隔三差五就是一场声势浩大的沙尘暴。

没地方住。

需要自己到城里打工慢慢攒钱,才能一点点建起自己的房子。

也没有电。

上面要求,每个搬迁的村子必须满足一定的人数才能通电。

最重要的还是生存,很多来到这里的年轻人,由于忍受不了打工的艰苦,干脆干起了扒火车的勾当。

刚刚被调到这里的陈金山(郭京飞 饰)亲眼目睹了一起火车偷窃,眼看派出所的民警只是简单的口头教育,便把几个年轻人放了回去。

他觉得很不可思议:“那他放出去了,还做贼,然后告诉所有人,都可以做贼。反正不用受到惩罚嘛,你们这里解决问题怎么是这样的?”

面对这样的质疑,马得福早已习惯:“我觉得贼这个字太重了,他们都不是惯犯,很多人真的吃不上饭挣不着钱,为了谋个生计稀里糊涂被坏人利用......没有房子、没有水、没有电,人就住在地窝子里,一觉醒来,半个身子都在沙子里。”

可以看到,如今的马得福,早已不是那个天真乐观的少年。

他开始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动员了那么多村民来到这里,结果过了这么久,依旧没有让大家过上承诺中的好日子。

他很愧疚,却不能放弃,只能带领着大家继续坚持。

因为他的心里很清楚,一旦逃回去,那才是真正失去了希望。

为什么我觉得这部剧值得一看?

因为它把扶贫这件事讲的很透彻,并没有把视角局限在如何让农民赚更多的钱以及过上更好的生活上。

剧中有一个小细节,马喊水带着张主任到李家做思想工作的时候,一只鸡突然跑进了屋子。

一旁的李大有赶忙停下谈话,一边抓鸡,一边介绍这是国家给村里的扶贫珍珠鸡,只不过由于粮食短缺,全都被村里人偷杀吃掉了,现在手上的这只是最后一只。

换句话说,扶贫工作如果只是简单地分发物资,不仅不能提高这些贫困人群的生活质量,反而会让他们形成好吃懒做的习惯。

之后再遇到困难,心里便会想着背后有国家,怎么也不会让自己饿死。

剧中有一个关键词,经常出现:

未来。

到底什么是未来?

在李大有的眼中,未来就是还没有来到的事情。

而在马得福的眼中,未来代表着希望。

真正的扶贫,关键要转变的,就是这些陷在贫困中的人对未来的理解。

只有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亲眼看到了,才会坚定不移地选择相信。

最后提一下配音的问题。

其实有两个版本,普通话和方言。

这部剧刚开播的时候,热度不算很高,第一个上热搜的话题还是“黄轩郭京飞鸡同鸭讲”。

剧情主要发生在第四集,陈金山在遭遇偷窃之后,向当地的民警和马得福解释状况。由于他操着一口浓重的闽南口音,两拨人出现了很多理解上的错误,闹出不少笑话。

当然了,我不是当地人,也不太清楚剧中角色的方言到底有多地道。

但总的来说,方言的版本的确比普通话的观感要好上不少。

不少网友在评论里开玩笑,东西协作扶贫的第一障碍,其实是方言。

听上去是句玩笑,但仔细一琢磨,也能从这些细节里窥见当年的不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