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這份最新解讀來了!

來源:國際金融報

1月18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發佈會,介紹了2020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介紹,2020年,中國GDP首次突破100萬億元大關,全年經濟增速達2.3%

對此,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的多位首席經濟學家認爲,2020年經濟增速逐季回升,全年增速特別是第四季度略超預期。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可爲“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延續提供較好支撐。同時,下一階段挑戰仍存,人均GDP數據還需繼續增強,仍需要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努力。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壓力會大一些。後續消費增長仍然具有較大潛力。

中國經濟展現強大韌性

據國新辦發佈會通報,初步覈算,202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101598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2.3%。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下降6.8%,二季度增長3.2%,三季度增長4.9%,四季度增長6.5%。

“經濟增速逐季回暖,第四季度再度超預期;全年增長2.3%,主要經濟體中唯一正增長,成績來之不易。”中銀國際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充分展現了中國經濟的韌性,體現了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成果,促進了全球經濟復甦,提振了全球戰勝疫情大流行的信心。

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2020年GDP增速達2.3%,略超預期。經濟增長較爲強勁,得益於整體出口靚麗、製造業表現出色。同時,GDP突破100萬億元是一個標誌性的成就

“名義GDP突破百萬億元,以美元計價的名義GDP增長接近3%,明顯縮小了中國與美國在經濟體量上的差距。”中銀國際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爲。

針對2020年我國經濟全年增長呈現的特點,財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伍超明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分析稱:拉動全年經濟穩健回升動力,由工業生產端逐步向需求端轉移,供需平衡性明顯改善。全年生產、出口好於預期,消費恢復整體偏慢。2020年四季度經濟增速已達到甚至超過潛在增速水平。

同時,經濟結構持續優化。高新技術產業的投資和增加值增速全面領跑其他產業,經濟中的創新成色更濃。製造業投資增速持續回升,其中高技術製造業投資增速高於整體制造業增速13.7個百分點。

此外,農村收入和消費表現好於城鎮。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6.9%,遠高於城鎮的3.5%。與此對應,消費增速也是農村高於城鎮,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增長2.9%,而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下降3.8%。

下半年增長壓力更大

2020年全球經濟規模萎縮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實現正向增長,爲全球抗疫提振信心的同時,亦實現較大邊際貢獻。

“2020年,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V型反彈,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也可爲‘十四五’開局之年的延續提供較好支撐。”某中型券商研究所宏觀分析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

中國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劉鋒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下一階段,考慮到人均GDP需持續邁向新臺階,以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擁有完整工業體系的中國,面臨的挑戰依然很大。

“中國GDP突破百萬億元,可喜可賀的同時挑戰仍存。我們人均GDP數據還需繼續增強,下一階段仍需要爲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而努力。這便需要繼續釋放中國經濟潛能,打造更好的發展新格局。”上述分析師亦認爲。

中科院預測科學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GDP增速預計爲8.5%左右。目前市場對國內今年的經濟增速預測普遍在7.5%-8.5%,中位數在8%。由於2020年基數偏低,所以今年經濟增速或將明顯提速。

上海邁柯榮信息諮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徐陽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今年下半年,經濟增長壓力會大一些,這不僅是基數問題,下半年全球經濟將會面臨資產泡沫壓力,美歐等外圍經濟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這會對我國經濟增長產生一定的影響。”

澳新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楊宇霆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認爲,2020年第四季度中國經濟增速超預期,如可延續,表明潛在增長率恢復之前的速度,潛在產出缺口有所收復。經濟增長率較爲接近潛在增速,或會對貨幣政策帶來較大影響。相對來說,貨幣政策更偏向維持流動性,不希望出現金融泡沫,避免出現錢荒或資金缺乏的情形。同時,較好的經濟增長率情況下,今年貨幣政策繼續維持大幅寬鬆的幾率較低,降準機會亦較低。

消費提升潛力大

“雖然中國經濟增長在全球範圍內了交出優秀的答卷,但我們也不能過於驕傲。”如是資本董事總經理、如是金融研究院副院長張奧平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已成趨勢,今後若想保證穩定的增速,在2020年提出的新基建以及“雙循環”戰略將會是有力的支撐。

張奧平進一步分析稱,一方面需要全力發展以新基建爲核心的“硬科技”實力,實現數字經濟新突破。另一方面,要促進內需,促進新國貨的發展,實現消費品的進口替代。

如今,拉動中國經濟的“三架馬車”中,消費的地位正在逐漸增強。相較其他領域,消費增長仍然具有較大潛力。在劉鋒看來,我國消費提升需具備三個基本條件:

一是能消費,增加國民收入空間。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財產性收入在總收入中的佔比,是一個重要的衡量指標。當前我國消費收入增長,大多是轉移性的。老百姓的收入普遍提升,這是消費的前提和條件。這塊還需要做好一些基礎性制度改革,同時潛力非常大。

二是敢消費,提升國民消費預期。我國居民高儲蓄率的現狀,部分來源於國民對未來預期安全感的缺乏。政府需提高政策的穩定性預期,將惠民利民工程落至實處,增強消費基礎設施建設,減少國民消費的後顧之憂。

三是易消費,創造國民消費便利。政府應爲大衆消費創造更多場地機會,以及提升國民消費的便捷性。無論是投資股票,亦或是買房購車,跨期、長期消費皆需要便利的消費條件,進而更好激發消費意願。另外,政府還需提升市場治理效能,保護好消費者、投資者的利益。

“中國正逐漸從世界工廠的角色,轉變爲全球的消費中心。趨勢上看,我們將超越美國,成爲第一消費大國。因此,中國更要抓住機遇,促進消費供給端的良性增長與優化,提供更優質的消費品來滿足中國不斷增長的內需,從而促進中國經濟的增長。”張奧平表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