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工業“深V”反彈:全年裝備製造業貢獻率達70.6%

作者:夏旭田

儘管2020年初中國工業驟降13.5%,但從3月份以來,中國工業增速一路向上,劃出一條“深V”反彈曲線,成爲中國經濟復甦的重要支撐。

2021年1月18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8%,其中製造業增長3.4%,12月當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再度刷新2019年3月以來的新高。

這明顯超出市場的預期。受訪專家認爲,這一方面是因爲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鋼鐵、工程機械類產品生產持續向好;另一方面,出口交貨值持續高位放量,帶動了工業消費品的生產。此外,海外疫情的反撲導致部分生產鏈條轉移至中國的趨勢仍在持續。

行業分化仍然明顯,2020年,中國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增速比規模以上工業分別快4.3、3.8個百分點。其中,僅裝備製造業一個行業,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就達到了70.6%。

產品產量也反映了這一點。2020年,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了19.1%、17.3%、16.2%、12.7%。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民用無人機等新興產品增速更是超過了1倍。

專家預計,強勁的工業增長有望延續到今年,走出一條“前高後低”的曲線,而當前的中國工業仍面臨着需求恢復不牢固,原材料、匯率、海運等成本擠壓企業利潤等一系列新的問題。

工業增速前低後高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張航燕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2020年的工業增速走出一條超出預期的“深V”形反彈曲線,分季度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一、二、三、四季度同比增速分別爲-8.4%、4.4%、5.8%、7.1%,從季度看,目前已回到、甚至高於以往的增長區間。

她指出,工業的復甦明顯快於消費等指標,成爲帶動整體經濟恢復的主要動力,這一方面是因爲與消費、服務業相比,工業生產環境相對封閉,便於疫情的控制;另一方面是因爲,中國以極高的效率疏通了上下游的產業鏈以及全球供應鏈,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全產業鏈的復工。

“從2020年二季度開始,工業增速已經恢復至疫前平均水平,當時的主要動力是復工復產;同時,中國在穩增長上採取了一系列政策,基建不斷髮力,這推動了鋼鐵、水泥、工程機械類產品生產的持續向好。”

2020年12月,中國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製造業增長7.5%,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7.5%,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0.7%,其中鋼材產量12034萬噸,同比增長12.8%。

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總工程師李新創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採訪時指出,2020年中國鋼鐵產量首次突破10億噸大關,這主要得益於國內鋼鐵需求的大幅回暖,“中國的鋼鐵生產主要用於國內消費,比如建築行業去年的鋼鐵消費量就高達5.74億噸,同比大增13.4%,機械、能源、集裝箱等行業用鋼需求也大幅提升。”

張航燕指出,2020年12月工業增速再度刷新近21月新高,這大幅超出了預期,“隨着聖誕季的結束,往年12月的工業出口會有所回落,然而2020年12月的工業出口交貨值仍高達9.5%,這帶動了大量工業消費品的生產。”

在她看來,這可能是因爲海外疫情的反彈導致部分國家出現囤貨的現象,疫情之下,不少海外工廠陷入停擺,中國成爲不少國家工業消費品的主要供應者,而隨着春節的臨近,這些國家有提前備貨的必要。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國內疫情控制明顯好於國外,供應鏈完整,部分印度、甚至東南亞的生產訂單正在轉向國內。

與此相伴的是,中國工業產能利用率不斷上升。2020年四季度,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爲78.0%,比上年同期上升0.5個百分點,創下2017年四季度以來的新高。其中,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爲82.0%,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爲81.2%,通用設備製造業爲80.8%,專用設備製造業爲79.8%,汽車製造業爲80.5%,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爲82.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爲80.8%。

“儘管中國工業取得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但必須注意,當前的中國工業仍面臨不少新的問題。”張航燕指出。

首先,近期不少工業企業反映,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匯率持續攀升,出口集裝箱“一櫃難求”,海運費大幅飆升,部分地區對工業生產採取限電措施,這正在擠壓企業的利潤,不少工業企業“增收不增利”。

其次,2020年製造業投資仍然下降了2.2%,反映企業信心不足。張航燕在近日的調研中發現,大量工業企業仍存在訂單不足、庫存過高、應收賬款高企的問題,其根本原因在於國內外需求的恢復並不牢固。“近期,中國確實承接了部分國外產能的轉移,但從中長期看,中國能否留得住這些產能仍存在不確定性。”

此外,張航燕指出,應當關注在新一輪政策刺激下部分領域過熱的現象,比如各個地方在芯片製造上一哄而上,部分鋼鐵企業也出現了產能擴張的跡象。

裝備製造業爆發

疫情加大了工業生產的行業分化。相較而言,傳統制造業生產恢復相對偏慢,採礦業、水電氣等能源行業增加值增速較低。但機器人等裝備製造業、集成電路等高科技行業在疫情穩定後出現了逆勢激增的勢頭。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在1月18日的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0年,高技術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比上年增長7.1%、6.6%,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3、3.8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裝備製造業是支撐工業恢復的最重要的一個支柱。2020年三、四季度,裝備製造業均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僅此一個行業,對全部規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就高達70.6%。

從產品產量看,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集成電路、微型計算機設備同比分別增長19.1%、17.3%、16.2%、12.7%。此外,不少高科技產品在2020年大幅增產,比如,3D打印設備、智能手錶、民用無人機、集成電路圓片等新興產品的產量增幅均達到1倍以上。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工業運行研究室副主任江飛濤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在連續低迷數年之後,2020年汽車製造出現了大幅反彈,這是支撐裝備製造業快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力量。

他指出,這一方面是因爲中國大力推動“汽車下鄉”等刺激車市的政策,推遲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退坡時間,各地也紛紛放寬了新能源汽車的限購措施。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不少家庭基於保持社交距離的考慮,也開始從公共交通轉向私家車出行,這帶來了需求的邊際改善。

張航燕指出,最近數月,新能源汽車產量一度出現了翻番式增長,這一方面是各地在新能源汽車牌照上政策更爲寬鬆,另一方面是近日多家車企連續發佈汽車新品,引發市場高度關注。應當看到的是,新能源汽車的比重仍然只有百萬輛級別,而隨着特斯拉大幅降價,超長續航、快速充電等技術的突破,新能源汽車生產有望持續快速增長。

江飛濤表示,疫情加速了各行業的線上遷移,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快速發展,這帶來了手機、筆記本、集成電路、家電等電子信息行業的加速發展。而汽車、家電、電子信息產業又是機器人、高端機牀等上游裝備製造業的主要應用領域,產業鏈較長,其快速發展帶動了全產業鏈的共同復甦。

數據顯示,12月中國的工業機器人產量達29706套,同比增長32.4%。“工業機器人大幅增長,一方面得益於汽車、3C等下游產業的恢復,另一方面也是疫情後機器換人加速推進的縮影。”張航燕說。

ABB中國機器人事業部負責人梁銳近日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指出,“新能源汽車、5G和消費電子等行業是工業機器人能夠大顯身手的領域,對於機器人行業來說,2020年這些領域出現了令人振奮的機會。”

他介紹,ABB在中國的業務去年二季度已經開始回升,目前,正在加快推進ABB機器人未來工廠的建設,預計將在2021年投入運營的這一工廠將使ABB在中國的產能提升至10萬臺,未來數年ABB機器人產品線的應用廣度和深度將提升一倍。

展望2021年,張航燕認爲,短期內中國工業增速仍有望保持強勁,由於去年一季度基數較低,今年初的工業有可能出現更高的同比增速,但內外部需求恢復不甚牢固,預計今年全年的工業可能走出一條“前高後低”的曲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