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回到1996年2月23日,美国人民奔走相告,在影院门口排着长龙,等着一部名叫《Rumble in the Bronx》的电影上映。

电影总共90分钟,观众看完后都意犹未尽,在影院里久久不肯离去,足足鼓掌了好几分钟。

最终,影片斩获了3239万美元的票房,打破了北美非好莱坞电影的票房纪录。

如此大的票房影响力,在此之前也只有李小龙能够做到。

而这一年,成龙已经42岁。

不用替身,从高楼玩命一跳,成龙凭借这部电影,赢得好莱坞的尊重:

《红番区》丨Rumble in the Bronx

在1995年前,每到过年的时候,全国的影院都处于关门歇业的状态,过了大年初三后才开始恢复营业。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红番区》抱着会遇冷的准备,以第一部贺岁片的名义,敲开了内地电影市场的大门。

最终,影片拿下了9500万票房,成功开启了“贺岁档时代”。

后来,电影不仅在国内反响热烈,还在整个亚洲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香港5700万港币、韩国观影人次94万、日本票房6.35亿,全是年度第一。

当年,《红番区》成为了成龙立足好莱坞的破冰之作·,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No Fear”、“No Stuntman”、“No Equal”。

成龙用了近20年的青春时光,实现了从偶像到功夫巨星的进阶。他以天赋和汗水,演绎了一代功夫巨星的银幕传奇。

自李小龙的《龙争虎斗》让全世界的观众领略到功夫片的魅力,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开始在全亚洲寻找下一个功夫巨星。

此时,初露锋芒的成龙,抓住了这个难得的时代机遇,决定远赴好莱坞发展。

然而首部主演的电影《杀手壕》,并没有达到预期,最终票房以惨淡收场。

说实话,当时的成龙在好莱坞并不受待见,而且相比李小龙,各方面都有明显的不足。

回国后,成龙决心潜心“修炼”,打出“高危动作,拒绝替身”的招牌,从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

随着《醉拳》、《A计划》、《警察故事》等一部又一部佳作不断刷新票房记录,成龙终于重拾了自信,有了再度进军好莱坞的想法。

1985年,威禾和华纳联手,共同打造了这部动作警匪片《威龙猛探》。

虽说是为成龙量身打造的功夫片,但是在片场,成龙没有丝毫的话语权,一切都要听从导演和编剧的安排。

最终,《威龙猛探》不出所料,沦为一部极其平庸的作品,预示着成龙再度进军好莱坞失败。

两次受挫的成龙,决定放慢脚步,专心拍自己的电影。

在此期间,虽然全美电影院从未上映过成龙的电影,但是他的电影DVD光碟却非常畅销。

当时,“Jackie Chan”人在香港,却已经成为了美国家喻户晓的大人物,好莱坞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位来自东方的功夫明星。

于是好莱坞新线电影公司终于坐不住了,直接买断了《红番区》的发行权。

要知道,在此之前,非好莱坞电影只能小范围(最多几十家影院)放映,但《红番区》却在全美两千多家影院同时公映。

如此大的影响力和规模,在当时来讲实属罕见。

最终,《红番区》的票房大卖,才有了后来的《尖峰时刻》系列。

2017年,成龙荣获奥斯卡终身成就奖,成为华人史上第一人,也奠定他在好莱坞不可替代的地位。

《红番区》是成龙职业生涯里,第一部投资过亿的电影。

片中的故事是出自成龙多年前的一个想法,最初的构想是讲述一个赴美读书的大学生,在纽约被当地黑帮势力的欺压,用自身的功夫奋起反抗的故事。

只可惜,剧本被搁置了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能被拍成电影。

直到1994年,成龙才想起这个故事,决定找来老搭档唐季礼一起合作。

但此时的成龙,已经40岁了,便将片中的角色改成警察形象。

没想到,电影在上映后被评为R级,但在国内播出时却一刀未剪。

结果,《红番区》大获成功后,为后来的功夫动作片提供了一种叙事模式。

托尼·贾的成名作《拳霸》和《冬阴功》,就是模仿的成龙。

同样是讲述主人公来到陌生的大都市,凭借一身功夫惩奸除恶的故事。

在一次接受采访时,成龙谈到第一次跟好莱坞导演斯皮尔伯格见面聊天的经历。

初次见到这位享誉全球的大导演,成龙非常激动,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

于是为了开启话题,便主动问斯皮尔伯格:“《侏罗纪公园》是怎么拍出来的?人和恐龙在同一个镜头里,简直太刺激了。”

斯皮尔伯格笑着回答到:“很简单,只用在电脑上敲两下就行了。”

随后,换斯皮尔伯格问成龙:“《红番区》那个从这栋楼跳到那栋楼的镜头,又是怎么拍的?”

成龙也笑着说:“其实也很简单,开机,起跳,做好去医院的准备。”

虽然成龙把这段经历当成笑话讲给大家听,但是这背后的心酸只有他自己知道。

导演唐季礼,是跟成龙合作过最多次的导演,总共有8次之多。

1995年,两人带领着全港班制作团队,故事背景被放在了纽约,整部电影的室外戏在加拿大完成,全程英文对白,走国际化路线。

拍《红番区》时,唐季礼要求成龙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五楼楼顶跳向对面四楼阳台。

其实,当时想了很多种办法,相对来说这是最安全的,但对演员要求极高。

最终,成龙选择不用替身,自己完成这一高难度动作,所幸的是他做到了。

然而这种“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真动作戏,正在被新一代的电影结束所取代——CG技术。

它根本不需要演员的卖命演出,就能制造出更加精彩和逼真的特效场面。

随之,观众也逐渐失去了对劲爆动作戏的本能反应。

科技的进步,却换来的是一个又一个伟大演员的谢幕!

成龙真的过气了吗?

纵观他这几年的电影,要么口碑不怎么样,要么票房收入达不到预期。

说实话,不是成龙的电影不好看,而是他真的折腾不动了。

在《功夫瑜伽》里,挥拳的速度明显变慢了;在《机器之血》里,腿脚也没有过去那么灵活了;在《英伦对决》里,身手真的大不如以前了。

即使不想承认,也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成龙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无所不能!

所以,每当提起成龙,都会在他的名字后面加上“大哥”两字。

这既是尊重,也是敬仰。

曾经,有记者采访他:“为什么你总是穿着唐装?”

对此,成龙大哥毫不犹豫地回答:“因为我是中国人,穿着自己的衣服,从小事做起,将中华文化一直传递下去。”

其实,大道理谁都会讲,但是成龙大哥却能身体力行,说到做到!

作为一个公众人物,能够时刻从他身上,感受到一股浓厚的爱国情怀。

一身唐装下的他,所承载的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功夫巨星,更承载着一个中国人面向世界舞台的榜样。

投资过亿,上映后一票难求,成龙用9场惊险动作戏,征服了好莱坞。

在未来几十年,还会有下一个“成龙”出现吗?

在我看来,恐怕是不会了。

光有不怕死的信念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敢于和流量、特效的好莱坞比划的勇气。

这样的实力派,没有人能够取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