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漂是仅次于黑漂、顿口的三种常见漂相之一,但凡出现这种漂相,就算没有刺中鱼,也能确定有鱼进窝。

当然,我们钓鱼的目的是为了钓到鱼,而不是为了确定有鱼进窝,在实战时,顶漂也是空钩率最高的漂相之一。

要说原因也很简单,因为浮漂出现顶漂,就说浮漂上浮的力大于铅坠、钩饵向下的力,而产生这种力差的原因,常见的有五种。

第一种、鱼钩钩号太大

钩大,饵团也大,所以目标鱼进窝抢食钩饵时,会因为饵团体积过大,无法顺利吞咽,鲫鱼、白条等鱼。

抢食习惯抬头游走,如果将钩饵吞食进嘴,会出现浮漂上升后停顿,如果没有将钩饵吞咽入唇,浮漂则会快速上升快速下降。

这就不是顶漂了,而是点漂,抢食鱼的体型越小,浮漂上下起伏的幅度越大,应对这种情况,有两种建议。

一是换小一点的鱼钩,二是换吃铅大一些的浮漂,两种办法,都能增加刺鱼成功率,减少跑鱼的概率。

第二种、小鱼闹窝、进窝鱼蹭线

悬坠钓法,因为铅坠不沉底,所以水线紧绷,一旦窝子里进鱼,不管是小杂鱼,还是大鱼,进窝都有很大的几率蹭、撞鱼线。

因为悬坠钓法的钓组,浮漂和铅坠、钓饵形成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所以浮漂上下起伏,当然,这同样要看浮漂上顶的幅度。

如果是小鱼闹窝,除了顶漂,还会有移漂、小顿口等各种不规则的杂乱漂讯,如果是鱼群进窝,浮漂上顶幅度小,频次少。

第三种、水底暗流

在进出水口的水域中垂钓,仅看水面,会觉得流速一般,就算抛个树叶落在水面来观测,也不会觉得水流有多湍急。

但是,这种活水水域,会因为水底地形原因,水底的水流流速和中上水层的流速有所区别,这种暗流导致的流速差。

则会冲刷、带动浮漂在水中起伏,暗流越汹涌,带动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大,暗流流速越缓,浮漂上升的幅度越小,这种情况,换一个吃铅大点的浮漂即可。

第四种、水底有酱层

所谓酱层,简单的理解,就是水底有较厚的淤泥,因为淤泥的密度不同,钩饵会陷落在淤泥中。

一旦鱼群进窝觅食,在水底拱食,会翻搅水底的淤泥,让钩饵上浮,浮漂也会上浮,这种情况不管是双钩躺底,还是上钩触底、下钩躺底、亦或者是下钩触底,都会导致这种情况出现。

建议将钓组调整为略离底,钩饵不陷落在淤泥中,鱼群进窝觅食后,就不会出现浮漂上顶的迹象了。

第五种、调钓太灵

这种诱因在野钓中最常见,下钩触底,上钩离底,只要有任何影响钓组的外因出现,如水流、如进窝鱼蹭线,都会导致浮漂上顶。

这种诱因,也是需要在实战中第一个需要排除的,只要调钓略钝一些,浮漂上顶而抓不住口的情况就马上消失了。

钓鱼这个事,最怕的不是抓不住口,而是压根就没口,只要有鱼给口,打不中无所谓,搞明白原因,对症下药,那都不是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