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

扬州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在扬州会议中心隆重开幕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夏心旻主持大会

市长张宝娟在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

回望2020,这些数据很亮眼

2020年,是扬州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扬州、实地视察,称赞"扬州是个好地方"。总书记的肯定和期望,让全市人民倍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增干劲。

两手抓、两手硬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扬州实行市县"每日视频点调",建立"一见底、两彻底、三到位"机制。

15天建成市传染病医院仓颉山病区;

本地确诊病例28天实现零新增;

40天内全部治愈;

299名医护、保障人员驰援湖北,医疗队人数全省第三。

两手抓、两手硬

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转正、稳步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增长3.5%;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6%;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3.5%、6%。

实体经济

复工复产快速推进。全面落实"六稳""六保"任务。减税降费147亿元。全年工业开票销售6100 亿元。

招商引资注重实效。新签约亿元以上产业项目337 个。新招引世界 500 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 个,实际利用外资15 亿美元

项目建设强力攻坚。梳排"八大领域"重大投资项目730 个。新开工工业重大项目67 个。服务业投资增长27%、全省第一。

工业技改提质增效。设立 5 亿元技改专项资金,补链强链技改项目268项。获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2 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 家。新增省级示范智能车间14 家,93 项新技术新产品列省重点推广应用目录。

园区发展争先进位。出台开发园区"二次创业"高质量发展"1+7"系列政策,全市设立园区产业引导资金300 亿元。9 家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实现进位。

改革创新

创新驱动持续发力。启动首批独角兽和瞪羚企业培育计划,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7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87 家、省级"三站三中心"77 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8%。全社会研发投入占 GDP 比重2.5%,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 100 亿元。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选派重点企业政务服务专员150 人,基层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经验全省推广。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审批事项336 项,市级"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98.1%。

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实施市属国有企业改革。市城控集团主体信用评级提升至AAA。

“三都”品牌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走在前列扬州中国大运河博物馆获国务院正式命名,WCCO 加入大运河京杭对话合作机制。京杭运河扬州段绿色现代航运示范区加快建设。

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效应凸显。出台美食之都建设专项意见,发布美食之都城市合作扬州倡议,举办淮扬菜美食节、中国早茶文化节,评选美食示范店35 家。

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请市人大审议通过《扬州市旅游促进条例》。发布 2021 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会徽、吉祥物,51 个国内外展园主体完工。《朱自清》《衣冠风流》分别荣获中国舞蹈荷花奖、优秀戏曲电影奖,谢馥春脂粉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

区域融合

深入推进长江大保护。8 个特色示范工程基本建成,109 个长江岸线利用项目清理整治到位,建档立卡的2031 艘渔船、3974 名渔民实现"应退尽退、应保尽保"。

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宁镇扬一体化。连淮扬镇铁路全线通车,北沿江高铁扬州段前期工作有序推进,宁扬城际工可完成专家评估。扬泰国际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批立项。

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新改建农村公路310 公里、农桥194 座。新增高标准农田22.7 万亩、省级农业龙头企业7 家。粮食总产达286.6 万吨,实现"十七连丰"。

宜居城乡

生态治理有力有效。PM2.5 年均浓度36 微克/立方米、下降16.3%,改善幅度全省第二,空气优良率达80.1%、上升10.5 个百分点。完成横沟河、宝带河、小秦淮河、邗沟河等整治工程,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基本完成。新增城市绿地112 万平方米。

城市功能加快提升。东部综合客运枢纽及16 条集疏运道路投入使用,主城快速路网二期工程总体形象进度达70%。建成市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赵庄垃圾卫生填埋场二期、汤汪污水处理厂三期等工程。新改建市区污水管网60 公里。

城乡环境持续改善。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2 个、棚户区(危旧房)7587 套(户)。建成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设施覆盖率达85%。创成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12 个、特色田园乡村19 个。

民生福祉

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66%和65%。隐患排查有奖举报和"红丝带"经验做法全省推广。

就业形势保持稳定。新增城镇就业6 万人、农村转移劳动力1.2 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9 万人次

社会保障扩面提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至每人每月175 元,低保标准提高至每人每月710 元。在全省率先实现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实质性市级统筹。首创为现役军人家庭购买商业保险。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23 所、义务教育学校9 所、普通高中1 所。市公共卫生中心建成投用。新建颐养示范社区29 个、街道养老综合体6个

社会治理成效显著。建成市县乡三级联动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体系,获批全国首批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在全省率先创成升级版"技防城"。完成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高邮市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优化作风

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322 件、政协提案462 件

完成乡镇(街道)"三整合"改革试点

主动公开政府信息30 余万条

12345 热线办理满意率达98%

获评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

“十三五”发展成就

经济强

这五年,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全市GDP连续迈上5000亿元6000亿元两大台阶

人均GDP突破13万元

百亿级企业净增4家、总数达7家

百姓富

这五年,群众幸福感持续增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4.71万元和2.47万元,比2015年增长43.1%、48.8%

建成农村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18家

新增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1所

环境美

这五年,生态环境与城乡功能同步提升

长江生态岸线占比提升至56.9%

林木覆盖率、自然湿地保护率分别达24%、60%

全市PM2.5浓度下降34.5%、空气优良率上升12.2个百分点

省考以上断面水质优Ⅲ类比例提高35.2个百分点

社会文明程度高

打造"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城市新品牌

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

国双拥模范城"八连冠"

“十四五”目标任务

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更高质量

力争到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000亿元

幸福生活更高品质

力争到2025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万元

美丽扬州更高颜值

"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品牌效应进一步放大

对外开放更高水平

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和宁镇扬一体化,全方位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

社会治理更高效能

全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

喜看2021

八大重点书写新答卷

2021年预期目标

GDP增长6%以上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左右

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55%左右

居民人均收入与经济发展保持同步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一、牢记嘱托

全力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特色示范

全力争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标杆样板

全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全力服务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设

二、实体经济

推动产业集群"强筋健骨"

建立健全"链长牵总、盟长搭台、厂长主导、校长支持"的协同推进机制,加快形成支柱产业链群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传统产业高端化的发展格局。

推动项目建设"量质齐升"

新引进重大产业项目330 个。新开工重大制造业项目80 个

推动产业科创"赋能增效"

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0 家,新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0 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00 家

推动开发园区"二次创业"

特色产业产值比重提升2 个百分点;推行"一区多园"发展模式;支持杭集高新区申创国家高新区,江都、宝应申创省级高新区,各开发园区在全省排名实现进位。

三、营商环境

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

推进国家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创建, 优化信用监管、修复和应用机制。

营造省时省心省力的政务环境

企业开办"六个环节"用时压减至2 个工作日。优化项目前期审批机制,实施"多规合一""多测合一"改革。

营造重商亲商安商的浓厚氛围

推动"小微创业贷"扩面降息,优化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

四、改革开放

更大力度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市场化运营机制。

更多维度推进需求侧管理

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健康、养老、托幼、体育等服务领域。鼓励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商贸、文旅、餐饮等传统行业跨界融合,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新型消费。

更高水平扩大对外开放

新招引世界 500 强及跨国公司项目6 个以上,实际利用外资15 亿美元以上。实施外贸市场多元化战略,开拓"一带一路"新兴市场,进出口总额实现正增长。

五、美丽扬州

优化城市大布局

加快江广融合区建设,提升西区新城建设品质,深化南部产城融合片区建设,推进东南片区改造更新,加强古城保护复兴。

完善城市大交通

围绕"外高内快、快连快通、好行好停",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推进城市大治理

以铁腕之力治污染,加强 PM2.5 和臭氧协同控制;以绣花功夫提品质,持续开展城郊结合部和背街小巷环境综合整治。

六、文化特色

持续扩大美食之都影响力

改造提升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建成世界美食之都展示馆,推进美食示范店评选工作;培育一批有扬州特色的"网红店""打卡地"。

精心打造赛会活动品牌

统筹组织好2021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推介和开闭幕式等系列活动;筹备 2022 年世界田联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力争东亚田径协会总部落户。

培育壮大特色文旅产业

支持瘦西湖景区创建国家级大运河文化旅游度假区,加快建设华侨城、光线传媒等重大文旅项目。

七、乡村振兴

优先发展现代农业

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个,建成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示范点10个

建设秀美宜居乡村

实施美丽田园乡村建设"三大行动",建成特色田园乡村20个、新型农村社区试点5个

推动强镇兴村富民

深化农村改革,推动村企联建,促进农民增收。

八、民生幸福

着力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人物同防、多病共防"。

着力完善就业机制和社会保障体系

坚持就业优先,新增城镇就业5万人、再就业3.3万人

着力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启动新(改、扩)建幼儿园20所、义务教育学校5所、普通高中3所。新增省级普惠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3 家以上;建成体医融合中心9个、"全民健身益站"20个;新建颐养示范社区31个

着力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

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示范城市。

着力提升安全发展水平

加强食品、疫苗、特种设备等重点领域监管, 健全肉菜流通追溯体系,重点餐饮单位"明厨亮灶"实施率达60%

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中

出现了不少新词

你了解多少?

↓↓↓

1、“一见底、两彻底、三到位”机制:“一见底”即对密切接触者、重点地区来扬人员、发热门诊患者等重点人员做到排查见底,“两彻底”即对密切接触者做到流调彻底、隔离彻底,“三到位”即防控力量配备到位、防控措施落实到位、防控责任压实到位。

2、“323+1”先进制造业集群:“3”是指汽车及零部件、高端装备、新型电力装备等3 个千亿级集群;“2”是指电子信息制造及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纺织和服装等2 个五百亿级集群;“3”是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食品等3 个百亿级集群;“1”是指航空产业集群。

3、“八大领域”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制造业项目、重大服务业项目、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重大文旅项目、重大民生项目、重大区域性开发项目、重大商住一体化项目、重大农业休闲项目。

4、“六个一”服务推进机制:重大项目每月一报告、每月一协调、双月一调度、每季一开工、半年一考核、全年一考评。

5、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面向行业、企业提供标识解析服务,是衔接国家顶级节点和企业的重要枢纽,由国家工信部认定颁证。

6、乡土人才“三带”:“三带”指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

7、企业安全生产“六个一”专项行动:组织开展一次政策宣讲、一次警示教育、一次专家服务、一次安全培训、一次指导检查、一次预案演练。

8、八大运河文化展示片区:宝应片区、高邮片区、江都片区、湾头片区、扬州古城片区、三湾片区、扬子津片区、瓜洲片区。

9、“一港三区”:“一港”是扬州港,“三区”是扬州港区、江都港区、仪征港区。

10、“两新一重”: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

11、“两化融合”“两业融合”:“两化”即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业”即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12、企业开办“六个环节”:企业登记、印章刻制、申领发票、银行开户、员工参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缴存。

13、“530”:即“530”招商行动计划,5 年内新招引世界500 强及跨国公司30 家。

14、“六场硬仗”:雨污分流、黑臭水体治理、垃圾分类处置、老旧小区改造、市容环境提升、大气环境治理。

15、粮食绿色增产“1120”工程:“十四五”期间,重点扶持10 个优质粮食产业化示范基地,全市优良食味稻米品种占比提高10%以上,亩均增加纯效益200 元,化肥农药投入保持零增长。

16、“三大行动”:农村基础设施强基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行动、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

17、“四好农村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

18、农村环境“五位一体”综合管护:农村河道、道路交通、绿化美化、环境保洁、公共设施综合管护。

19、“三保五助”:“三保”指保基本生活、保危房改造、保基本医疗;“五助”指助贫困劳动力就业、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助创业意愿实现、助巩固脱贫成果、助薄弱村发展集体经济。

20、新一代“雪亮技防工程”:围绕支撑服务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度引进云计算、大数据、5G、AI 等前沿智能化技术,全面融合视频监控、技防设施、物联感知设备,实现“精准防控风险、有效压降案件、支撑城市运行、助力民生服务”的目标。

21、“三位一体”综合执法检查:“启动会+现场执法检查+总结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岗位操作员工全过程在场”和“执法+专家”工作模式。

来源|扬州广电扬帆手机频道

编辑|彭祝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