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普拉達“遭遇”鄭爽:一家過氣大牌的尷尬自救

作者:賀泓源,曾圭楠

當梅麗爾·斯特里普身着華服從 《穿普拉達的女王》中走出來時,她一定不會想到,自己所鍾愛品牌,有天會和“代孕”、“棄養”聯繫在一起。

但現實就這麼發生了,關聯方是普拉達最新代言人鄭爽。1月18日,知名藝人鄭爽被曝疑赴美代孕2子,引爆微博。證據包括鄭爽前男友張恆發文確認在海外照顧一雙兒女、“張恆朋友”所提供兩個小孩出生證明、網易娛樂放出的鄭爽一家錄音等,幾乎坐實鄭爽和張恆赴美代孕,且意圖棄養孩子一事。

“我們屢屢拒絕以曝光隱私的勒索。在中國國土之上我沒有違背國家的指示,在境外我也更是尊重一切的法律法規。”1月19日下午,鄭爽通過微博如此回應,表面強勢又迴避關鍵問題。“對於隱私的未公開表示道歉。”當晚,鄭爽再發微博。

藝人紛擾顯得狗血,品牌卻在遭遇重估。1月18日尾盤,普拉達(Prada)股價突然跳水,一度跌超3%,隨後跌幅收窄,截至收盤,跌1.7%,報46.20港元。1月19日,普拉達報收47.65港元,上漲3.14%。

1月11日,普拉達公佈了鄭爽品牌代言人身份,除她之外,還包括蔡徐坤與春夏兩位代言人。

對販賣幻想爲主的奢侈品來說,品牌是其最重要無形資產,品牌力使消費者願意爲其支付遠超生產成本的高額溢價。維繫品牌是奢侈品經營關鍵要素,而鄭爽從來都是娛樂圈紛擾焦點,以“真性情”著稱,爆雷事件不斷。普拉達爲何選擇鄭爽,業內百思不解。

當下,品牌已選擇下車止損。“已終止與鄭爽女士的所有合作關係。”1月19日下午6點30分,普拉達官方微博發佈聲明稱。

“過時”

當聯繫到普拉達現實經營狀況,就會發現,一定程度上,這家大牌是需要鄭爽的。

眼下,普拉達正在遭遇業績困局。去年9月發佈的半年報顯示,受疫情影響,二月至五月,普拉達集團平均有40%店鋪關閉,而四月高峯時更有70%店鋪關閉。由此,上半年,普拉達營收9.38億歐元,去年同期爲15.70億歐元;淨虧損1.84億歐元,去年同期盈利1.54億歐元。

實際上,拋開疫情,普拉達本身業績也難言樂觀。財報顯示,Prada和MIU MIU,是該公司兩大主力品牌。 2019年,Prada銷售額爲25.58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83.0%;MIU MIU銷售額爲4.5億歐元,佔總銷售額的14.2%。2019年,Prada的銷售額同比增長3%,但2012-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僅爲-0.04%,MIU MIU銷售額同比下滑1%,2012-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爲-1.85%。

細分來看,普拉達最爲知名的皮具項,也風光不再。2019年,Prada皮具用品銷售淨額爲17.66億歐元,同比增長1%,2012-2019年年均複合增長率爲-2.03%。

如果同業對比,普拉達則更顯慘淡。以古馳(Gucci)的母公司開雲集團爲例,2019年,開雲集團實現營收158.8億歐元,同比增長5%。在開雲旗下品牌集羣中, Gucci營收貢獻過半,其2019年營收達96.0億歐元,佔比63%;Saint Laurent佔比13%;Bottega Veneta佔比8%。

Gucci不僅銷售額遠超Prada,從集團層面,毛利率更是反超。2019年,開雲集團毛利率爲74%,比普拉達高出2.1個百分點。

區別很大程度在設計上,市場無情的反應着Prada正在走向“過時”。2015年,在新任CEO Marco Bizzarri與新任創意總監 Alessandro Michele領導下, Gucci開始重回業內領先地位,並自2017年起持續跑贏奢侈品行業。2018年創意總監 Daniel Lee的到來,爲 Bottega Veneta注入新的活力,其設計新品系列市場反應極佳,在疫情期間實現逆勢擴張,2020年一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10.3%至2.7億歐元。

設計問題實質是,企業治理結構和價值判斷,這是個硬仗。相對容易的,是拓寬市場,中國成爲最具想象力方向。要客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2019 年中國消費者在全球的奢侈品消費總額有望達到 1527 億美元,其中,境外消費 1052 億美元,佔比 69%。2011-2019 年,中國消費者奢侈品消費總額複合增速 6.7%,已成爲全球奢侈品消費重要市場。

另據麥肯錫預測,到 2025 年中國奢侈品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 1.2 萬億元,較 2020 年增長 33%,佔全球奢侈品消費的 40%。

此外,疫情更加重了這一趨勢,隨着中國經濟在疫情中率先復甦,將成爲世界奢侈品市場新高地。據貝恩公司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個人奢侈品的市場規模預計同比下降23%至2170億歐元。除中國大陸外,所有市場均錄得同比下滑。

普拉達對這一趨勢看得很明確。“歐洲及日本因旅客流量不足而受到影響,而美洲、中東、俄羅斯以及最重要的是亞太地區則錄得良好表現,特別是中國,錄得52%增長。”1月5日,普拉達在財報中透露。

普拉達自救的另一手段,是線上化。據 TMI 騰訊營銷洞察與 BCG 合作發佈數據顯示,2020 年 4 月以來,中國奢侈品線上購買渠道佔比從2019年的約12%提升至約33%,品牌官方線上渠道由4%提 升至 16%。國內線下店銷售渠道佔比 59%,較 2019 年大幅提升 27 個百分點。

這種情況下,中國“流量女王”鄭爽,步入普拉達視野。

“選擇”

曾經,奢侈品代言人挑選是嚴格的,當然,現在也嚴格,但標準已經變了。

2009年,章子怡成爲阿瑪尼(ARMANI)第一個中國代言人,那時,她春風得意,“三重門”尚未到來,國內獲獎無數,入圍金球獎最佳女主,任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委。“三重門”之後,章子怡迅速銷聲阿瑪尼。

2012年,路易威登(LouisVuitton)選中范冰冰爲其中國品牌大使。這也是范冰冰的高光時刻,當時,她憑藉《觀音山》,獲得市場與口碑的雙豐收。

苛刻的奢侈品大牌,對代言人挑選標準是何時開始變化的?大概從博柏利(Burberry)簽約吳亦凡開始。2016年10月,Burberry宣佈吳亦凡出任其品牌全新代言人,此後,推出相關聯名款。效果驚人。

2017年1月,Burberry發佈2016年三季度財報顯示,零售收入同比增長22%至7.35億英鎊,可比銷售額錄得3%的增長,超出分析師預期,得益中國大陸業績強勁,亞太地區銷售額恢復增長,提振業績作用明顯。此前,Burberry業績已連續低迷三年,2016-2017財年不僅銷售額下降了2%,淨利潤更大跌21%。

嚐到甜頭後,奢侈品攜手流量明星成爲潮流。阿瑪尼在2017簽下年李易峯,2020年簽約易烊千璽;迪奧(DIOR)在2010年1月簽下楊穎、趙麗穎、王俊凱;紀梵希(Givenchy)簽約蔡徐坤;華倫天奴(VALENTINO)簽下張藝興;GUCCI簽約鹿晗。

與流量明星合作,看似奢侈品“降格”,但背後實質是,中國市場越發重要,大牌開始向市場屈服。這意味着,中國勢力正在反向塑造所謂大牌,關係是平等的,大牌逐步迴歸商品本質。

當然,藝人與奢侈品也有珠聯璧合時刻,例如,李宇春與GUCCI,胡歌與阿瑪尼。但他們罕見。

依據以上邏輯就會發現,在挑選代言人時,普拉達並沒有這麼多選擇。好藝人很早就被其他品牌拿下,而鄭爽,確實在流量上擁有巨大優勢。據艾漫數據,鄭爽所主演影視劇《青春鬥》自開播以來,活躍受衆數量雖有起伏,但在在播劇中一直排名第一,鄭爽爲該劇貢獻了過半熱度。艾漫數據還顯示,在宣佈鄭爽與春夏成爲新代言人之後的兩天(1月11日-1月12日)裏,Prada品牌熱度指數達到99.81,超過去年12月所有新增代言與同品類(服裝服飾)品牌熱度指數均值。

這種情況下,在“代孕”事件未曝光前,簽約鄭爽,對普拉達不失爲一種選擇。這背後,也直接透露出普拉達對於商業成功的慾望,遠高過其所謂審美。雖然審美,一向是奢飾品“逼格”來源。

此次“代孕”事件,更像是一場雙相“祛魅”。粉絲看清鄭爽,簇擁者平視普拉達。

當所有人都撕下遮羞布,價值會被重估。何爲真正價值?市場需要答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