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支持商業航天和我們這種正宗的航天並駕齊驅往前走,在這個領域形成一個真正的中國特色。


本文是2020年11月29日觀視頻“答案”年終秀圓桌論壇“凝望地球——從宇宙的角度回望中國與世界”的觀衆問答環節(上)的文稿。


視頻鏈接:

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69411779

本視頻發佈於2021年1月7日,播放量已超六百萬


精彩呈現:


【問答環節】


觀衆:各位老師好,我向林老師提問。作爲業內人士,林老師對當前國內的民營商業航天企業的現狀是否持樂觀態度,又如何看待其未來發展?

林寶軍(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副院長、北斗三號衛星總設計師):我對民營航天和商業航天我是抱很樂觀的態度,爲什麼?一定要搞,而且要搞下去不管遇到多大困難要搞下去,其實馬斯克搞的思路是對的,我是贊成的,爲什麼呢?其實航天一開始越搞越大,其實美國財力那麼大,它都錢都花不起了,最後退出馬斯克來,把整個航天往前推了一大步。

其實現在我經常跟他們講一句話,我說我幹了15年的時候,我學了兩個字叫工程,怎麼把一個東西能做好?我說又幹了10年的北斗學了兩個字,叫創新。我說最後我還要加兩個字,加什麼?叫市場。因爲像馬斯克這種能夠把市場激活,否則我們這些幹航天的乾乾就以老大自居,你們都不行,你們這些突破傳統的觀念,只要不脫這種傳統的觀念往前走,就走不動。

我跟大家舉一個簡單的例子,馬斯克上天就航天 CPU,甚至這麼一塊板子,幾百塊錢人民幣就能搞定的,我北斗衛星已經非常便宜了,比以前便宜幾倍了。我大概是900萬人民幣,人家是幾百人民幣差多少,而且那個東西我認爲一定好使,我下一步做要做。咱這種商業航天這種思路,一定按這種思路往下走,一定是有生命力的。我是希望政府包括大家來支持商業航天和我們這種正宗的航天並駕齊驅往前走。再形成一個在這個領域形成一個真正的中國特色。

觀衆:三位老師好,我想向袁老師和蔡老師提問一個問題,就是衆所周知,NASA不僅是一個優秀的科研機構,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科普機構,那麼我們需要做一些什麼事情,才能夠達到像NASA那樣的傳播能力?

蔡一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天文學系教授):我簡單的說一下我的一些觀點。剛纔您提到了NASA對吧?包括其實ESA像歐洲空間局,他們都會是一個除了科研之外,他會有一個非常專業的就是科普的團隊,甚至說是一個子結構的機構,我想在我們中國的話,我們其實在科研圈裏面也來也是有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去重視這種科普的價值。

所以而且在過去的這些年裏面,我能夠感受到,特別是我2015年回國以來到今天這5年的工作時間,我能看到的實際上是越來越多的,特別是青年的這些學者也自發的去參與到這些科普的工作。

但是如果想要達到這種非常職業化的高度的科普的話,它不僅僅是一些零星星星的這些力量的這種投入,或者用自發的參與,它需要各種各樣子的這種資源的投入,包括我們的國家政府以及剛纔提到的這種市場,我覺得我認爲這個纔是需要能夠把它進一步的推化的或者孵化的必要條件。

袁嵐峯:實際上剛纔蔡老師說的非常正確,而且我很欣慰的也是看到我們有很多人,我們的領導機構和我們的社會,我我們政府都看到了這個事情的重要性,所以過不了多久,我們學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會請我來組建一個我們學校的科普中心,然後我想我這就會成爲一個很好的平臺,因爲我光我們學校就有很多熱心於科普老師,比如說蔡老師,然後我們科大是處於中國科學院的,或者到我們整個中國科學院有很多熱情,比方說林老師是吧?

然後我們這樣的話,我們可以作爲一個核心來團結整個中國科技界的人,既包括研究院所的大學的,也包括企業的各行各業的,我想大家都可以作爲一個非常好的平臺。

如果說我們國家缺少一個像NASA這樣的,主要是因爲我們很少有這種專業做科研的人,或者本來就在科技這個行業裏邊的人來做(科普),本來大家都是散兵遊勇,或者不是科技背景很強的人,但是我們有了這樣一個機構之後,我相信它會成爲一個很好的平臺,我們就有可能做出一些真正專業的事情,能夠把我國的科普事業能夠推向也像吳季老師說得那樣推向世界舞臺的中央,謝謝大家。

林寶軍:我接着袁老師我也再補充幾句,其實NASA他稱它的使命是對美國未來的投資,什麼意思?其實在18、19世紀誰佔領了海洋,誰就能征服全球,像當時像什麼葡萄牙什麼西班牙等等,包括英國成爲日不落帝國。在20、21世紀誰佔領了空間,誰佔領制高點,誰就能可以說稱霸世界。

所以說他NASA的使命就決定了他現在的很多,包括咱們現在軍事軟件不用說了,包括氣象等等,咱們一切的東西,包括現在互聯網甚至網,最後誰掌握那個網誰就能掌控全世界,這是肯定的,所以說從他的使命等等,他已經做到這個份上了,所以說他作用老百姓一定能夠感受到他這個作用,能夠起到這種,所以說我們中國現在對航天的投入也比較大,這是對的,我們逐漸我們航天人只有做到這一點,讓大家感覺到我們有用了,自然大家就重視了。

其實黑格爾好像有一句話,說是一個民族,只要有一堆經常看藍天的人,民族纔有希望,我也是希望大家真正的往深空去往藍天看,參加到我們隊伍來,使我們的國家更壯大。

觀衆:三位老師好,我很想問的問題是之前袁老師在演講的時候提到的關於我國芯片發展的問題,袁老師提到我國北斗衛星工程其實已經是從80年代就開始佈局了,但是目前北斗衛星已經擁有了服務全球用戶的能力,已經站在了整個行業尖端,但是我國的芯片產業的發展目前來講還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並且在最近兩年也經常爆出中心國際人才流失,離職率超高等等一系列新聞。

所以我想請教一下三位老師,就是我們能夠我們該如何發力,如何向袁老師要去走正道,能夠讓我國的芯片產業去儘快的擺脫這樣受之於人的一個模式。並且也結合我個人的情況,我瞭解到像像我們學校一些比較可能哪怕是一些比較頂尖的高校,願意去從事與芯片製造產業相關的學生也是比較少的,如何改變現狀?

林寶軍:行,我先說一下。就關於芯片這個事,確實是應當很難,但是其實現在說的更多的是光刻膠,光刻機等等,其實咱這些都有佈局。剛纔袁老師有點悲觀,其實很快就能出來,但是要大批量生產,可能會慢一點,但沒關係。其實現在中國現在最重要的不是芯片本身,而是它的一個生態。現在這個觀念大家要變,包括從你們在座的各位就要變。

前一段時間其實咱們從政策取向來講,並不見得一定對。什麼意思?我現在投了很多設備,一投投了幾百個億,這幾百億可能生產出來一年生產出一堆芯片並不多,這芯片剛纔說了只有20%好使,我就把這20%拿來就用了,那百分之八十就扔掉了,他也不賺錢,沒辦法。過了幾年這個設備都落後了,扔掉,再投幾百個億再這麼幹,這麼幹下去國家受不了,社會什麼老百姓不會答應。

其實像胡老師,上次我們跟楊大總(楊長風)一堆人,我們到胡老師那兒去,他說我不要求你國家給我投幾百個億,我只要你給我個生態。什麼概念?你只要用就行,你要用就能激發往前走。其實我告訴大家,你看我們在北斗上用這個龍芯芯片並不多,但是現在在他做的所有的芯片裏,芯片是賺錢最多的,只要用就ok了。

其實只要用了,其實最後要達到的效是什麼?我生產1萬片芯片,不是說其中也只有100片芯片好,我挑出來上天,而是1萬個的芯片,我只有一兩個可能不好使,我所有的都好使,我把性能最好的上天,性能再差一點的,我用在艦船飛機上,要求高安全性,再差一點的老百姓用像電視機似的,你想的壞都不壞,天天家裏這電視只好是還好用的,我就淘汰了。

只有這樣來講我們才能滾起來。芯片產業真正能賺錢了,市場機制滾起來了,大家不用在這叫了,自然他就有人投有人做,就會往前發展,比如像咱5g包括華爲,他爲什麼做這些東西?他首先是賺錢,他他首先是市場經濟,他要賺錢,賺了錢之後他就往前滾。我是希望大家咱們把生態建立起來,比國家投多少錢,更重要就是生態環境,是咱們現在迫切要建立起來的一個東西。

那麼感謝剛纔三位嘉賓,還有我們遠程發過來片子的另外一位嘉賓的解讀。

大家也知道今天我們國家在宇航,在航空航天,在對宇宙的各種的研究方面都已經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大家也用一句話概括叫可以上九天攬月,可以下五洋捉鱉,但是剛纔其實讓我覺得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這位蔡老師他在講到他對周學的研究中,他非常謙虛的說有些問題他不知道,其實這裏纔是科學最奧妙的地方,就是說我們有很多東西是在我們不知道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的內容,請大家再次用掌聲感謝我們的三位嘉賓,謝謝他們。


擴展閱讀:

中國芯片的正道何在?——袁嵐峯2020年11月29日觀視頻答案年終秀演講

吳季:諾獎多次頒給國外“空間科學”,中國什麼時候能趕上?| 科技袁人

林寶軍:不敢走在美國前面,中國如何擺脫“卡脖子”?| 科技袁人

如果宇宙不源於大爆炸,那它又會是怎麼來的?| 科技袁人Plus第25期

從宇宙誕生到現在,誤差不超過1秒,冷原子鐘是什麼神器?| 科技袁人

如何觀測宇宙誕生前的宇宙?或許得靠量子力學 | 科技袁人

宇宙學家:回國就被國際項目拉黑了 中國:要啥我給你造!| 科技袁人


背景簡介:袁嵐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化學博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科技與戰略風雲學會會長,“科技袁人”節目主講人,安徽省科學技術協會常務委員,中國青少年新媒體協會常務理事,入選“典贊·2018科普中國”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微博@中科大胡不歸,知乎@袁嵐峯(https://www.zhihu.com/people/yuan-lan-feng-8)。

責任編輯:陳昕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