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城縣河北鎮槐莊村,有一個人在脫貧致富道路上敢想、敢幹、敢拼,憑自己的韌勁和不言棄精神,成爲帶頭創業的脫貧之星,他就是槐莊村民潘國太。

自2018年開始養豬以來,潘國太經由兩年多的艱苦努力,豬圈逐步擴建至600平方米,生豬存欄已發展到120頭,可謂是從無到有,基本實現脫貧,走上致富的道路。“過幾天賣掉一批豬,又可以有一筆收入,我打算用這錢把豬場再擴建一下”,他佈滿幹勁,始終決心信念滿滿,對未來有着自己的規劃。

回顧自己創業脫貧的經歷,潘國太感慨萬千。在養豬之前,他以外出打工爲主,以在家務農耕作爲輔,基本無不亂工作及收入來源。打工的時間雖長,家裏卻一直沒有什麼存款。2013年下半年,他在工地幹活期間發生意外,住院數月,在家休養長達一年,加重了家庭負擔,其他家庭成員基本無收入能力,入不敷出,導致家庭經濟難題,只能委曲維持生計。2014年又遇上孩子考上大學,膏火和生活的雙重壓力壓得老潘喘不外氣來。這時,潘國太一家被列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孩子上學題目和生活保障都得到了很好的解決,潘國太一家度過了難關。

“自被確定爲貧困戶以來,得到了黨和國家政府的政策幫扶,作爲基層貧困羣衆,響應國家號召,自主創業,努力脫貧。”一輩子不服軟的潘國太思來想去打算創業,自謀出路,甩掉貧困的“帽子”。在充分的調研後,2017年潘國太有了養豬的初步構想,並於2018年正式付諸行動,開啓了自主創業養豬之路。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當真正做起來的時候,碰到的難題和題目是一個接着一個,資金、經驗和技術樣樣缺,一切都是從零開始。2018年上半年,潘國太夫妻倆向親朋好友借錢修建了300平方米的豬舍,買了8頭母豬。可是令他沒想到的是,養豬第一年就趕上了價格低谷期,加上規模小,前期投入大,第一年就是負收入。但他沒有氣餒,也沒有因此而拋卻創業,而是調整心態,步步爲營,積極參加縣裏養殖戶培訓,觀摩規範化養殖場,在實踐中學習並積累經驗,盡力減少本錢和損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夫妻倆的細心照料下,母豬順利出產了幾批生豬,且成活率也在晉升,再加上豬肉的價格逐漸回升,育肥出欄後終於有了淨利潤。在之後的日子裏,夫妻倆一邊還債一邊繼承擴大規模,天天餵食、磨飼料、打掃豬舍,涓滴不懈怠,養豬的技術越來越專業,創業也步入了正軌。

2020年初,潘國太又投資擴建了300平方米豬舍,跟着規模的進一步擴大,日常運營也要隨之正規化,他申請了營業執照,引入了更爲進步前輩的設備,完善了化糞池等排污通道的建設,發展工業的同時兼顧環境保護的責任。

談到未來的規劃,潘國太表示今後將進一步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高質量發展養豬工業,到2021年出欄數約400頭,並帶動周邊羣衆自主創業,以自身步履回報國家,回報社會。

責任編輯: 馮慧敏

【來源:網信晉城】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實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