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21:10,全國首檔大型雜技文化節目《技驚四座》將於廣東衛視播出第六期,新一波身懷硬核絕技的高手集結,輪番上演精彩絕倫的雜技秀。“乘風破浪的姐姐”鄭希怡驚喜加盟本期節目,除了帶來鋼琴秀之外,還擔當了鑑賞團嘉賓。節目錄制期間,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這位曾在《浪姐》中展示多個高難度動作的姐姐,聽她講述錄製體會。

自認普通觀衆,期待背後的故事

雜技涵蓋了爬杆、抖槓、拋接、空竹、球技、柔術、綢吊等多個類型,具有“高、難、險、奇、趣”的特點,但一般人往往“知其熱鬧而不知其門道”。歌手、演員出身的鄭希怡坦言,自己對雜技這門國寶藝術瞭解並不多,但充滿了好奇。她把此次錄製《技驚四座》的經驗視爲一次難得的學習機會,期待欣賞到精彩的雜技表演。

羊城晚報:你對雜技的瞭解多嗎?來參加《技驚四座》的心態是怎樣的?

鄭希怡:在我印象中,雜技是一門藝術,也是中國的國寶,特別難、需要長時間訓練。我對它的瞭解不多,大多數印象都來自春晚。導演組告訴我,我會在《技驚四座》中看到顛覆性的雜技節目。所以,我想以一個普通觀衆的心態去欣賞他們的表演,期待選手們帶給我驚喜。

羊城晚報:除了欣賞精彩表演之外,你對節目還有什麼期待?

鄭希怡:我很想了解雜技演員背後的故事。我剛剛錄完一個綜藝《小巨人運動會》,其中有一個小女孩讓我印象特別深。她是個被雜技團收養的孤兒,從小就靠表演雜技來生活。我一開始只是覺得她跟其他小孩很不一樣,特別獨立,一直在笑,很樂觀,所有運動項目都樂於嘗試;當我瞭解到她背後的故事,就更加感動了。所以我也很想多瞭解《技驚四座》選手們背後的故事,比如他們爲什麼會從事雜技行業?練習的過程中,有過哪些特別的經歷?

把選手當老師,欣賞“融合與碰撞”

《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鄭希怡充分顯露了香港藝人敢於喫苦、捨得拼命的作風。四個多月的錄製時間裏,她宅在長沙刻苦排練,用“打旋子”“側手翻”等高難度動作征服了不少觀衆。她曾自我調侃:“女團好像變雜技團了,下次要我跳火圈,似乎也可以試一下。”來到真正的雜技節目後,鄭希怡連連表示“選手纔是我的老師”。

羊城晚報:節目中,你會從哪些角度跟選手們交流?

鄭希怡:在雜技專業層面上,臺上表演者都是我的老師,我沒資格去評判他們。但是我可以把自己多年來在舞臺上積累的表演經驗分享給他們,比如如何把高超的技藝更好地呈現給觀衆、在舞臺上如何更好地發揮。

羊城晚報:《技驚四座》中的雜技項目很多都和舞蹈、影視、詩歌做了融合,你怎麼看待這些嘗試?你也會在工作中追求跨界嗎?

鄭希怡:是的。比如我最近剛剛拍了一部電影,裏面有很多武打場面。我發現,以前練過的一些舞蹈技巧可以派上用場,融進打戲裏。我相信雜技高手們經過長時間訓練,在身體和審美上都有過人之處,他們跟其他的藝術門類做跨界和融合,可以帶來更精彩、更與衆不同的節目。

很真實無人設,回內地像“回家了”

此前,一張鄭希怡下車時不經意間“點頭殺”的動圖火遍網絡。《浪姐》的她身材高挑、個性剛強,相較其他“姐姐”多了幾分酷帥氣息。但在講究“人設”的年代,這就是真實的鄭希怡嗎?對此,鄭希怡笑言“人設只能裝三天”,並感謝“觀衆喜歡真實的我”。她還透露,今後將“迴歸內地”。

羊城晚報:《浪姐》後,你“又A又颯”的形象深入人心,現實中的你也是這樣嗎?

鄭希怡:我不好意思這麼說(笑)。其實我沒有太多參加真人秀的經驗,參加《浪姐》之前,我問過一些朋友:“什麼是人設?我在節目裏面應該怎麼樣?”結果,大家說:“你就算了吧,你裝三天就裝不下去了。”後來我發現真的是這樣,真人秀的錄製時間挺長的,我還是享受當下,做自己吧!至於網友對我的評價我都接受,我覺得挺慶幸的,他們喜歡的就是我最真實的一面。

羊城晚報:如今可以在很多內地節目中看到你,聽說你還有在上海安家的打算。工作重心要轉移到內地嗎?

鄭希怡:我在上海出生,在上海市少年宮學習舞蹈和唱歌。我還記得老師特別嚴厲,跟現在的小朋友參加興趣班是不一樣的。比如我們練習“拱橋”之類的動作,不完成老師是不讓你起來的。這些經歷鍛鍊了我的意志力,讓我終身受用。大家問我“是不是轉移到內地”,但是,我覺得自己只是回家了。

文/羊城晚報記者 艾修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