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牛角尖

2021年的劇集開年,熱鬧中伴隨着冷清。近期,在《流金歲月》《有翡》《大江大河2》等多部頭部劇的強勢收官下,市場小幅度降溫。《緊急公關》《山河如斯多嬌》《當天真碰到愛情》等多部新劇,撐不起市場熱度。相比之下,一部主旋律題材、被市場稱之爲“扶貧”項目的《山海情》,憑藉口碑虜獲觀衆芳心。

目前,該劇在豆瓣上的評分爲9.3分(3.4萬人打出),比開播之前的9.1上升0.2。不出意外,這已經是從去年至今,豆瓣評分最高的口碑劇,超去年豆瓣口碑劇《緘默的真相》0.2分。需要留意的是,《山海情》是一部由廣電總局親身下達命題、正午陽光團隊製作,因此它的播出模式是5家衛視+3家平臺聯播,這也就導致其受衆分流,實時收視率(酷雲數據)終難破1的局面。

不外,比起“主旋律劇”收視、熱度不受關注。這部劇的內涵及精神價值,顯然大於前者。《山海情》是正午陽光今年繼《大江大河2》之後,推出的又一部廣電總局重點攙扶項目,“侯鴻亮+孔笙+高滿堂”的金牌製作團隊,無疑是這部劇質量的頭號保障,張嘉譯、閆妮、黃覺、姚晨、陶紅等一衆知名演員,搭配黃軒、熱依扎、黃堯等年青演員的陣容,讓整部劇在演員陣容上多了更多看點。

除此之外,該劇最大的看點,還在於“扶貧”。衆所周知,上世紀90年代的寧夏西部,是我國重點貧困區域,福建“對口援助”寧夏成爲當時的扶貧政策,也是本劇故事發生的大背景。如何將寧夏從貧困縣中“挽救”出來,演員們如何演繹真實的“鄉村人”,以及扶貧劇如何才能拍的好看?正午陽光給市場上交了一份答卷。

主創:“任務劇,我們一開始很排斥”

“整個過程感覺就像是在跑步,和時間不停的賽跑。”《山海情》看片會現場,導演孔笙分享道。事實上,作爲一部任務劇,《山海情》是廣電總局於2019年10月“派給”正午陽光的任務劇。

“時間緊、任務重”,是製片人侯鴻亮對接到該項目的第一反應,“我們一開始很排斥,(廣電總局)提出的要求特別高”——布衣視角、國家敘事、國際表達,這是廣電總局明確給正午陽光下達的命令。目前來看,《山海情》完成的相稱精彩。以福建寧夏東西協作扶貧爲背景,講述寧夏西海固地區的移民們在村幹部的匡助和國家政策的幫扶下,建設新家園、走向平坦大路。

《山海情》看似清淡的背後,實則看點滿滿。好比,一開場導演就通過兩個領導的“脣槍舌劍”,凸顯出“吊裝移民”政策的難題。隨後在水花夥同村裏幾個小夥伴,一同逃跑或逃婚的故事中,觀衆得知當時的寧夏西部,除了黃土高坡、山大溝深、土地貧瘠、交通阻塞等天然前提耐勞外,女子出嫁嫁奩“一口地窖、一頭驢”就能飛昇當地首富。

暖和、有趣、打動……是目前不少觀衆看過《山海情》之後的直觀感觸感染。除此之外,全員“泛西北話”也成該劇一大亮點。“開始大量了解資料的過程中,我們捕捉到一個當年很有意思的事情。就是福建人來以後聽不懂當地話,當地人聽不懂福建話,所以他們一開始的時候,要過一個語言關,當我們去到西海固地區以後,覺得方言的感覺更強烈,那一方人就是那個樣子,他們的性格、喜怒哀樂就是這樣的。”

用西北方言展現當地鄉土面貌,是正午陽光團隊對該項目作出的一次全新嘗試,同時也伴隨着諸多困難。“演員開始都去學習了寧夏方言,但很快就發現題目——現場的工作人員聽不懂,工作很難互相配合進行。”

(全員“西北話”)

爲了解決這個題目,團隊最後作出的決議計劃就是採用寧夏、西安等西北各地方言,也就是目前觀衆在劇中聽到的“泛西北方言”。“我和熱依扎對劇本的時候,調跑的天南地北,根本找不到,後面一點一點把這個調找回來,一句一句攻克了語言關”,劇中麥苗扮演者黃堯分享。“我覺得我拿不下來,預備時間太難了”,劇中飾演菌草的黃覺專家一開始接到該劇本後,產生抗拒。

領銜主演的黃軒也坦言,自己固然是西北人,但在演繹該劇時也十分困難。“我真的第一次這麼近距離走入基層幹部,他們非常不輕易。”發佈會現場,主創演員們悉數表達了自己對這部作品的珍惜以及創作難題等重重題目。

製片人侯鴻亮則坦言,直到該劇上線各大平臺的前一晚,導演和團隊的其他成員,還在剪輯房加班加點。“只要看到題目就提出修改,我覺得這特別難得。這是我們對待作品的一個立場,就是有點遺憾時間有點太短,還有許多來不及完善的地方。真的太難了。”

目前,《山海情》已在浙江、北京、寧夏等5大平臺展開播出,爲了利便普通老百姓觀看,正午陽光還特地加緊趕製了一版“普通話”,但孔笙導演現場依舊誇大表達,但願更多人觀看“方言版”,它是連接90年代寧夏與福建千萬普通老百姓的精神溝通橋樑。

黃軒:“他們是但願、是光,能帶領許多人脫貧致富”

比擬起其他都市、年代劇的拍攝,領銜主演的黃軒表示,這是一次十分艱苦的拍攝前提。“那種地方連一棵樹都沒有,我們拍攝的地方就是這樣,你想找個納涼的地方都沒有,沒有水沒有電,寸草不生,要重新建立一個家園,還要建設成現在的塞上江南,簡直不可思議。”

戲外拍攝的艱難險阻,恰恰也反映出劇裏當時那個年代西部環境的艱難困苦。大漠孤煙、黃土高原、土地貧瘠、交通堵塞,以及降水量少、沙塵暴多是阻礙當地經濟發展的第一步;無水無電、沒有一定的生存技能,是促成當地農村生活艱難困苦的第二步。

於是,在黃軒飾演的馬得福的帶領下,積極響應當地政府號召,做“吊橋移民”,請來專家傳授村民菌草種植技能,讓村上的年青女勞動力外出務工,以及後期邀請來更加進步前輩的技術和改革觀念,無一不在彰顯着這樁小鎮鄉民,想要發財致富的決心。

然後夢想是夢好的,實際行動卻是難題的。比如馬得福推動政策的第一步,帶領村民實施“吊橋移民”,行走過半,路途中間突遭沙塵暴,原本允許好的多戶人家臨陣脫逃,留下悉數幾戶的人家和馬得福繼承朝不知是否爲平坦大路的遠景奔赴……待好不容易湊夠59戶,全村通電但願卻因只差一戶,幾番落空。後在昔日情日“水花”的搬遷下,全村水電才得以通行。

這樣的難題,在《山海情》中不計其數。但恰是這一樁樁“不易”事件背後,才凸顯出“扶貧”的重要性。“他們(扶貧幹部)是但願、是光,能帶領這麼多人脫貧致富,我飾演完這個角色以後由衷的向他們致敬”。

“殺青那天,黃軒大哭了一場。我和他的感觸感染一樣。《山海情》的整個拍攝環境非常艱苦,剛纔電影裏呈現出來的環境都是真實的,我們這個村子從沒有樹到有樹,從地窖子到土坯房、磚房,一步一步這麼過來,非常令人感觸。”劇中飾演楊縣長的演員尤勇智分享道。

當然,除了艱難苦工之外,也充斥着諸多人道模糊。好比,水花一女子拖家帶口在西北沙漠中走了七天七夜、照顧殘廢的丈夫和幼小體弱的女兒;麥苗與得寶之間的青梅竹馬之情,以及海吉女工在外務工的守望與互助,都讓熒幕前的觀衆爲之打動。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同時也是國家奔赴小康社會的第一年。在黨和國家的號召下,農村建設得以不斷發展。從影視創作行情來看,2021年將會是“扶貧劇”繼承發展的一年。目前除了在播的《山海情》、《山河如斯多嬌》外,《落地生根》《金色索瑪花》《雪線》等多部“扶貧”題材也在來的路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