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物

平時走在大街上,一般染頭髮的小哥哥小姐姐看起來就比較時尚,而且很可能髮色越淺,顯得越時尚。

但是咱們都知道,以前可不是這樣的,頭髮最鮮豔的那個纔是街上最靚的仔。

其實,人類很早就學會染頭髮了,當時的目的也很樸素:變漂亮,遮住白頭髮。

維多利亞·謝羅的《頭髮百科全書:文化史》中也說了,古時候男女都會去染髮,而當時使用的染髮劑配方有桂皮、韭菜、水蛭、烤雞蛋、指甲花,甚至還有金粉。

這個陣容,一時不知從何說起……

先說說指甲花吧,咱們小時候會拿它來染指甲,算是比較常見的天然染色劑,而且現在在中東和印度還會拿指甲花來染髮。(下圖爲長春花)

其他的韭菜啦,雞蛋啦,顏色還是比較好想象的,還有一個水蛭就……細思極恐!

古希臘人呢,喜歡染金色和紅金色,因爲女神阿芙洛狄忒就是一頭金髮。

而且,希臘和羅馬的高級妓女也喜歡用金髮來暗示性感。

到了中世紀,染髮開始以女性爲主。儘管當時羅馬天主教把金髮和淫蕩聯繫在一起,但並沒有阻礙人們繼續染頭髮。而且,當時還流行用花朵、藏紅花和牛腎製成的漂白劑。

到了16世紀,英國伊麗莎白一世統治期間,開始流行紅頭髮。

紅色的染髮劑通常是由藏紅花和硫磺粉組成的。據說使用這種染髮劑會讓人流鼻血和頭痛,可不是嘛,硫磺粉可以用來做炸藥啊……

紅頭髮在意大利宮廷中也很受歡迎,這主要是因爲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提香·韋切利奧,喜歡畫紅金色頭髮的女性美人。

提香畫的《聖母子、(施洗者)聖約翰》

雖然上面這些染髮劑聽着有點嚇人,但當時大多數的染髮劑是由植物和動物產品組成的,算是比較正常。當時還有很多危險的染髮方法,比如用梳子來使頭髮顏色變深,用硫酸讓頭髮變亮……

爲了變美,人們真是煞費苦心啊!

到了 20 世紀初,現代無害化染髮劑纔出現。1907年,一位名叫尤金·舒勒的法國化學家將上個世紀發現的對苯二胺(PPD)用作世界上第一種合成染料,他給這種染料起名爲——“歐萊雅”。(不是廣告,歷史就講到這兒了)

後面的事情,你們大概能猜到了,兩年後,舒勒創立了他的企業,就叫歐萊雅。

在20世紀的頭幾十年裏,女性對這些商用染料不瞭解,認爲它們不安全,也害怕用這些染髮劑。而且,當時認爲染髮是虛榮的女人才會做的事情。

到了20世紀40年代,即使染髮變得更加流行,理髮店還是會爲客人提供後門出入,防止碰到熟人等。

到了現代,染髮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事情了。只要你進了理髮店,tony老師就會問你要不要換個髮色。

當然了,也有例外。有些人進了理髮店,tony老師根本不會推薦染髮,而是說:“燙個頭髮吧,顯得頭髮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