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随着燃料电池对氢气的需求增加,包括氢气制取、储运和加注等环节的成本会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成熟而逐步下降,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环节将逐步开始盈利。

据央视报道,截至2020年12月底,中国累计建成118座加氢站,目前我国已经投入运营的氢气加注站中,因为没有氢气车的规模使用,普遍处于亏损的状态。

日前,研究机构EVTank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氢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0年)》显示,从目前市场调研情况来看,氢气的终端销售价格从张家口的30元/kg到佛山的80元/kg不等,而通过我们测算的成本来看,目前基本上的成本都在30元/kg以上,南方地区加上运费成本更是高达60元/kg以上,因此大部分的加氢站目前仍是亏损状况或者处于盈利平衡。

白皮书显示,在最理想的情况下,氢气的“制取+储运+加注”的全产业链成本可以做到25元/kg,但该理想条件对于煤炭和天然气的价格,对于氢气储运的方式和利用率,加氢站的投资建设规模等均提出了经济学上的合理假设。

另外,对于不同制氢方式来看,白皮书认为,虽然电解水制氢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景的制氢方式,但是电解水制氢目前是成本最高的氢气制取方式,电解水制氢的成本与电费的价格高度正相关也极为敏感。因此,要合理的降低电解水制氢的成本,需要从电解槽设备成本、能耗和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发电等方面努力。

伊维经济研究院研究部总经理、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表示,随着燃料电池对氢气的需求增加,包括氢气制取、储运和加注等环节的成本会随着规模效应和技术成熟而逐步下降,加氢站的建设和运营环节将逐步开始盈利。

企查查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我国共有1903家加氢站相关企业,江苏以385家企业排名第一,山东、广东位列二三名。2020年,该行业迎来了一次爆发式增长,相关企业新注册747家,同比增长200%。

从省份排名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江苏省的加氢站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共385家,占总数的20%。山东、广东、浙江以及福建的相关企业数量则分别以238家、194家、160家和117家排名前五。

从城市分布来看,加氢站相关企业多分布于东南沿海省份。企查查数据显示,常州市的加氢站相关企业数量最多,共109家。连云港、厦门以及上海分别有95家、90家和79家,排名2-4位。此外,入围前十的还有淄博、天津、深圳、西安、镇江和青岛。

2011年以来的十年之间,加氢站相关企业年注册量呈逐年递增趋势。企查查数据显示,2019年共注册249家相关企业,同比增长52%。2020年注册量井喷式增长,全年共新注册企业747家,同比增长200%。

从注册资本来看,企查查数据显示,加氢站相关企业在1000-3000万元的数量最多,占比约为27%。100万元以内和5000万元以上的分别占23%和20%。

电池网注意到,2020年4月,中国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首次把氢能加入到能源行列,这一政策的发布促进氢能产业的发展,加氢站产业链也因此加快推动步伐。

2020年9月,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五部门印发《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示范期暂定为四年,示范期间五部门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入围示范的城市群按照其目标完成情况给予奖励,正式拉开建设氢燃料电池示范城市群的序幕。

随着氢能领域政策支持力度加强,我国多个省市也开始酝酿关于氢产业的战略规划,地方发展氢能产业升温。

2020年3月20日,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重庆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在示范推广层面,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15座,在区域公交、物流等领域实现批量投放,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力争达到1500辆。

2020年6月24日,《山东省氢能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2030年)》正式对外发布。按照规划,山东省将通过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集创新研发、装备制造、产品应用、商业运营于一体的国家氢能与燃料电池示范区,在核心技术领域和标准化体系方面取得突破。

2020年7月14日,河北省发布《河北省氢能产业链集群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提出,到2021年底,全省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重卡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1000辆;到2022年,全省燃料电池公交车、物流车等示范运行规模达到4000辆,其中张家口市不低于2500辆。

2020年7月22日,青岛市发改委公开发布关于《青岛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稿的通知。到2030年,青岛计划累计建成加氢站50座以上,氢气年消费量超过3亿标准立方,培育超过20家氢能相关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超过10亿元的氢能相关企业5家;氢能产业年产值达到大约500亿元。

2020年7月30日,《广州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0)》正式印发,到2030年,建设绿色氢电综合调峰电站不低于10座,建成加氢站100座以上。氢能产业实现产值预计2000亿元以上。

2020年9月21日,《四川省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全省燃料电池汽车(含重卡、中轻型物流、客车)应用规模达6000辆;建成多种类型加氢站60座;建设氢能分布式能源站和备用电源项目5座;氢储能电站2座;培育国内领先企业25家,其中核心原材料企业2家,制氢企业7家,储运和加氢企业6家,燃料电池及整车制造企业 10家。

2020年10月30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汽车交通处发布了关于印发《北京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的通知。2025年前,北京将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龙头企业,力争实现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推广量突破1万辆、再新建加氢站37座(共计74座),形成城市公交、旅游客运、重型货运和中型物流相结合的推广结构,氢燃料电池汽车全产业链累计产值突破240亿元。

2020年11月13日,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等6部门联合印发《上海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创新发展实施计划》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站、千亿、万辆”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过30座,加氢网络全国最大,形成产出规模约1000亿元,发展规模全国前列,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应用规模全国领先。

2020年12月14日,上海市政府会议原则同意《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关于支持本市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提出到2023年上海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发展实现“百站、千亿、万辆”的总体目标,规划加氢站接近100座并建成运行超过30座,推广燃料电池汽车接近10000辆。

……

另外,在资本市场,虽然氢燃料电池车的相关业务在A股上市公司的收入和利润占比较低,但氢燃料依然是不少上市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近年来,雄韬股份、亿华通、鸿达兴业、雪人股份、美锦能源、凯龙股份、厚普股份、东华能源等氢能领域布局不断提速。

中汽协预判,2021年将成为氢能源汽车产业“从0到1”的关键一年,产业和相关龙头公司有望实现翻倍以上的增长。

中银证券指出,氢能源是重要的碳中和能源载体,未来有望大力发展。近期多地出台氢能产业政策,有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快速发展,预计2021年起销量有望高速增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