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上海两会丨上海数字化转型关注老年人和残疾人需求

作者:卜羽勤,实习生杨宇昕

1月25日,上海市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召开“加快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专题会议。会上,关于如何让老年人及弱势群体在数字化进程中获益成为讨论焦点。

建议强化五六十岁准老年数字化运用教育

澳门大学城市顾问叶炳权建议,全面调查全市社会民生服务体系的数字化现况和未来推进的时间表,统合涉及老年人和残疾人服务范畴在数字共融的获得程度,包括软硬件的连接和数据流量无障碍使用的模式。

比如,强化50-60岁准老年的数字化运用教育,同时针对高龄老年人和残疾人鼓励与同住家属或者医养体系机构协同办理。鼓励公司通过青年创业计划,共同研发老年科技产品。例如居家防盗系统和医疗监护、预防老退化训练计算机等。

“可以在社区里面给老人配手环,为老人测步数、心率、定位位置,老人不小心摔倒也可以一键呼叫或者系统自动传到后台。”上海捷鑫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桃旭补充道。

叶炳权还提到,可以鼓励老年人、残疾人加入城市网络社群,解决他们的孤独感。在澳门,特区政府通过跨部门统筹协调推进电子政务,对于老年人、残疾人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可以加强彼此合作交流和经验借鉴。

真爱梦想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还强调,居家老人对于即时性、专业性服务的要求非常高,智能设备操作设计应该更简单易懂。同样,针对老人的心理需求和隐私保护,对于无感设备加上有感服务也非常重要。

应加强各类智能手机应用程序无障碍测评

会上,政协委员还强调城市数字化转型中智能技术无障碍服务水平的重要性。

潘江雪建议,市级向区级甚至街道相关门户网站应用要确保无障碍使用。同时,应保留政务服务和城市服务的线下渠道,避免因为数字化转型让弱势群体掉队。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财政补贴等形式激励企业研发新一代信息无障碍技术,让人们以可负担的价格使用信息无障碍。比如,应该加强各类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无障碍测评。

养老方面,爱照护长者照护之家理事长丁勇指出,养老方面有两大矛盾非常突出,一是供需结构化矛盾,有的地方一床难求,有的地方空置率非常高;二是社会力量参与度意愿不够高。通过服务质量的提升,这两个矛盾应该可以有所缓解。

“是否可以由市级层面建立市级数字化直报系统或者直报平台,通过神经元布到下面,市级层面统筹数据非常有价值。”丁勇称。

丁勇还提议设置数字化转型激励机制。可以委托民营机构运营,包括有条件企业可以先行先试,设立一些激励机制,以便于鼓励他们把数据上传到直报平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此前上海市政府已公布《关于全面推进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意见》,其中指出,数字化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变革全球生产组织和贸易结构,重塑城市治理模式和生活方式,数据资源在链接服务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中的地位不断突出。在推进生活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上海市政府也强调要针对老年人和残障人士推进相关服务的适应性改造,解决“数字鸿沟”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