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清水小刀

2021年1月21日,第八屆中國國際音樂產業大會開幕,此次音樂產業大會的主題爲:音樂,無限可能,邀請了近200位業內專業人士參與分享及討論,更有來自美國、歐洲、日韓等衆多海外嘉賓參與。大會高峯論壇已經於1月21日-22日線上發佈。

其中一場關於“影視音樂OST”的一場圓桌會議,引來大量從業者圍觀。會議由一起拍電影創始人張志遠擔任主持人,會議邀請了浙江音樂學院老師、音樂製作人姜超遷,曾參與CCTV《同一首歌》、音樂人出身的青年導演田梓呈,創作了《再見前任》的新生代作詞人孟令楠作爲嘉賓,會議上大家就OST行業所處的階段、面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都進行了深入的討論。

所謂OST,與普通流行音樂最大的區別是,在創作過程中,不僅要考慮創作主旨和市場需求,還要對其服務的影視劇內容有深入的把控,作品需要高度契合影視劇內容,旋律還要具備一定的流傳性,爲影視劇本身與觀衆共鳴渲染氣氛。從早期的影視劇主題曲到現在的影視劇原聲大碟,OST行業正在朝着越來越成熟的方向發展,圓桌會議上提到,當前整個行業已經有了有上百家公司,成規模的公司也佔到了二三十家。

娛樂產業(ID:yulechanye)作爲此次大會的聯合主辦方,第一時間爲大家盤點了論壇要點。

OST行業正處在鉅變前夜

你有多久沒有聽過到過一首“萬人空巷”的OST了?

田梓呈在圓桌會議上回憶,當年電視劇《北京人在紐約》熱播期間,劉歡演唱的主題曲《千萬次的問》紅遍了大江南北。“無論高端商鋪還是市場小販都在放這首歌,可以說影響了一整個時代”,他對此無不感慨,“這首歌與國內大多數觀衆的處境並不相干,也難言歌詞唱出了大多數人的心聲,但它就是能憑藉琅琅上口的旋律、與電視劇主題的高度貼合,被傳唱至今。”因此他認爲,當前市場上的OST之所以無法產生類似的影響力,從業者或許應該從創作本身找原因。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這種擔憂並非空穴來風,OST創作的發展確實經歷過一個“速成”階段。彼時OST的概念還未誕生,提起影視劇主題曲的創作,即使是從業者,也並沒有像今天這樣重視,甚至會直接找一首現成的音樂作品貼進影視劇中,但歌曲本身的曲意與劇情本身渲染的氣氛並不能完全貼合,會讓聽到的人感覺非常擰巴,“主要還是出於資金成本、時間成本的管理”,田梓呈在現場表示,但不可否認的是,整個速成的狀態會顯得有些浮躁。

而隨着OST行業逐漸發展,大家對OST認知的逐漸成熟,這種浮躁風氣帶來的影響則沒有那麼凸顯。“現在我們找歌手來做OST,還是會把歌手與歌曲本身的契合度放到收腰考慮的位置,其他的像唱功、檔期也會重點考察,如果有演唱實力、聲音又適合這首歌、工作效率也高,雙方就能很快地達成共識”,孟令楠在現場表示。行業內也已經很少有不尊重創作規律的情況出現了。

取而代之的是行業前進過程中可能會面對的一些困境,正在爲OST的發展設立門檻。用姜超遷在圓桌會議上的話來說,OST的形式一直在不斷變更,現在正呈現出一種“歌”與“曲”的分化趨勢。“一部影視作品中所要用到的‘歌’與‘曲’會分別由兩個不同的團隊製作,因爲寫器樂性的音樂和寫聲樂性的音樂,從創作上來講,實際是兩種思維。一個是以人聲樂器爲主,一個是以器樂化的語彙爲主,而這樣的變化,意味着OST行業正在朝着更專業的方向發展”,姜超遷表示。

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專業化的提升同樣意味着門檻的提高。

而在當前,OST行業本身就正在經歷激烈的內部競爭。“每家公司每個月都會產出十幾、二十首歌,小一點的公司起碼每個季度產出十幾、二十首歌,再小一點的工作室或者個人公司,那每年起碼也要有兩三個項目。”孟令楠透露,整個市場上的作品數量越來越多,公司彼此之間的競爭也就越激烈。

與此同時,行業本身還處在嚴峻的外部競爭環境中。“比如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這些短視頻平臺的崛起,豐富了年輕用戶接觸音樂的渠道,但也在某種程度上稀釋了他們的注意力。”姜超遷在現場表示。而用戶的注意力不再集中在某部劇集上,自然也就很難再出現集中爆發的情況。張志遠將其稱之爲“百花齊放”,“市場細分了,內容供應渠道多了,流量自然就被稀釋了”,而姜超遷則認爲,這是用戶對媒體接受的方式已經發生了改變。

這樣的背景下,創作門檻的提升則會加劇競爭,未來或許會出現一波洗牌。孟令楠告訴我們,OST歌曲這一塊,如果沒有相對比較好的一個資金作支撐,發展起來相對會比較困難,而當前整個行業已經處在鉅變前夜,“肯定會有一個崩的時刻,只是說要看崩的方向是什麼,要麼就合併同類項,抱團取暖;要麼小一點的工作室後面可能就直接轉成了配樂工作室,因爲配樂這塊兒的話,整個行業只是比較剛需的狀態。”

從業者應該如何應對?

身處洗牌前夜,除了能夠在第一時間感知到行業的這種變化之外,如何把握機會、高效應對這種變化,或許是身處OST行業中每個人更加關心的。現場,嘉賓也就這個問題展開了討論。

在田梓呈看來,內容的高品質是前提,“好歌配好劇”就是最萬能的公式。尤其越是這種鉅變前夜的時刻,越應該回歸創作初心,“雖然說起來,‘用心創作’這個詞好像假大空,但行業發展,真的還是離不開這一點。我覺得大家還是應該更專注地用心創作,‘由心而發’是一個永恆的詞”,真正地相信創作、真心地創作好內容,自然能夠將OST行業的商業價值、藝術價值、傳播價值發揮到最大。

在這個基礎上,姜超遷認爲我們還要正視“用戶對媒體接受的方式已經發生改變”的事實,“我們創作的每一首藝術作品,在當今的時代,我們得承認,它往往一首多媒體作品。所謂的多媒體,就是不光光是指純音樂,它可能要跟其他媒介相配合,可能是服務於影視,可能是服務於舞蹈,可能是服務於種種其他藝術形式”。所以在姜超遷看來,作爲OST行業從業者,首先就要照顧用戶接受媒體方式的改變,這是隨着時代的一種變革。

不僅如此,還要還需要具有與時俱進的創新精神。“不管是老的音樂人,新的音樂人,都要去了解新的音樂創作技法、新的音源音色,新的音樂形態,不斷地去探索。”因爲他知道,新的音色纔會給人帶來新的聽覺刺激,“什麼東西聽多了都會產生聽覺疲勞,這個是亙古不變的一個道理”。著名作曲家譚盾在創作當中,就十分講求推陳出新,作品也一直具有強烈的實驗色彩。

《陳情令》劇照

相比從業者自己驅動自己進行創新,更加無法抵擋的變化趨勢是,普通聽衆的耳朵,也正在被更新的音色所培養,一個明顯的變化是,“過去八、九十年代影視劇中的OST,都有一種很明顯的電子琴味道,不然就是傳統的絃樂管絃,比如《渴望》的主題曲;而2015年之後,合成器、電子類的音色正陸續佔領市場,《陳情令》的OST就明顯有這類音色的痕跡。”姜超遷在現場表示。

當然,在孟令楠看來,OST作爲劇集創作的一部分,雙方密不可分,劇集發展好了,OST也不會差。“雖然市面上會有凌駕於項目之上的OST,但我們都知道,它本質上還是一個服務於畫面的內容。中國市場每年都會出很多好的原創影視項目,影視項目內容好,傳播的角度更多,傳播力度也會更好,OST的機會也就更多,傳唱度也就會更高,這一定是一個相輔相成的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