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如果只论回忆,关于科比的文章是很好写的,但实际上,真到了动笔着手的时候,却不知道要从何写起...

一年前的这天,我是被我母亲在凌晨4点多一个电话叫醒的,我迷迷糊糊听到那边的她对我说:

“你看新闻了吗?那个谁走了。”

“谁走了?”

“科比。”

我依然能回忆起那时候听到这个名字时那一瞬间的感觉,甚至在我这一段话打出来文本的时候,我的头皮依旧发麻,依然感觉一股热气要从眼眶中散出。

回想球员时代的科比,一直以“大心脏”“坚韧”“不屈”等等的名词闻名:

新秀赛季,在季后赛对阵爵士时,科比关键时刻在三分线外连续丢出三不沾,而这样尴尬的经历,换来的是科比没日没夜的刻苦训练,最终成长为令所有球队闻风丧胆的关键先生;

2000年,科比右手部分掌骨骨折,康复期间,科比练习一直泡在球场练习左手投篮,而当时诊断说至少要休息两个月,但科比半个月就直接回归赛场;

后来,“OK”组合解体,科比独自带队时期,球队竞争力不足,但科比一直保持着自己的高强度的训练以及比赛时的精神力,对猛龙狂砍81分,对小牛三节62分,对爵士三节52分...

2008年,湖人总决赛兵败波士顿,科比带着质疑又在2009年带队夺冠,2010年复仇波士顿完成两连冠。

2013年,科比带着“要把湖人带入季后赛”的信念,即使是跟腱断裂,也要坚持把自己的罚球罚进;

2016年,职业生涯伤痕累累的科比,投篮姿势因为伤势变形的科比,又在自己的退役战拿下60分...

我记得科比做客访谈节目,直言自己喜欢的动物是名叫“黑曼巴”的蛇,因为它“冷血,冷静,随时会发起进攻”,就像自己打球风格一样,他不想让人们一直爱他,他更渴望人们的恨意,他想让对手折服,惧怕,他想彻底战胜自己的对手。

随着曼巴一词的诞生,人们对科比的期待也从之前的“带队取胜”变为了“追逐最佳”,我们从“科比能战胜谁?”的命题变为了“谁能战胜科比?”。

可是谁能真正的战胜科比?

科比年轻的时候,面前站着“篮球之神”迈克尔-乔丹,那伟大的乔丹战胜了科比吗?没有,科比敢于和乔丹直视,甚至在乔丹对着自己命中标志性的后仰跳投后,科比不是沮丧,而是跟着乔丹并追问着“你这套脚步真漂亮,能教给我吗?”

科比正巅峰的时候,面前站着波士顿刚组成的“三巨头”,身后有韦德,詹姆斯等人在追逐,他们击败他了吗?也没有。波士顿先赢后输,2010年那一冠是科比一辈子最甜蜜的冠军,韦德直到退役也用科比为标杆要求自己,勒布朗和科比早已成为了挚友一般...

科比生涯末期的时候,曾经追逐他的人已经进入了自己的巅峰,后起之秀们用新的打球方式打造了新的篮球理念,可他们也没有战胜科比,他就守着自己身后的球队,即使是最终战绩不佳,也没人能在科比麾下的湖人顺顺利利的拿走一胜。

不仅是对手,伤病也无法战胜科比。

手指脱臼,科比场都不下自己让队医给掰正后继续打球;右手骨折,就左手投篮;跟腱断裂,肩骨撕裂,运动能力退化,丝毫不影响科比退役年的演出。

职业的局限性也依然,即使是远离了篮球,科比也捧起了奥斯卡奖杯,创办了自己的品牌,打造了自己的饮料,写了自己的书。

“今天的科比远比昨天的科比要强。”

这是科比自己说的话,没有人能战胜科比,哪怕对手是科比自己,科比做到了,而他的曼巴精神影响了无数的人,他甚至跨越了职业的边界,无论你是老板,员工,还是老师,学生,你都可以有属于自己的“曼巴精神”。

我们熟悉了科比的砍瓜切菜般的得分能力,以致于后来科比拿个40分,标题上也要加一个“仅得”二字;

我们熟悉了科比的背身单打后仰跳投,但每一次他动作做完,投篮命中,依然会引来球场上的相继模仿...

我们都太熟悉科比了,尽管他远在大洋彼岸。

我们都希望科比的传奇能继续下去,这并不是执念,是因为他是科比,只要他愿意,什么事他都能做到。

...

回想起来,科比的人生经历以及他所完成的成就,都是任何一个人无法想象的,他每时每刻都在面对困难,面对选择,他失败时没气馁,成功时不高傲,他的眼里只有自己的目标,他向前的脚步从不因为伤痛而停止...

但,没有人想到,科比的故事会在一年前这样结束,这样一本精彩纷呈的人生小说,却草草的迎来了自己的结尾,唯一能解释的,似乎只有这样一句话:

注定事有所成的人,注定任何事都会令人意想不到。

巴顿将军曾说:“一个军人最好的归宿就是在最后一场战斗中被最后一颗子弹打死。”

而可能一年前的科比,也会有一瞬间的不甘心,不甘心自己还未展示完全的自己,就匆匆接了尾声。

故人已逝,再见,皆怀念矣。

(江户川柯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