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不这么觉得。

因为只论发病率的话,新定义提供了降价空间。

比如理赔概率非常高的早期甲状腺癌,从重疾降为轻症,这么做减少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

但形势比人强。

没想到后面一系列政策,提高了保险公司的其他成本,新定义下的产品降价无望,所以我要更新下观点,以后的重疾险产品,十有八九要比现在更贵。

有这么3个理由,

a.   旧版重疾险的赔付恶化,定价过低

保险行业发展初期,竞争者少,属于“卖方市场”。

用现在的眼光看,那个时候的产品,普遍定价高利润大,保险公司活得比较滋润。

但时间长了,保险公司发现一个问题。

那就是早期甲状腺癌,太不科学了。

别看它叫癌,但通常花两三万做个手术就好,对于术后生存几乎没有影响,而且它的发病率还贼高。

这要是按照重疾赔付,投保人买个100万保额重疾,花了两三万治疗之后,还能净赚98万,就算再加上收入补偿,也感觉有点过分了。

你都不好说这是保险,还是理财。

所以新定义的一改,除了有监管对于行业的整体把控以外,很难说没有各家保险公司的拼命游说。

而且打2013年的人身险费率改革之后,重疾险的预定利率从2.5%上调至3.5%,导致全行业的重疾险保费出现较大幅下降。

所以,咱们国家重疾险的保费,整体并不贵。

b.   某些保险公司不做人,定价更低了

除了重疾险价格本身就处于低位以外,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年轻保险公司开始不讲武德,尤其是互联网重疾险,直接就把传统保险公司干懵逼了。

比如,拿掉了重疾险里的身故保障,当成可选。

比如,从终身调整到保到70岁、80岁。

比如,跟互联网公司合作,它们提供流量,承诺销售规模,年轻保险公司继续压价。

直到现在,保险市场成了“买方市场”。

就算消费者不主动接触保险,保险都会通过各种渠道找上门来。

保险公司的激烈竞争,使得保险产品的价格更便宜,就连那些传统保险公司的产品也有一定的下降,消费者也享受到了更多的实惠。

但监管看不下去了。

对保险公司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做了一系列规定。

比如,

设立准入门槛,

1. 连续四个季度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达到120%,核心偿付能力不低于75%;

2. 连续四个季度风险综合评级在B类及以上

3. 人身保险公司连续四个季度责任准备金覆盖率高于100%,财产险公司连续四个季度的责任准备金回溯未出现不利进展;

4. 保险公司公司治理评估为C级(合格)及以上;

5. 中国银保监会规定的其他条件。

甚至更直接,规范了互联网人身保险的定价标准,限制保险公司为了业绩,采取无底线的价格竞争、变相做补贴的激进行为。

因为很多网红级的重疾险,定价上都有风险,比如达尔文3号、守卫者3号等。

可能是低估了重疾的发生率,也可能是低估了自己的预定费率,总之,相当于保险公司自己出钱补贴产品,从而降低了产品价格。

但现在有了门槛,保险公司要是补贴补得太过厉害,导致自身经营上不再符合要求,就会失去销售互联网保险的资格。

所以保险公司以后大概率会更保守。

c.   为了促销,亏钱也要择优理赔

为了最后的集中销售,保险公司也是拼了。

所谓的择优理赔,就是现在购买保险公司指定重疾险产品,可以享受两个定义里的理赔标准,哪个能赔赔哪个,哪个赔得多赔哪个。

从这也能看出来,择优理赔,提高了保险公司的理赔成本,纯粹是一场短期的营销行为。

所以只要过了最后这一阶段,保险公司在后面的产品上,就要从未来投保人身上收回成本了。

以前让的利,新投保人偿还。

这也是为什么说现在是买保险的红利期。

因为现在买了重疾险的人,其实占了保险公司的便宜。

而未来,不管是主动提价,还是迫于监管,保险公司大概率都不会再采取激进的定价策略了。

所以,老重疾产品留给我们的时间窗口可不多了,加今天也就7天!

大家赶紧加助理阿花微信。

扫下面的二维码就行。

预算不足,可以先占坑。

预算够,那就加保补充点保额。

多的也不说了,能上车的赶紧吧。

-END-

作者:小司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小司淘保。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