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如何讓“盆地”變“高地”?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說→

四川地處我國內陸經濟腹地,也是科技創新聚集地和新的開放前沿,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爲四川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如何搶抓機遇,開好局起好步?近日,經濟日報記者專訪了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

四川省委書記彭清華

■ 五年看頭年,今年是關鍵

■ 深化川渝合作唱好“雙城記”

■ 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

近一年來,川渝互動緊密前所未有。2021年,四川如何加快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勢見效?

彭清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戰略,是着眼兩個大局、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作出的戰略決策,也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一項重大舉措。

一年來,我們緊扣中央頂層設計繪好“施工圖”,立足四川發展實際下好“先手棋”,深化川渝合作唱好“雙城記”。川渝共同制定了一系列實施方案,共同實施重大項目開工27個、累計完成投資354億元。

今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真正意義上的開局起步之年和成勢見效之年。五年看頭年,今年是關鍵。

火燒雲下的成都天府熊貓塔。(視覺中國)

一是抓極核帶動。我們提出把成都、德陽、眉山、資陽4市作爲“內圈”,把綿陽、樂山、遂寧、雅安4市作爲“外圈”,加快推進成都平原經濟區內圈同城化、全域一體化,目的是按照《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要求,充分發揮成都輻射帶動作用,打造融合一體、高質量現代化的成都平原經濟區,進一步做強發展主幹、增強極核帶動功能。

二是抓南北兩翼支撐。南翼是川南經濟區,北翼是川東北經濟區,這兩大經濟區是四川省推進雙城經濟圈建設的重要支撐腹地。

三是抓基礎設施建設。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主體工程已基本建成,今年上半年將投入使用。加快推進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成達萬高鐵、成自宜高鐵、渝昆高鐵(川渝段)等鐵路建設和內江至大足、南充至潼南、樂山經資中至銅梁等高速公路建設,力爭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等儘早開工。

四是抓國家和省級新區建設。緊緊圍繞國家和全省重大戰略實施,加快建設天府新區以及4個省級新區,做到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水平運營、高質量發展,“一區一策”量身定製配套政策舉措,培育帶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極和動力源。

還要抓好毗鄰地區合作和重大政策協同,爲川渝統籌發展探索新路作出示範,讓雙城經濟圈建設更好惠及兩地羣衆,讓市場主體和人民羣衆有更多獲得感。

四川將從哪些方面着手,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銜接起來?

彭清華:四川是全國扶貧任務最重的省份之一。截至去年底,全省88個貧困縣、11501個貧困村、625萬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達到脫貧標準。下一步,我們將重點圍繞4個關鍵詞謀劃推進。

2020年6月16日拍攝的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區果園村幸福小區(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一是“鞏固”,在過渡期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落實好教育、醫療、住房、飲水、低保、產業等方面支持政策,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後續扶持工作,堅決防止發生規模性返貧現象。

二是“拓展”,聚焦提升政策普惠性,持續改善脫貧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和公共服務水平,逐步推動工作對象從脫貧人口拓展爲全體農村居民、工作地域從部分農村地區拓展到所有農村地區、工作重點從解決“兩不愁三保障”拓展到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實現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的發展。

三是“推進”,堅持以鄉村振興統攬新發展階段“三農”工作,把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鄉村振興的大框架下統籌部署、一體推進。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因地制宜發展壯大特色產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深化農村改革,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四是“銜接”,堅持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認真總結脫貧攻堅經驗成果,做好過渡期內領導體制、工作體系、規劃實施和項目建設、考覈機制銜接,分類優化調整財政投入、金融服務、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堅持和完善東西部協作和對口支援、社會力量參與幫扶等機制,推動減貧戰略和工作體系平穩轉型。

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四川將在哪些關鍵節點進一步發力?

彭清華:四川地處“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是我國西向南向開放門戶,有較強的科技實力,產業門類完備,具有擴大內需的市場腹地、協同開放的區位優勢、成鏈集羣的產業基礎,有責任有條件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新作爲。

我們將重點在以下幾個方面着力。

一是發揮人口和市場規模優勢,持續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和區域消費中心,不斷釋放消費潛力。

二是發揮工業化和城鎮化後發優勢,推進打基礎、強功能、惠民生、利長遠的重大項目建設,加快形成市場主導的投資內生增長機制。

三是發揮科教和產業優勢,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強省計劃,加快完善農業“10+3”、工業“5+1”、服務業“4+6”現代產業體系。

四是發揮區位優勢,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加快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強化高端要素集聚運籌功能,推進現代流通體系建設,高質量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

2020年12月30日拍攝的成資渝高速公路沱江特大橋(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在以創新驅動推動高質量發展方面,“十四五”開局之年四川有何考慮和部署?

彭清華:四川是我國創新版圖中的一個重要區塊,今年重點抓好五個方面工作:

一是高標準規劃建設高能級創新平臺,加快綜合性科學中心、西部科學城、中國(綿陽)科技城建設,在空天科技、生命科學、先進核能、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組建天府實驗室、創建國家實驗室。

二是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和成果轉化,支持成德綿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成都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加快建設,打造鏈接全球創新資源的技術轉移網絡。

三是更加註重培育企業創新能力,支持領軍企業聯合行業上下游、產學研力量,組建體系化、任務型的創新聯合體,帶動中小企業創新活動,提升創新效能。

四是用好國家和地方兩種資源,打通央地創新資源流動壁壘,支持省內科研單位與在川大院大所開展深度合作,推動校地校企信息互通、資源共享、人才聯合培養。

五是狠抓人才和機制兩個關鍵點,繼續推進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落實“軍令狀”制度,完善“揭榜掛帥”等機制,引進更多一流創新人才,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記者鍾華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