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的高發,讓很多人開始關注自身症狀,有些人會把它跟中醫裏的五色聯繫起來,比如身上變黃預示有肝癌,變黑預示有腎癌……但其實,癌症並不是這麼簡單來判別的,一些看似正常的身體症狀,其實也可能藏着“大病信號”。

一、身體4處變黑,暗示體內有癌

身上的痣變黑

如果發現身上的黑痣在短期內突然明顯變大,顏色也加深,或者突然破裂、潰爛、滲液和出血,平時不痛不癢,突然出現瘙癢或疼痛時,就需要高度警惕其惡變成黑色素瘤的可能了,最好及時就醫。

臉上變黑

如果肝臟出現問題,如肝癌,肝臟的代謝能力也會下降,這樣身體分泌的黑色素就不能很好地被代謝,就容易沉積在面部,導致臉色發黑。此外,肝癌還會出現肝區疼痛、腹脹、發燒、乏力、消瘦,進行性肝大或上腹部包塊等表現。

​●大便變黑

大便發黑,要當心腸癌,當癌變的腸道黏膜糜爛、出血,血液長時間在腸道滯留,就會變黑,進而與糞便混合後會使大便變黑。這時如果還有出現頑固性便祕、腹瀉,腹瀉與便祕交替,大便變細,惡臭味,則要警惕腸癌,及時去醫院檢查確診。

脖子突然變黑(黑棘皮病)

脖頸、腋窩、腿窩等皮膚褶皺處發黑要當心黑棘皮病,用手去摸該處會發現有類似天鵝絨一樣的增生。它可分爲不伴內臟腫瘤的良性黑棘皮病和與內臟腺癌相關的惡性黑棘皮病2種。如果發現頸部、腋窩皮膚出現黑色天鵝絨樣的改變,同時還在四肢末端(尤其是手)出現角化性的斑塊、疣狀結節,就要高度懷疑惡性腫瘤,及時就醫。

注意:疾病的診斷並不是依靠單一的臨牀表現來判斷的,上述這些症狀只是提醒大家要提高警惕,發現相關表現,要記得去醫院檢查,以便於有疾病可以及早發現與治療。

二、皮膚瘙癢難耐?也要當心惡性腫瘤

-生理性瘙癢

皮膚乾燥、瘙癢,多見於秋冬季節,當氣溫降低天氣乾燥時,皮脂分泌就會減少,皮膚便容易出現乾燥,出現皸裂、起皮、瘙癢等問題,這是生理性瘙癢最爲主要的原因。而老人之所以容易出現瘙癢,也是因爲年紀大了,人體內含水量少了,皮膚組織逐漸萎縮變薄,皮脂腺及汗腺分泌也減少引起。此外,洗澡太過頻繁、洗滌用品鹼性強、衣服布料不舒適等也會引發皮膚瘙癢問題。

-病理性瘙癢

❶過敏:最常見典型的表現就是局部或全身出現瘙癢,這類癢,一般在停止接觸過敏原後就會好轉。

❷蕁麻疹:發病前,常先有皮膚瘙癢,隨即出現風團,呈鮮紅色或蒼白色、皮膚色,風團大小和形態不一,發作時間不定,可反覆發作。

❸糖尿病:相關數據顯示,大約有10%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的時候會出現全身性或局部性的皮膚瘙癢,並且多是比較頑固的,尤其是外陰或肛門部症狀最嚴重。

❹肝膽疾病:有研究顯示,大約有40%—60%的肝膽疾病患者,在肝部不適、肝功能異常以及黃疸出現的時候就會出現皮膚瘙癢。

❺癌症:一些腫瘤,如霍奇金淋巴瘤、慢性白血病、肺癌、肝癌、胃癌等也可引發瘙癢,主要與癌細胞產生的代謝產物有關,這些物質隨血液到達皮膚後,刺激皮膚產生免疫反應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瘙癢。癌症引起的瘙癢,多爲突然發生且較爲頑固,持續時間長。與氣候變化無關,止癢藥也不管用,如出現這種情況,建議及時就醫。

總之,可引起皮膚瘙癢的原因有很多,所以具體是什麼情況,怎麼治療,還得根據個人情況而定,建議大家及時到正規醫院就醫。

三、如果得了癌症還有救嗎?

我們先來看一則數據:根據2018年最新的癌症腫瘤登記年報顯示,2015年,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人數是392.9萬,發病率是285.8/10萬,死亡人數233.8萬人,死亡率爲170.1/10萬。

雖然情勢還是比較嚴峻,但對比10年前,我國癌症的5年生存率已經從30.9%上升至目前的40.5%。

癌症現在已經不是“絕症了”,只要積極配合治療,還是可以取得比較理想的治療效果的,尤其是早期的癌症。

國家腫瘤專業質控中心主任赫捷表示:近年來,腫瘤診療新技術和多學科診療模式的推廣應用,也明顯提高了腫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如手術方面,隨着胸腹腔鏡等微創外科技術的普及應用,顯著減少了創傷、提高了療效、加速患者康復;放射治療方面,三維適形、調強、圖像引導、立體定向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放射治療定位與照射的準確性;在藥物治療方面,新的靶向藥物及免疫藥物不斷出現,有效提高了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質量。同時,腫瘤多學科診療模式(MDT)近幾年正在大力推廣和應用,可以發揮不同學科優勢爲患者制定最佳治療方案,確保最佳療效,雖然對標日本、美國等發達還有很多進步的空間,但是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好消息出現。

總結:身體出現任何異常,尤其是持續的時間比較長,一般治療也無效時,一定要提高警惕,當心癌症等疾病,及時去醫院檢查治療,以求早發現、早治療、早康復。

本文爲***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