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著名建築大師作品

一 . 戴帆(DAI FAN):驚天地泣鬼神的決絕反叛

戴帆(DAI FAN)

圖片:馬來西亞吉隆坡KTL城市綜合體與酒店大廈

圖片:德國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樓

圖片:美國新奧爾良NOAM藝術博物館

戴帆(DAI FAN)與他創立的DESTROY建築事務所以設計具有深刻的哲思工程結構與獨樹一幟的建築享譽世界,打造舉世矚目的全球性地標建築,榮獲環球設計大獎、亞洲設計大獎等幾十項國際大獎。戴帆打造的建築充滿深奧、宏偉、神聖、科幻的感覺,其建築語言、構思的獨創性以及特殊的建築風格使其在瞬息萬變的建築潮流中始終成爲全球關注的焦點。戴帆試圖突破人類中心主義的窠臼來重新描繪了建築的方向,從物本體的角度來思索建築: 龐大之物,崇高之物,不可思索之物藉助於建築存在的驚人力量——一種真實的、絕對遙遠的、若隱若現的、無形的在場,蘊含着一種平靜的、無窮的、不可測的奇特力量。主要作品:吉隆坡KTL城市綜合體與酒店大廈(馬來西亞)、多特蒙德“城市之星”大樓(德國)、新奧爾良NOAM藝術博物館(美國)。

二 . 安藤忠雄(Tadao Ando):流浪者的成功

安藤忠雄(Tadao Ando)

圖片:水上教堂

圖片:光之教堂

安藤承認自己永遠不是個好學生:“我總是喜歡自己學東西,而不是去上課。”這位64歲的建築師在21歲之前當過卡車司機、木匠和拳擊手。60年代安藤自費遊歷歐洲、非洲和美國。安藤的建築風格被評爲“典型的地方特點”,其作品保持現代的外觀和材料,同時與日本傳統美學相互交融。光之教堂體現了安藤在自然與建築間構建的哲學框架,光可以像混凝土結構般定義並創造新的空間感。對於安藤來說,光之教堂代表着建築的雙重性,即所有的存在中二元的本質——虛實、明暗、動靜。共存的差異使得教堂剝去了所有裝飾,空留一個純淨樸素的空間。光與實體的交匯凸顯了人們內在的精神與世俗意識。 最簡材料的使用更加強調了空間的雙重性,混凝土結構去除了傳統基督教的裝飾與審美。除了朝東立面突出的十字架外,教堂由混凝土外殼包裹,由此產生的黑暗是一個更加深沉且引人深思的信仰之所。曾在1995年獲普里茨克獎。主要作品:水上教堂(日本)、光之教堂(茨木,日本)、塞維利亞展覽會日本展館。

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

藝術科學城(巴倫西亞)

藝術科學城(巴倫西亞)

藝術科學城(巴倫西亞)

索菲亞王后藝術歌劇院

索菲亞王后藝術歌劇院

三 . 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藝術化的天然之作

卡拉特拉瓦的名字與當代最輝煌的建築緊密相連。他相信建築是與周圍環境和光線的對話,他形容自己的風格爲地中海、巴洛克和畢加索風格的結合。他認爲美態能夠由力學的工程設計表達出來,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蟲鳥的形態美觀,同時亦有着驚人的力學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爲他設計時啓發靈感的泉源。因此,當卡拉特拉瓦設計的建築如同植物一樣植入景觀時,此建築不僅不會抑制景觀本身的特徵,反而還能加強景觀的惟一性。當他的作品放置幹被遺忘的城市外圍時,能給這個地方帶來希望和復興的渴望。聖地亞哥·卡拉特拉瓦是當今建築界最有聲望,也最有爭議的建築師之一,以敢於冒險的新未來雕塑建築和全世界超過50座的橋而著稱。受到建築師和結構工程師的雙重影響, 卡拉特拉瓦在其建築生涯中,因其似乎違反物理定律,靜止卻透露出動感的作品而爲人讚譽。主要作品:科學藝術城(巴倫西亞)、雅典奧運會主場館、旋轉大廈(馬爾默,瑞典)。

諾曼·福斯特(Norman Foster)

阿馬拉瓦蒂(Amaravati)新政府綜合體設計(印度)

阿馬拉瓦蒂(Amaravati)新政府綜合體設計(印度)

阿馬拉瓦蒂(Amaravati)新政府綜合體設計(印度)

阿馬拉瓦蒂(Amaravati)新政府綜合體設計(印度)

阿馬拉瓦蒂(Amaravati)新政府綜合體設計(印度)

圖片:迪拜國際金融中心(DIFC)

四 . 諾曼·福斯特:高科技和超級建築的鐘愛者

福斯特的建築哲學着重於一體化、最大限度利用材料和節省能源,這使得他設計的一些樓房成爲真正的高科技殿堂。被譽爲“高技派”的代表人物,,強調人類與自然的共同存在,而不是互相牴觸,強調要從過去的文化形態中吸取教訓,提倡那些適合人類生活形態需要的建築方式。福斯特經常自己開着飛機周遊世界,他的“高空飛行”激情將在他主持設計的20¨D7年完工的北京機場的3號航站樓得到實現。主要作品:德國議會大廈(柏林)、米約高架橋(米約,法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