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裏的孫權是打虎英雄,身手功夫了得,駕馭英雄豪傑的功夫也很了得,要不怎麼可能在三國混戰中牢牢霸據了江東之地。兩位叔叔輩的老英雄本想教育教育他,結果火燒赤壁大敗曹操,火燒夷陵大敗劉備,倆叔(劉備兼任妹夫)都被他燒腫了臉。

近來看《三國志》裏有關孫權的資料,忽然發現此人喜歡耍弄嘴上功夫,經常調侃捉弄別人,還時不時被人反打臉,但他始終是一枚頂級逗比,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練習惡搞的專業。

據《三國志》記載,蜀漢使臣伊籍抵達東吳首都建業,前來拜見孫權。孫權早就聽說此人有辯才,他表示很不服氣,想挫一挫伊籍的鋒芒。

伊籍進殿,正在拜見行禮,孫權當頭就打了一棒:“勞事無道之君乎?”——服侍無道昏君,跑這麼遠來是不是很辛苦啊?

伊籍想也沒想就對答:“一拜一起,未足爲勞。”——給您行禮,也不過是一拜一起的事兒,也算不上很辛苦吧!

本想給人家一個下馬威,沒想到在瞬間就被懟回來,還懟得這麼劈頭蓋臉。

在下面站着的吳國大臣們想笑又不敢笑,孫權臉上一定是陰一陣晴一陣,好不尷尬。

被蜀漢使者嗆水難堪還不止這一次,費禕也臊過孫權一回。

費禕此人可不是個等閒角色,一代名臣,諸葛亮死後,初爲後軍師,後爲尚書令,再遷大將軍。諸葛亮深爲器重,在著名的《出師表》中,稱讚他爲“志慮忠純”。不僅如此,225年,諸葛亮征討南中凱旋,朝中大小官員出迎數十里,這些官員的年齡或官位多在費禕之上,但諸葛亮特請費禕同坐一車。因此,衆人都對費禕刮目相看。

費禕來到東吳,孫權下令宴請,忽然他就起了一個很頑皮的心思,事先吩咐參加宴會的羣臣:“使至,伏食勿起。”他的意思是費禕這傢伙來了,你們只管低着頭喫喝就是了,不用起來見禮。

費禕走進宴會大廳的時候,只有孫權停下杯筷給他打招呼,其他人都像沒有看見他似的,只管悶着頭喫東西。費禕看到這種情形,靈機一動,大聲嘲諷說:

“鳳凰來翔,麒麟吐哺;驢騾無知,伏食如故。”

短短的十六個字,簡直妙到毫巔,費禕自比爲鳳凰,倒也不得罪孫權,用麒麟來比喻他,但東吳的羣臣可就慘兮兮,全成了驢騾。

老版《三國》之費禕

“鳳凰翩翩飛來,麒麟停杯接待;驢騾愚昧無知,依舊低頭喫菜。”

哈!吳國羣臣聽了,面面相覷,不知如何應對。孫權搬起石頭砸腳,尬到極致。

救場如救火,此時諸葛亮的大侄子諸葛恪站了起來,很高調地回敬了幾句:

“爰植梧桐,以待鳳凰,有何燕雀,自稱來翔?何不彈射,使還故鄉!”

這二十四字攻勢也相當凌厲!

“我們種好了梧桐,本是等待着鳳凰,哪知道來只燕雀,也敢在這裏飛翔,小心我們彈射你,還不趕緊滾回家鄉!

局勢反轉,很急很高能,費禕一時接不住,知道遇到了高手,嘲弄不成反受其謔。諸葛恪機智反譏,一舉解了孫權和衆位大臣的圍。不能不說,這位天才神童果然出手不凡。

說到諸葛恪,孫權也曾經跟他撕扯過,還不止一次。

諸葛恪還是個小屁孩的時候,孫權有一次問他:“你爹和你叔諸葛亮誰更優秀?”

這問題其實挺刁鑽的,諸葛三兄弟一龍一虎一狗,當時就有評議,論聲望哥哥諸葛瑾是要弱於諸葛亮的,但是當兒子的怎麼能說爹不行呢?那不是讓孫權抓了小辮子?以他那股促狹鬼的勁兒,下次見到諸葛瑾肯定會揶揄他——你兒子都說你不如你弟諸葛亮呢!那必然會讓諸葛恪的老爹非常難堪。

諸葛恪當時就毫不遲疑地回答:“當然我的父親更優秀。”孫權問他原因,諸葛恪說:“父親知道應該輔佐誰,而叔父不知,所以我的父親更優秀。”小屁孩不僅避重就輕地回答了問題,還順手拍了孫權的馬屁,他聽罷大笑。

後來,孫權在見到諸葛恪瑾父子的時候還玩過一個陰的。《古今譚概》裏曾有記載:“諸葛恪字元遜,瑾長子也。恪父瑾面長似驢。翌日,孫權大會羣臣,使人牽一驢入,長檢其面,題曰:‘諸葛子瑜’,諸臣竊笑。恪跪曰:‘乞請筆益兩字。’因聽與筆,恪續其下曰:‘之驢’。舉座皆笑,權乃以驢賜恪。

詳細的解讀,如果您感興趣,可以參看:自稱比諸葛亮還聰明的天才,何以招來滅門之禍?,這裏不再贅述。

同樣還有《三國志》裏記載的這個段子:“又一日,大宴官僚,孫權命恪把盞。巡至張昭面前,昭不飲,曰:‘此非養老之禮也。’權謂恪曰:‘汝能強子布飲乎?’恪領命,乃謂昭曰:‘昔姜尚父年九十,秉旄仗鉞,未嘗言老。今臨陣之日,先生在後;飲酒之日,先生在前,何謂不養老也?’昭無言可答,只得強飲。權因此愛之,故命輔太子。”

孫權好酒,經常和羣臣喝大酒,還總是在酒席上難爲人,這是他的一貫作風,而且他開玩笑的尺度很大,不光是過“潑水節”,還要過“落水節”。

在武昌釣臺,孫權和羣臣宴飲,又喝得大醉,他讓手下人往大家頭上灑水,還說:“今天痛飲,得有人醉得掉進臺下的水裏,纔算喝好了。”話音一落,酒量有限的張昭吊着臉就走了,到外面坐進了車裏。孫權派人來喊他,說:“大家在一起不過是高興高興,您這是何必呢?”張昭正色回答:“以前那位無道昏君商紂王不是搞什麼糟丘酒池,通宵達旦地喝酒嗎?恐怕當時也只是想高興而已吧?”這句話懟得孫權默然無語,一時意興闌珊,酒席也就散了。

除了張昭,在酒席上,他還難爲過名士虞翻。

當時他剛當了吳王,又大擺宴席以示慶賀。他還挨個給大家行酒,喝得意氣風發。但是虞翻天生沒酒量,看見他又過來斟酒,乾脆趴地上裝醉,等孫權過去了,他再翻身坐起來,沒想到孫權一回頭給看見了——嗯?我敬酒你都敢裝蒜?大怒,竟然拔出劍來要行兇殺人!結果被大司農劉基(可不是明代的劉伯溫穿越過來的)給一把抱住了,趕緊勸他:“大王酒後要殺名士,那你這麼多年來招賢納士的好名聲就毀於一旦,這個人殺不得!”

孫權還強詞奪理:“曹操能殺孔融,我就殺不得他虞翻嗎?”劉基又勸:“曹操那樣的人殘害士子,算個什麼東西!大王您可是要當堯舜一樣賢君的人吶!”

話說到這份兒上,孫權的酒醒了,知道自己差點釀了大錯。好在這個人倒是能知錯就改,馬上表態:今後凡是我喝了酒要殺人,一律不能殺!

回頭再說張昭,他和孫權也算得是一對奇葩君臣了。

當年曹操帶兵打過來,張昭勸孫權投降,孫權沒聽。等他聯合劉備在赤壁打敗曹操以後,這事成了張昭終身的污點。呵!孫權只要想起來,就免不了要吐槽張昭兩句。

229年,孫權終於當上了皇帝,羣臣祝賀,時任綏遠將軍的張昭也過來想說幾句歌頌的話,可還沒開口,孫權就說了一句:“當年我要是聽了張公您的計謀,現在估計已經在要飯咧!”

這是孫權在脫口秀歷史上惟一大勝的一次,比他大26歲的“昭大慚,伏地流汗。”

再後來,因爲與遼東公孫淵勾搭的事,張昭勸孫權別跟他玩,孫權就是不聽。

張昭一氣之下稱病回家了。

孫權一看,喲嗬!老頭兒挺倔呀!來人吶!他既然不上朝,那就把他家門用土給我堆上!

被堵在裏面的老頭大怒,也大喝一聲:來人吶!挖土!把門從裏面給我堆上!

於是,一堵大門,兩面堆土,千古奇觀。

外面的孫權聽說老頭竟然從裏面也把門封了,你這是表示決不出來是吧?一時火起,命令:給我放火燒門!就不信燒不出個你來!

一對倔棍就這麼槓上了。張昭看着大火熊熊燃燒,梗着脖子,燒死我老頭也不出去!

看見火勢猛烈,孫權這時有點虛了,怕真把老頭燒死,又趕緊讓人滅了火,自己站在門外賠罪。

張昭的兒子們商量了一下,得給這個二貨皇帝一個臺階下,於是把老頭子硬架出來,送到孫權的車上,孫權再三道歉纔算完事。

不得不說,這局孫權輸了。

大將朱桓出征,孫權設宴爲他送行。朱桓喝大了,忽然端起酒杯說:“微臣就要遠征,要是能摸一摸陛下的鬍鬚,臣就縱死而無憾了。”孫權聞言,扶着案几,把腦袋伸過去,撅着下巴讓朱桓捋了鬍鬚,朱桓邊捋邊感嘆:“今天才真正是捋到虎鬚了!”孫權大笑。

《荊州先德傳》說:”權好嘲戲以觀人。”意思是孫權是借開玩笑在觀察,在品人。但是對他這招兒,後世的朱元璋非常不認可,他認爲:

“君臣之間,以敬爲主。敬者,禮之本也。故禮立而上下之分定,分定而名正,名正而天下治矣。孫權蓋不知此,輕與臣下戲狎,狎其臣而褻其父,失君臣之禮。”

朱元璋應該是受到了宋儒理學的影響,說得跟個老學究似的,裝個大頭蒜。如果僅從這點上來看,孫權是逗比也好,是大智若愚也好,反正比朱元璋可愛多了。

太史叨叨令原創,歡迎批評指正。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鑑》《漢晉春秋》《吳書》《荊州先德傳》《古今譚概》《江表傳》《建康實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