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國之死因種種

蜀國在三國中是最先被KO的,從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到263年被魏國滅掉,國祚僅存43年。

一直以來,對於蜀國的滅亡原因有種種說法。

個人認爲,蜀國之死,就在一個“戰”字上,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也11次北伐,這實在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好戰國家。魏國的桓範在《兵要》中就高度總結過:“故曰好戰者亡,忘戰者危,不好不忘,天下之王也。”

也有人說,蜀國在諸葛亮在位的時候,還能勉力維持,但他事無鉅細,事必躬親,然後把自己活活累死了。正如老狐狸司馬懿所言:“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而且諸葛亮管得太細,別人沒有鍛鍊的機會,所以也沒有培養出得力的繼承人。宋代的範祖禹就認爲:“欲以一人之身代百官之所爲,則雖聖智亦曰力不足矣。”即使孔明先生有“聖智”,畢竟也不是千手觀音,怎麼可能把百官的事都幹了呢?

個人又認爲,這只是一種片面的看法,諸葛亮一代良相,鞠躬盡瘁,無可厚非。他死後,蜀國的能臣並不是一個兩個,文有蔣琬、費禕、董允等,都是可以挑起丞相重擔的人,武也有姜維等人足以保境安民。

蜀國的滅亡,首先是自己窮兵黷武,把國家打空了。這麼死纏爛打的原因說起來也可笑,就因爲蜀先主劉備號稱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所以蜀國就一直肩負着要“恢復中原”的責任擔當。中山靖王在地下都覺得扛不起這麼大的壓力,你用這麼個名號建個國家玩玩也就是了,還當真要恢復漢室嗎?就靠你全國區區一百萬人?

一位全能的外交大臣

說到蜀國的能臣,今天特別要說說費禕,如果不是刺客突然害了他的性命,以他的施政方針,修養生息,勵精圖治,再加上蜀國的山川之險,不要說一統天下,至少分庭抗禮,獨霸一方,不會第一個出局。

讀過《出師表》的人,相信對費禕這個名字都不陌生:“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能夠被諸葛亮另眼相看的人,必然非同等閒。諸葛亮其實很早就發現了費禕是個大才。225年,諸葛亮征討南中凱旋,朝廷官員在數十里外迎接,諸葛亮對費禕青眼有加,請他上自己的車子同坐同行,“由是衆人莫不易觀。”從此,大家都對默默無聞的費禕刮目相看。

也就是在此之後,費禕開始嶄露頭角,先被任命爲昭信校尉,經常出使吳國,每次都不辱使命。

吳主孫權是個喜歡惡搞的諧星,經常刁難蜀國使者。吳國還有一位天才辯手諸葛恪,也是一把鬥嘴的高手。費禕不亢不卑,不落下風,甚至贏得了孫權的尊重。

據《費禕別傳》記載:曾經有一次,孫權和他的一幫手下在宴會上用好酒猛灌費禕。看費禕喝得大醉,這幫傢伙就開始套他的話,又是關於蜀國的一些情況,又問他個人的一些看法,這些問題都比較隱祕而敏感。費禕雖然大醉,但能守住底線,也就借醉裝醉,決不隨口亂說。等到回去之後,他回想他們的問題,然後一條條給他們列出來,該說的說,不該說的絕不說,吳人也挑不出任何毛病。

回國後,他被升職爲侍中。

一位通曉軍機的大將軍

從227年開始,費禕就跟隨諸葛亮北伐,並擔任參軍。荀彧初事曹操,也幹過這個工作。

到230年,費禕轉爲中護軍,中護軍曾經專文介紹過,執掌禁軍,總統諸將,並且主武官選舉,趙雲曾經任此要職,由此來看,數年間,他已經迅速成爲諸葛亮的左膀右臂。

當時軍中的魏延與楊儀二人矛盾很深,每次都嗶嗶不休,魏延甚至對楊儀亮過刀,意思是你不怕老子宰了你!楊儀是個文官,一時哭得眼淚橫飛。費禕每次都坐在二人中間,不斷勸導疏解。也正是因此,諸葛亮在世時,魏延和楊儀還能各盡所能,這都是費禕居中調解之功。

後來,諸葛亮在五丈原爲國盡忠,費禕等人智除魏延,隨後又除掉了有不臣之心發表叛國牢騷的楊儀,這些不再細表。

236年,費禕當上了尚書令。《費禕別傳》記載:當時國內正是多事之秋,但費禕確有過人的才能,不僅悟性高超,更能過目不忘。他可以一邊聽取各種彙報,一邊接待賓客,期間還能飲食嬉戲,甚至下上幾盤棋,但每件大事都會處理得合適妥帖。

後來董允也當了尚書令,他想學習費禕的幹法,但十天下來,就發現事情“多所愆滯”,完全亂套,不是辦誤了,就是辦差了。董允不得不嘆道:“人和人的差距竟然如此之大!費禕的能力我確實趕不上。我每天忙得像陀螺,哪有閒功夫乾點別的!”

238年,費禕升任大將軍,成爲蜀漢的三軍統帥。

244年,魏國大將軍曹爽發兵十萬,殺氣騰騰直奔蜀漢而來,由於兵力不足,漢中形勢極爲危急。費禕親自率軍從成都馳援,間道直插曹爽後方,搶佔了軍事要地三嶺。魏軍腹背受敵,這是回撤的必經之地。曹爽經過一番苦戰,軍兵死傷枕籍,所帶去轉運的牛馬也幾乎耗盡,曹爽才僥倖逃脫。

從此一戰即可看出,多年跟隨諸葛亮行軍參習,費禕已經通曉用兵之道。雖然對手曹爽略顯草包,但有費禕等人在,蜀國自保還是綽綽有餘的。

一位寬濟博愛的治世高才

246年,蔣琬執政12年後病逝,劉禪君臣按照諸葛亮的生前安排,費禕接班,執掌大權。

前文說到董允覺得自己不如費禕,但費禕也很有自知之明,他認爲自己比丞相諸葛亮還是差得很遠,所以在執政之後,他改弦更張,要培養國力,休養生息,所以嚴格控制姜維的北伐慾望,“常裁製不從,與其兵不過萬人”,甚至魏國發生了高平陵之變,他也不爲所動。

“興復漢室”這個有點虛無主義的政治目標在他任期內漸漸淡化。對於蜀漢的治理,他卻展現出了高能的本領。

朝中一應慶賞刑威,都要經過他的手眼,政令通達,井井有條。而且在他任內,董允、杜瓊、陳祗等能臣也得到重用。幾年下來,“邊境無虞,邦家和一”,蜀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最難能可貴的是,他身居高位,家不積財,過得非常簡樸。據《費禕別傳》記載:他的兒子們也都是布衣素食,不坐車,沒侍從,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他“寬濟而博愛”(陳壽語),主政期間與吳國關係最融洽,百姓安居樂業,南中地區叛亂大大減少……

然而,一個最沉重的然而……天不假年,更準確地說天不佑蜀,費禕的生命最後定格在253年。

這一切都是因爲一名刺客的出現。他叫郭循,官拜左將軍。郭循本是一名魏國降將,世代居住在關西一帶。在一次交戰中,郭循戰敗被俘,爲了活命,假意投降。

據說郭循原本打算刺殺蜀漢皇帝劉禪的,(要成功了對蜀漢是利是弊?)但實在是沒有機會,所以退而求其次。最終在新年宴會上,郭循對二把手費禕突然出手,費禕根本沒有防備,被當場殺害。

費禕死了,一個時代結束了。他強行中止的北伐國策,重新啓動。姜維掌握軍權,開始不斷對曹魏用兵,蜀漢國力大損。

更糟糕的是,“自禕歿後,閹宦秉權”,一直蠢蠢欲動的宦官們走到前臺,逐步把持朝政。

建國艱辛萬難,滅國倒很容易。十年後,劉禪出降,蜀漢亡國。

個人感慨:諸葛身後,蜀國並非無人,劉禪也並非小說描述得那麼愚闇孱弱,只是歷代在推崇諸葛先生的過程中,難免越拔越高,甚至到了“狀其多智而近妖”的地步。一個極其高大的形象樹起來,別人就難免會生活在他的陰影裏。蜀漢四相,皆有經邦濟世之能,以費禕爲例,即是德才兼備。今天不過是把他從角落裏拉出來,給大家亮個相而已。

參考書籍:《三國志》《資治通鑑》《漢晉春秋》《費禕別傳》《古今譚概》《華陽國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