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是一個人最好的風水。

作者:洞見Echo

俗話說:“道德傳家,十代以上。”

什麼樣的道德傳家,才能讓一個家庭乃至家族越來越興旺?

清代學者金纓,在其著作《格言聯璧》中寫出了最好的答案。

能守好以下五個家道的家庭,想不興旺都難。

01

勤儉,治家之本

《紅樓夢》中,賈家富甲一方,貴爲皇親國戚,有着滔天的錢財權勢。

但傳到後代,家中後輩貪圖享樂,喫穿用度極其奢靡浪費,最終敗落。

正所謂:人勤,可發家;人奢,富不長。

奢侈如一劑美味的毒藥,使人在甜蜜中墮落,但凡養出一個奢侈無度的子孫,就足以導致整個家庭的衰敗。

唯有保持勤儉,才能知足常樂,珍惜所得。

晚清重臣曾國藩,就堅持以勤立身,以儉持家。

他每頓飯只配一道菜喫,生活十分簡樸,從不鋪張浪費。

曾國藩也教育家人勤儉:

爲了敦促家人節儉,他規定家中女眷都要紡布,即使自己夫人也要如此。爲了培養子女勤勞的習慣,他要求孩子們早起,每天掃屋、擦桌、收糞、鋤草。

正是堅守這樣的勤儉家風,在那個風雲詭譎的時代,曾國藩家族才能紮根立足,延綿不衰。

曾國藩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單純交付家業,不如交給他們勤儉的品質。

畢竟,懂得珍惜,方得幸福。

唯有勤儉一世,才能安穩一生。

02

和順,齊家之本

教育家木村久一說:家庭應該是愛、歡樂和笑的殿堂。

錢鍾書楊絳一家一直被世人所稱道,大多是因爲他們包容和睦的家庭氛圍。

一次,夫妻二人帶女兒錢瑗出去喫飯,錢瑗卻總看向鄰桌。

原來,是鄰桌夫妻正在激烈地吵架,吵完後二人冷面相對,一言不發。

可憐他們的孩子,只呆呆坐着,滿臉愁苦地望着父母。

錢瑗見此,對錢鍾書楊絳說:“我覺得夫妻恩愛的孩子都很幸福,所以我特別感謝爸媽,能讓我成爲幸福的孩子。”

《朱子家訓》有云:“家門和順,雖饔飧不濟,亦有餘歡。”

日子本就是細瑣的雞毛蒜皮,牙齒碰舌頭,鍋碗碰着勺。

再親密的關係,也免不了發生矛盾,不妨多一些寬容,少一些計較,大事商量,小事原諒。

一家人相敬相愛,和和睦睦,才能共渡難關,把路走長遠。

正如楊絳在《我們仨》中所寫:

“我們相伴相助,碰到困難一起承擔,困難也就不復困難。”“不論什麼苦澀艱辛的事,都能變得甜潤;稍有一點快樂,也會變得非常快樂。”

03

謹慎,保家之本

生活如大浪行舟,人在船頭,一不謹慎,就是船毀人亡。

多少家庭的風波,都來自不謹慎的選擇。

剛剛播完的《流金歲月》中,蔣南孫的爸爸便是這樣。

他是蔣家獨子,家財雄厚,子女優秀,卻從不踏實做事,凡事抱着“賭一把”的心態。

人到中年,還鋌而走險,選擇炒股,結果千金散盡,生活崩盤。

正應了那句老話:“守身勿羞父母,創立別害子孫。”

做人若不守規矩,羞愧的是父母。創業不謹慎,禍害的是子孫。

最終,他承受不住壓力,從高樓一躍而下。

一個原本美滿的家庭,不過是走錯了一步,便墜入萬丈深淵。

《圍爐夜話》有言:“本分人,即是快活人,無奈做本分人者少。”

本本分分,是一個人最大的智慧。

不起貪心、不動妄念,不奢求自己夠不到的生活,如此才能心安理得,享自己該享的福。

一個家亦如此。

小心駛得萬年船,想要守得安穩,莫過於小心行事。

凡事深思熟慮,不拿家人幸福當賭注,不做冒險的選擇,纔是避禍良方。

04

詩書,起家之本

對於普通人來說,讀書,是最低門檻的高貴。

對於一個家庭來講,沒有比讀書更好的習慣。

讀書,雖不是唯一的出路,卻是最公平的路。

范仲淹家境貧寒,兩歲喪父。

他跟着母親改嫁,自小被人嘲諷,便發誓要自立門戶。

從一無所有的窮小子,到後來的一代名臣,他正是通過讀書,改變自己和整個家族的命運。

范仲淹專門撰寫了《訓子弟語》,語重心長地談起讀書的重要性:

“耕讀莫懶,起家之本;字紙莫棄,世間之寶。”

一次,兄長範仲溫找來,想要范仲淹給自己家孩子走後門。

范仲淹想都沒想,就一口拒絕,只提出兩項告誡:

“其一,督促孩子們發奮學習,每天必令其鑽研功課,苦讀苦練,決不能讓他們得過且過,混天度日。其二,讓孩子們明白,只有學有所成,才能入仕做官,有所成就。”

此舉看似不近人情,卻給范家子弟指了一條明路。

在范仲淹的教育下,范家子孫無一不在學業上奮發上進,後代多是名臣良相輩出,成爲一方美談,被世人敬仰。

富貴傳家,不過三代,詩書繼世,方能長遠。

讀書,不僅是一個人發達的本錢,更是一個家族興盛崛起的動力。

05

忠孝,傳家之本

古聖先賢說:“父母是我們的第一大福田。”

正所謂種瓜得瓜,對父母越好的人,福報越大,恩惠越多。

一次文化論壇中,有名女士問了這樣一個問題:

“老師,我媽身體不好,我平時工作比較忙,時間比較少,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我爸;我想把我媽送個條件比較好的養老院,行嗎?”

老師不答反問:“你想讓你的家過得好嗎?你想讓你的孩子好嗎?”

女士點點頭。

老師這才語重心長道:

“如果你能把你爸媽照顧好,你的孩子肯定聰明伶俐又省心,個個都是賢孝子孫。當着你兒女的面,和言細語對待老人,好喫好喝供養他們。每天做好飯菜,你告訴孩子,先給爺爺奶奶喫。你想想看,今天的老人就是明天的你。等到你老了,你的孩子也會說,讓爸媽先喫,是不是?”

說完,老師又嘆了口氣:

“很多人去外面找老師教孩子,殊不知真正的好老師是自己的言傳身教。”

這位女士頓時醒悟。

有句話說得好:待你父母十二兩,兒孫還你一整斤。

父母,是一個家庭的根,澆灌好了根,才能長出豐盛的果實。

父母孝敬老人,孩子纔會看在眼裏,把他當成榜樣,這便是“父形子肖”。

有什麼樣的教育,就有什麼樣的德行。

如此代代相傳,老人心疼孩子,孩子孝敬老人,父母關心子女,子女陪伴父母,一家子和和美美,就是最大的福分。

《人生第一課》裏有這麼一句話:

“家風,不是教科書,不是課堂,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不是揮舞的棍棒。

但它卻像空氣一樣,具有持久的滲透力,影響力往往勝過其他有形的教育手段。”

好的家教門風,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資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