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短视频第一股”,快手自IPO以来便引得诸多关注。


1月26日,快手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发行方案。因为募资火爆,有报道称,快手的公然招股过程仅仅维持了两天,提前在周三(1月27日)就会结束招股。

截至27日17:00分,据数据统计,快手实际认购已超211倍,冻结资金2232亿港元,预计将超购约634倍。

快手十足成了资本的香饽饽。值得注意的是,在正式申购之前,快手再次更新了招股书,更新数据与其2020年前9个月的成绩比拟,并不那么喜人。

最新招股书数据显示,2020年前11个月,快手的总营收达到525亿元,毛利达到209亿元,毛利率为39.9%,而这其中,快手的经营亏损扩大至94亿元,相比之下,2020年前9个月快手亏损为72.44亿元。

亏损扩大的同时,还有快手用户月活与日活增速放缓甚至下滑的情况。

2020年前11个月,快手APP的快手日活和月活数据为2.63亿、4.81亿,对比玄月招股书,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624亿和4.829亿。这意味着快手9月发布招股书之后的三个月里,日活只泛起了微幅增长,而月活则泛起了稍微的下滑。

这次更新数据中,快手固然并未详细透露直播业务的收入,但是仍然给出了一些信息。这些信息透露出了护城河背后的隐忧。

没错,尽管快手直播业务如火如荼,将下沉市场一网打尽,GMV业绩十分亮眼,但——却难盈利。

截至2020年11月30日,快手电商GMV达到3326亿元人民币,这当然是个令人羡艳的成绩,快手拿下了上亿“老铁”,也拿下了下沉市场。但值得注意的是,这都是在辛巴“假燕窝”事件发生之前。

辛巴撑起了快手带货直播GMV的近三分之一的天下,他的“翻车”,对快手的影响是不问可知的。


作为快手直播最重要的个人IP,辛巴也给快手带来不可回避的负面影响。另一个角度来讲,快手“家族化”盛行,这也是一计“隐雷”,固然快手有意将IP分散打造,搀扶腰部主播,但目前收效甚微。

快手用十年完成了从0到4000亿的草根逆袭,打下了海内短视频领域的半壁江山。

那么,下一个十年,快手靠什么打出一片新天地呢?

去年5月,快手做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组织架构调整,涉及商业化、运营、产品等多个核心部分——商业化负责人严强、运营负责人马宏彬、产品线负责人徐欣和王剑伟等4位关键人物都有所调动。

人事调动之大,证实改革决心之大。


在内容生态上,从老铁独大,到明星加盟 ;在商业模式上,广告和带货上升,直播打赏占比下降。产品和组织架构,也随之做着调整与改变。

通过复盘来看,快手在做对了转型短视频平台,并且专注面向下沉市场这件事之后 ,在商业模式、产品架构上却走了一定的弯路。不外,快手在三年的折腾之后,方向好像也逐渐清楚。

据了解,快手2021年战略方向有三个关键词:上下滑、南方和产业化。

面对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强敌环伺,调整之后的快手能否稳住增长,进一步在产业化上深耕,相信上市后的信息表露能给我们更多谜底。

注重直播的快手,在直播变现愈发难题、广告业务极度依靠流量而痛失流量IP的情况下,要如何讲好上市后的故事,这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