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省事的人往往看起来凉薄。

你是不是会有这种心理“不愿意麻烦别人,也不愿意别人麻烦自己。”然后抱着这样的心理,再大的苦都自己吃再累的事情都自己做所有的负面情绪都自己。你认为这是为别人省事,但其实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人格。

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一座孤岛,也没有一个人能真正的与世隔绝。”既然要相互依存,就要懂得适当的“麻烦”别人。

一般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有这两种心理:

一、不愿意麻烦别人,你们也别来麻烦我。或是害怕自己的请求会被拒绝。

二、自己的事情绝不开口请求帮忙。当别人有请求时,就算是不愿意也会去帮忙。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种:

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人,他们的潜在台词也是你们也别来麻烦我,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规避矛盾,还可以让自己远离麻烦。

生活中你是不是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别人主动为你做一点小事,也会被你很快的拒绝或是很快的还别人人情。

这是因为别人对你的好,在你看来是有压力的。

不管依赖别人还是被别人依赖,对你而言都是很麻烦的事情,因为你认为只要有依恋就容易产生依赖,而依赖会给你造成伤害。

在心理学上这样的想法通常被称作 “回避型人格”。

回避型人格一般指回避型人格障碍,是以全面的社交抑制、能力不足感、对负面评价极其敏感为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这类患者总觉得自己缺乏社交能力, 缺乏吸引力,在各方面都处于劣势,因而显得过分敏感和自卑。自尊心过低加上对事情过分敏感,导致担心自己会被别人拒绝,使得患者很难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

心理学家肯伯格说每一个人对自己的理解都是由三部分组成的:自我映像、他人映像、情感色彩。

自我映像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评价。

他人映像就是他人的态度让你对自己的评价。

情感色彩就是如果你一直体会到的情绪如何,就会影响你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根据研究证明这种人格存在的原因,通常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太多的回应或是肯定,导致他们的自我映像出了问题,开始对自己自我否定。

例如:
小时候你的父母没有精力去照顾你,忙自己的事情,你的请求通常都会被无视,久而久之也会在你的心中形成一个想法“我是不好的”“我是不重要的”。

这些想法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根深蒂固,一直伴随着你。它让你开始变的过分敏感和自卑、开始让自己尽量不出现在别人的面前、你开始觉得就算自己开口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所以干脆直接不开口寻求帮助。

总结来说:回避型人格的人会对“拒绝”十分的敏感,害怕亏欠对方。但其实他们的内心是很渴望爱和被爱的。

第二种心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种心理被称作 “圣母型人格”。 对于这类人格的人来讲,讲出他们自己内心的真实需求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是却又努力地迎合他人。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他们通常把自己的精力都花在别人身上,对任何人都是有求必应,如果自己没有帮助别人,甚至会感到内疚。心理学家把这些始终把友善待人作为唯一行为准则并因此受尽委屈的人称为圣母型人格”。

这类人具有的特征就是:不去拒绝别人,也不愿意麻烦别人。

这种人格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你会在这样的心态下逐渐丢失真实的自己。它的形成也源于童年时的经历。

例如:
小时候你的父母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经常冷落你,对待你的方式十分的粗暴,或是总是指责你连小事都做不好。夸赞别人家的孩子有多好等等。久而久之在你的心中就会形成一个想法“我是不好的”“我是不重要的”。

这让你开始进行自我否定,导致对自己的自我映像出了问题,从此次你开始变的自卑,认为他人永远比自己优秀,所以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之上。

心理咨询师雅基·马森称这类人格的人为“可爱的诅咒”,我想之所以是可爱的是因为他们总为他人思考吧,不过是“诅咒”的话还是尽早的摆脱这种人格比较好。这种无休止地讨好他人的想法,他总有一天会占据你的内心。

由此可见这两种人格都是十分危险的,不愿意麻烦别人的想法也是十分危险的。因为“只有打开窗户,光才能照进来。”要想摆脱这些危险的“诅咒”那么你就应该主动开口寻求帮助,其实被需要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

因为麻烦别人是对别人的认同,当你向他人寻求帮助的时候,这说明你信任他,认同他的优点。这可比“拍马屁”还让对方开心。

拉近彼此最好的方式就是“麻烦”。因为只要你开口向别人请求帮助了,别人才会向你也提出请求,一来二去的互相帮助,彼此就会对对方有更多的了解,拉近彼此的距离。

万事只有开头难。很多人都觉得能用钱摆平的事情,就不要去麻烦别人了。但钱买不来友情,买不来关系。适当的“麻烦”不是彼此之间的包袱,而是打开交际大门的关键钥匙。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