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有云:“上兵伐謀。”戰爭所考驗的,絕不僅僅是人類的勇氣,同時也是智慧。在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中,毛澤東、彭德懷等黨和國家的領導人,充分運用了自己的智謀,最終擊敗了號稱世界第一的美軍。

“瞞天過海”,是中國古典兵法三十六計中的第一計。它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它利用人們司空見慣的錯覺、常見不疑的心理,進行僞裝,把真正的企圖隱藏在有意暴露的事物中,以起到到出其不意地出奇制勝的目的。而在抗美援朝戰爭初期,毛澤東便出其不意地運用了“瞞天過海”之計,將麥克阿瑟以及潛伏在東北的敵特耍得團團轉。

1950年6月25日,朝鮮內戰爆發,北朝鮮10萬精兵在T34坦克的引導下,迅速擊潰了南朝鮮的抵抗,將南朝鮮軍壓制在釜山附近的一隅之地。到了7月底,整個南朝鮮軍只剩下幾萬人,而從日本增援而來的近10萬美軍,也始終無法打開局面。統一朝鮮的戰鬥,似乎進入了尾聲。金日成信心十足,表示要在8月底將美軍驅逐出朝鮮,完成朝鮮半島統一的神聖使命。

就在朝鮮人民軍高歌猛進之時,作戰經驗豐富的毛澤東卻保持着一顆冷靜的心。因爲他明白,美軍絕非易與之對手。雖然朝鮮人民軍已經解放了朝鮮半島90%的土地,然而如今卻受阻於堅城之下,補給線被大大拖長。若美軍憑藉其海空優勢在朝鮮人民軍後方登陸,其後果將不堪設想。

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一旦美軍繼續增兵,朝鮮局勢將會出現根本性的逆轉。朝鮮整個國家就有可能不保,而我國的國土將直接暴露在美國人的槍口之下。因此毛澤東認爲,中國應該立即做出調整,隨時準備軍事支援北朝鮮。

新中國建立初期,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主要分佈在中南、華東、西南和西北地區,正在追殲國民黨殘餘部隊、特務以及土匪。而在東北和華北等老解放區,只留有少數地方部隊。

東北背靠蘇聯和朝鮮兩大“沙發”,是後方中的後方。而在朝鮮戰爭爆發前,毛澤東所設想的國防重點區域,是在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南京、廣東、廣西等地,並不包括東北。

在當時的東北,僅留有42軍一個野戰軍,以及正在進行整訓工作的部分炮兵、騎兵部隊。兵力和戰鬥力皆比較單薄。因此,毛澤東決定大力加強東北地區的備戰工作。

1950年7月7日下午,根據毛澤東指示,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了保衛國防問題的第一次會議。會議決定,將中原地區的國防機動部隊第13兵團派遣至東北。

毛澤東之所以將第13兵團調往東北,是因爲13兵團所屬的38軍、39軍、40軍皆爲第四野戰軍的王牌軍,都是在東北黑土地上成長壯大的。在常年的戰爭中,這些部隊打了無數大仗、硬仗,摧城拔寨、橫掃千軍,將紅旗從東北一直插到了海南,最適合與美軍這樣的強敵的交手。

與此同時,這些部隊熟悉東北的氣候和地形特點。而事實也證明,他們參戰後,凍傷減員要比南方部隊少得多。

13兵團的北調,完全是在祕密中進行的。從7月10日開始,各部隊便開始從中原出發,坐着悶罐火車,一列列地向東北運送。而鐵路部門也秉承“一切服從軍運,一切保障軍運”的原則,採取邊收攏、邊集合登車等措施,以迅雷之勢收攏部隊北上。

到了8月4日,四大王牌軍、26萬野戰部隊雲集於中朝邊境,隨時都可以入朝參戰。

“名不正則言不順”。至於這些部隊的稱呼,毛澤東則親自給他們定了一個“弱弱的”,類似於地方部隊的稱號——“東北邊防軍”。而這一稱呼,可就有講究了。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在東北仍潛伏有大量敵特。在13兵團內,就有國民黨特務打入內部。這些特務不斷向臺灣發送情報,報告各軍的情況。東北解放軍高層通過破獲的無線電情報進行分析,確定敵特人員潛伏在各軍的團以下單位,沒有機會接觸到戰略情報。

而在我軍高層看來,與其打草驚蛇,將這些特務打掉,還不如隱而不發、將計就計,對他們造成誤導。而毛澤東親自定下“東北邊防軍”這個名字,便是誤導手段之一。

從名字上看,東北邊防軍是地方性部隊,並不具有攻擊性質。其所表達的意思主要在於自衛,而不是進行防守性質的主動反擊。而這命名,將13兵團的北調徹底合理化,也消除了敵人的戒心。

在組建“東北邊防軍”,積極備戰的同時。朝鮮戰場果然出現了不容樂觀的轉變,戰爭雙方在釜山反覆拉鋸,朝鮮人民軍的攻擊動能明顯被耗盡,出現師老兵疲之像。而年僅29歲的參謀雷英夫也在麥克阿瑟即將在仁川登陸前,提前預判了敵人的計劃,甚至所預測的登陸時間與美軍實際登陸的時間相差不過數分鐘。

一方面,毛澤東指示周恩來聯繫蘇聯大使羅申,讓他轉達毛澤東對金日成的建議:“鑑於美國軍隊可能在仁川登陸,應在仁川一帶建立一條堅強的防線。”

另一方面,毛澤東還未雨綢繆,繼續加強戰備工作。在他看來,東北不僅要有“東北邊防軍”在一線備戰,同時要預備二線、三線部隊。

到了7月31日,正式確立以第九兵團爲二線,第十九兵團爲三線的作戰方針。預定在第一線部隊出動後,第二線部隊北上移至第一線部隊駐地,第三線部隊移至第二線部隊原住地,邊訓練,邊備戰。

與“東北邊防軍”一樣,這些部隊也使用了各種具有迷惑性的假番號,諸如“第五大隊”“第十軍團”“渤海部”“泰山部”等。

爲了保密,我軍一二三線部隊的電臺信號使用率降到了最低。在通訊中,儘量使用有線電話。各種武器裝備進行了必要的僞裝,各部隊的保衛部門與地方的公安部門嚴密配合,嚴防敵特混入我軍駐地。

毛澤東不愧是經驗豐富,熟讀我國古兵法的蓋世軍事家。他利用瞞天過海之計,利用旁人看來司空見慣的手段,隱藏了自己的作戰意圖,爲第一時間入朝參戰做好了充足準備。

“東北邊防軍”入駐中朝邊境,可不僅僅只是閒着。從進入東北時期起,四個王牌軍就在不停地進行着作戰訓練。部隊精簡機關人員和司令部直屬分隊,同時從各大軍區調集10萬老兵作爲補充兵員,加強作戰部隊。補給惹怒次,還補充了大量彈藥以及較爲先進的裝備。

在思想上,各軍以召開官兵大會等方式,對“該不該打”“願不願打”“能不能打”等問題,進行了自上而下的討論,充分做好對抗美軍的政治動員,消除我軍部分官兵的“恐美症”,加強對美國侵略者的仇恨。

在訓練中,我軍針對美軍的特點,側重於“一點兩面”“四快一慢”“四組一隊”“三猛戰術”“三三制”等戰法的學習和研究,加強步炮協同戰術,突出夜戰和近戰訓練。可以說,這些戰法個個都是剋制美軍怕夜戰,怕近戰的命門。訓練中多流汗,戰場就少流血,正是這樣充足的準備,才讓中國人民志願軍一鳴驚人、旗開得勝。

不出毛澤東所料,9月16日,美軍在未遇到任何抵抗的情況下,便攻佔了仁川市。對於毛主席的忠告,金日成根本充耳不聞。隨後,美軍佔領了漢城和水原,切斷了朝鮮人民軍主力的退路。隨後,盤踞在釜山的第8集團軍大舉出擊,朝鮮人民軍被敵軍分割包圍,幾乎全軍覆沒。

一直關注朝鮮局勢的毛澤東當機立斷。在10月8日,毛澤東下達部署建立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東北邊防軍迅速進入作戰序列。到了15日,即將出國作戰的志願軍各部已經移師安東(今丹東)、輯安(今吉林省集安市)等地隱蔽待機。各軍、師、團按劃分的過江路線,對渡口、橋樑、道路等進行勘測,做好了渡江的一切準備。

對於志願軍26萬大軍的雲集,麥克阿瑟卻沒有做出任何反應。很顯然,他被“東北邊防軍”的名字所迷惑,滿以爲他們只是一支戰鬥力孱弱的地方不對。

就在10月15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威克島會見了麥克阿瑟。實際自10月以來,杜魯門不斷收到消息,中國將干涉美國入侵朝鮮。因此杜魯門在會談中,向麥克阿瑟表達了自己的擔心。

然而麥克阿瑟卻毫不在意地說:

“可能性極其微小,中國在東北約有30萬軍隊,其中10萬到12.5萬部署在鴨綠江邊,但只有5到6萬人能夠渡江作戰。他們沒有空軍,如果中國人試圖前進到平壤,那將會出現一場最大規模的屠殺。”

對此,杜魯門也表示了贊同:“中國人在政治上是強硬的,但在軍事上確實軟弱的。結束朝鮮戰爭的時機看來已經成熟,下午我們研究的將士朝鮮戰後的重建問題。”

正是由於麥克阿瑟對我軍入朝的忽視,志願軍才能連夜跨過鴨綠江大橋進入朝鮮,沒有受到任何阻礙。到了22日,26萬志願軍已經全部進入朝鮮境內。

在後來的作戰中,麥克阿瑟不斷得到中國人已經參戰的消息,甚至還捉了幾個中國的俘虜。但無論是麥克阿瑟,還是他旗下頭號情報頭子威洛比,,都認爲戰場上出現少數中國的志願人員是不足爲怪的,其人數也不會超過5000人。

毛澤東從源源不斷的情報中得出結論,美軍對我軍主力入朝依然渾然不覺,收網的時機已到。於是從10月25日開始,我軍主力發動了震撼世界的第一次戰役。經過12個晝夜的激戰,我軍東西線同時出擊,大破美軍王牌騎兵一師,殲滅南朝鮮第六師大部,殲敵1.5萬餘人。

然而我軍的瞞天過海之計,將麥克阿瑟迷惑得如此之深。他依然不肯相信,進入朝鮮的中國軍隊,是強大的四野王牌軍。在他看來,中國軍隊絕不會超過7萬人,而且這些部隊,不過是一些二線部隊。

然而出乎麥克阿瑟意料的是,志願軍的後續部隊還在不斷入朝,我軍兵力已經佔有了絕對優勢。原本佈置在二線的第九兵團火線入朝,並在長津湖附近設下天羅地網,就等着美國陸戰一師自投羅網。

最終在第二次戰役中,我軍設下了“史上最大的伏擊圈”,東西線共殲滅美軍2.4萬餘人,不僅解放了朝鮮首都平壤,還迫使敵人敗退到三八線以南的地區,使敵人從進攻轉向了防守,徹底扭轉了朝鮮戰局。

而到此時,麥克阿瑟才如夢方醒,敗得灰頭土臉的他在向五角大樓的報告中指出:

“中國在朝鮮投入了大批軍事力量,而且實力仍在增強……我們面對的是一場全新的戰爭…”

最終,麥克阿瑟承認,“顯然,我們目前的實力不足以抗衡中國人發動的這場不宣而戰的戰爭,他們在客觀上擁有很多有利條件,促使形勢發生了新的變化……”

麥克阿瑟終於明白,雖然我軍裝備極差、後勤條件低劣,但絕不是所謂地方部隊,而是訓練有素、視死如歸、作戰能力嫺熟、配合極其精妙的主力部隊。然而這一切都晚了,朝鮮戰局,正朝着不利於美軍的方向不斷發展。

可以說,朝鮮戰爭的勝利,絕對離不開毛澤東高超的軍事藝術。他未雨綢繆,具有先見之明,在朝鮮戰局極爲樂觀之時,提前組建了強大的機動軍團,使之能在戰局出現逆轉之時第一時間入朝,拯救了危局。

與此同時,毛澤東利用瞞天過海之計,隱藏了自己的出兵意圖,使美軍在半年內,硬是沒有發現我軍的出兵企圖。而這也讓我軍在神不知、鬼不覺中,將數十萬大軍祕密調入朝鮮。而這一切,具有海空以及電子情報優勢的美軍同樣無法察覺,同時也瞞過了足智多謀的麥克阿瑟,創造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蹟。

後來彭德懷在總結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經驗時,曾充分讚揚了毛澤東組建“東北邊防軍”的舉措:

“當美帝國主義向我國邊境發動侵略戰爭時,我們即調了四個軍佈置於鴨綠江北岸,待敵越過三八線向我國邊境逼近時,出敵不意給以痛擊,取得第一個戰役的勝利。這不僅挽救了朝鮮人民軍敗退的局面,而且取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如果預先無此準備,想要憑空扭轉當時極不利、極嚴重的局面,是不可設想的。”

不得不說,毛主席真有遠見,用兵真如神!

相關文章